APP下载

高职院校国际化旅游人才的培养

2017-04-10周银燕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6期
关键词:国际化高职院校

周银燕

摘要:旅游业的国际化发展催生着旅游教育的国际化。云南省是我国资源丰富的大省,享有“旅游资源王国”之称,在国内外皆有较高知名度。本文将在云南省旅游产业国际化的基础上,分析其国际化旅游人才的培养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以国际化的视野提出高职院校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人才;国际化

[基金项目]:2015年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云南省高校国际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项目编号:2015J009)

G712

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现阶段最热门、发展最快的服务产业之一。随着云南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战略的实施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推进,作为云南省的支柱产业之一的旅游业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在这种情形下,云南省的旅游业发展,除了要面对周边省区的激烈竞争和市场挑战外,更需要尽快与国际旅游市场接轨,提升行业素质,让更多中外游客特别是东南亚、南亚的游客了解云南旅游,进一步促进云南旅游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关键的要素——国际化旅游人才。这就成为了云南省高职院校旅游教育的当务之急。

一、云南省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旅游业能否提高经济效益,能否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旅游人才的素质高低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目前,云南省国际化旅游人才的培养存在着问题。

1.云南省旅游人才质与量的需求不能满足国际化

入境旅游是旅游业中的重要部分,入境游客数量与游客外汇收入是衡量一个地区旅游实力的主要指标。2014年,全省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85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2650亿元。其中海外游客达525万人次,入境游客连续多年居西部之首。云南省旅游业特别是入境旅游迅猛发展,对国际化的旅游人才的需求呈现出供不应求的趋势。

旅游离不开旅游服务人员,作为旅游主要要素之一,处于旅游接待一线的导游人员则处于更为重要的位置。据统计,云南省拥有导游资格证的人数达到2.3万人,外语导游仅占9%左右,2000多人。其中英语导游1500多人,日语导游200多人,泰语导游100多人,德语导游40多人,法语导游30人左右,韩语导游20多人,越语导游20人,老挝、缅甸、柬埔寨、印度语及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小语种导游0人。[1]而这其中,持有东南亚国家的小语种导游资格证比例更少,且他们多是外语专业学生,没有受过专业的导游训练。这种供需矛盾严重阻碍云南省国际旅游市场特别是东南亚、南亚旅游市场的发展与壮大。

旅游服务人员的从业素质直接关系到地方旅游接待的层次和水平,而对于要接待入境旅客的服务人员来说,其表现更是反映着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因此,培养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高职院校不仅要加快国际化旅游人才的培养,还要注重旅游人才的质量。

2.高职院校旅游专业课程设置的国际化特征不明显

首先,从专业设置上看。2014年底,根据国家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旅游类专业共13个。云南省38所院校共14所开设了其中8个专业。然而,涉外旅游并不涉及。

从表中可以看出,云南省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形成了比较齐全的专业体系。云南省旅游具有国际化背景,旅游行业急需大量高素质的涉外人才,但是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设置并没有结合这一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近年来,云南省开通“边境游”,出入境旅客大幅增加。仅仅瑞丽一个口岸,2014年共迎送中缅两国旅游团11436个,出入境人员1428.7万人次。面对如此空白的领域,除了没有涉外旅游专业,云南省开设小语种导游专业的高职院校甚少,只有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开设了导游专业(泰语导游方向)、云南旅游职业学院应用泰语专业这两所院校开设了针对导游的小语种专业。

从课程设置方面来看。有学者指出,为了适应旅游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还需增设基础理论性课程。旅游职业教育的基础理论课程开设还不够全面,例如国外较为普及的旅游政治学,显有学校开设相关课程。[3]

3.师资国际化程度不高

目前,云南省高职院校教师的国际化水平普遍不高。从专业任课教师的角度来说,能够运用熟练的外语水平进行双语授课的教师数量不多,还缺少走出国门与学术同行进行交流和合作的机会。不仅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国际化培养程度,还制约教师参与到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中去,,关系到中外合作项目的顺利开展。

从外籍教师的角度来说,由于管理体制不完善,对外籍教师的数量、聘期、培训等方面没有硬性规定,致使外教的资质水平参差不齐。同时,师资队伍不够稳定,目前一部分教师为外方确认资质的外聘教師,管理上没有纳入学校师资的正常管理,外籍教师的频繁更换也使课程建设与教学质量受到较大影响。教师队伍整体存在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专兼职教师比例、学历层次及知识结构失衡的现象,且任课教师缺乏国际化理念和专业知识,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学术梯队。[4]总体说来,云南省高职院校师资的国际化建设有待加强。

二、云南省高职院校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的建议和对策

1.制定高职国际化旅游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

国际化旅游人才具有以下四个特点:诚实守信的责任能力、跨文化交往的沟通能力、国际视野的创新能力及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具备上述质的人才方能称为国际化旅游人才,才能真正满足旅游业国际化发展的需要。[5] 云南省高职院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意识,发展学生的国际旅游能力,努力提升专业人才的培养层次,制定清晰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为我省旅游业的发展奠定强有力的人才基础。

培养方案需要突出学生外语能力的培养。专业基础课程采取双语教学,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意识和外语沟通能力;尽可能地聘请外籍教师任教,构建外语环境,提升学生的听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国际旅游合作实训,在国际环境中锻炼自己。

2.构建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推动课程改革,促进课程内容国际化。国际化的旅游专业人才必须具备吩咐的主要客源地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历史、民俗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还应该了解国际旅游市场动向,熟悉国际旅游市场规则。因此,云南省高职院校需要改进课程内容,开设诸如世界地理、东南亚国家文化、南亚国家文化、国际经济贸易的课程。

加强同涉外旅游企业的联系,促进实践教学国际化。云南省高职院校应该突破以往的国内实践教学模式,在增加学生实践机会的基础上,积极加强同涉外旅游企业的合作,创办旅游专业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不仅把课程带到实践中去,还要带到国际化的舞台上去。

3.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的建设

造就高素质的旅游教育专业师资队伍是培养国际化旅游人才的基础。一方面,云南省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国内教师的培训与培养,提高他们的国际化教学能力。积极选派优秀教师到海外访学、进修、考察或者参加国际研讨会,加强与国内外同领域人士的交流,从而提升学术水平。此外,还要积极争取国家及省级政府高等教育专项经费支持,加强青年教师国际化教学能力培养,逐步建立一支具备双语教学素质、国际化课程讲授技巧和涉外学科专业建设能力的骨干教师团队。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加强自身国际化建设,提升海外人才的吸引力,积极引进和聘请外籍专家、教师以及留学归国人员或有海外经历的教师给学生授课或开展专题讲座。通过采用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模式,努力组建一支国际化的旅游教师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符江红. 云南省旅游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0,(6):62-65.

[2]王晓莹. 高职旅游专业国际化技能型人才培养途径探索——以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为例[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16).

[3]高辉,徐宗碧. 云南省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实践与探索——以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合作办学为例[J].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9(2):10-13.

[4]沈杨. 高职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8(5):10-13.

猜你喜欢

国际化高职院校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活动预告
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国际化大学的定义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