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与完善的优化探析

2017-04-10颜日秀

经济师 2017年2期
关键词:关键控制点公立医院内部控制

颜日秀

摘 要:医院的内部控制和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建立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时,不仅要结合公立医院本身的特点,还要明确各项业务活动的基本控制点,针对关键控制点不断完善内部控制,这样才能使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达到最佳控制效果。

关键词:公立医院 内部控制 关键控制点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2-262-02

随着财政部、卫计委等国家机构推进依法建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机制,各类监管要求愈发严格。公立医院规模不断扩大,医院运营指标持续增长、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高、重点工程项目稳步推进、医疗资源拓展不断加快,各类经济活动增多且日趋复杂化,资金风险、采购风险、基建项目风险、合同风险等呈现多样化重大化的趋势。建立一套完整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公立医院经营管理的重要保障,也是防范经营风险的迫切需要。

一、医院在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时间不长,现实中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仍然有在很多问题要解决。

1.医院在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方面,未能根据医院自身特点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一个好的医院体系,离不开一套完整的内控管理制度。而目前公立医院大多都制定比较健全的收支管理制度、采购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建设项目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等相关管理制度,并且每种管理制度都是相对独立,内部控制环节缺乏紧密联系,内部控制的信息与沟通条件尚欠缺。医院还未能够依据按照《内控规范》、行业规范以及相关法律要求及医院自身的特点,设定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体系。

2.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的管理工作机制与组织结构和内部控制人才。内部控制的核心在于制衡,目前公立医院在内控管理上缺乏一个完整的组织结构和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的管理工作机制,没有专门的管理部门以及专业人员来对医院風险进行管理,使医院面对内控的困境。如医院管理薄弱与控制不足,制度或流程与日常管理出现脱节,或管理部门之间的衔接不充分,规章制度数量庞大但陈旧,不成体系,缺乏统一管理,部分控制制度冗余、过时或缺失;授权体系不明确或不规范,授权管理混乱,在职责分工时,未充分考虑不相容职责分离;权限监督薄弱,对权利分布与权力运行缺乏合理监督;程序性差错多发生,各种经济事项的管理不规范,导致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尚无法对整体经营规划提供有力、有效支持,也没有形成对医院内部业务全过程的实时监督、控制。

3.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标准和规范不明确。目前财务人员作为医院内部控制实施主体,首先,由于受到专业知识的限制,对风险的评估也大多集中在财务规范性和合规性方面,在其他环节在风险识别判断上缺乏和不足,特别是在跨部门评估风险时缺乏具体操作规范,内控缺陷认定无标准,未能全面系统地了解医院存在哪些风险事项,对高风险领域缺乏清晰认识和有效信息。其次,目前公立医院部分内部控制工作尚未建立、并制定出一套绩效考核机制,在日常经营活动控制的考核机制医院往往针比较健全,但在内部控制环境、信息沟通、风险评估等对应的内部控制活动设计考核机制却比较缺乏。第三,没有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目前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大多是以惩罚和纠偏为主,在评价内部控制的执行过程中,内部控制发现的问题往往屡见不改。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流于形式,从而导致了有些部门干部利用职权做些违法的事情。

4.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效果受管理层级影响较多。由于公立医院组织层级跨度大,业务部门庞杂,再加上人员素质的不稳定和内部环境的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和落实。有些医院管理层对内控认识不到位,缺乏内控理念,思想观念上对内部控制工作的忽视和误解,使医院内控工作缺乏统一领导、统一部署,得不到应有重视,导致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滞后的主观因素,也使得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难以发挥。

5.信息系统在内部控制制度中不完善。近年来,医院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信息化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除了HIS等基础业务系统外,在一定范围内能够满足医院的管理需求,但由于没有一套全面的、一体化的信息管理系统,经营管理中几乎都各自为政、互不兼容,导致了数据之间不能及时共享,医院各科室、各部门数据的核对和分析方面出现数据不一致,导致核算不及时、不完整等情况。不能为管理层制定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内部控制工作流程需要在不同的信息系统内进行流转内部控制信息在传递的及时性、信息完整性等,信息系统对内部控制的支撑作用有待完善。

二、建立内部控制的意义

医院内部控制制度是在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医院内部控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保证医院资产安全,会计信息披露真实可靠,确保经营管理的贯彻执行,运营活动的合法合规;同时也是防止医院各种收入的漏洞,发现和纠正不正当的营私和舞弊,及时消除各种隐患,控制防范医院面临的各种风险,促进医院效益最大化,为医院稳健发展提发展提供保障的重要手段。

三、建立和完善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对策

1.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提高医院管理层及广大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内部控制是整体管理的有机结合,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单独设置内部控制部门或者确定牵头部门,不仅能积极发挥经济活动相关部门或岗位的职能作用,防止机构重复,责任落实到人,更能充分发挥医院内部审计,纪检监察部门的职能作用。而内部控制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医院的最高管理层,直接影响医院内部控制水平。医院应针对国家相关政策,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以及本单位内部控制将实现的目标和采取的措施,各部门及其他员工在内部控制方法过程中的责任等内容进行专题培训。将风险防范意识及内部控制管理知识的宣传持续贯彻在整个项目过程中,确保内部控制体系长效发挥作用。

2.提升财务人员素质。作为内控重要部门之一的财务部门,是财务工作的操作者与制度的实施者。随着各种新理论、新方法、新技能不断发展和变化,财务员工要不断地提高职业技能和品德修养,学会创新,才能够具备专业胜任能力,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促进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完善。有条件的医院应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协助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从而促进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

3.完善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涉及多方面,第一,根据公立医院自身的特点,遵循风险导向原则,建立风险识别与评估管理工作机制,定期对医院经济活动存在的各种不确定风险因素进行梳理、汇总,对其中存在风险的环节进行防范和控制。第二,针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建立绩效评价指标和体系。通过对内部控制的评价、员工素质的评价、工作绩效的考核等进行衡量和判断,对医院、部门的业绩和管理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以判断医院治理业务操作方面是否存在风险。第三,加强医院预算管理体系。加强对医院各个部門之间的预算管理,通过加大对各部门的财务监督力度、细化预算管理项目,逐步实现成本精益管理,实现医院内部预算的合理有效,提升内控管理效率和效果。第四,实行个人绩效考核晋级制度、岗位轮转管理和数据失真问责制体系。通过岗位轮转安排,有利于员工在不同的岗位中发现问题和内控出现的漏洞,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并通过有计划的轮岗可以培养和积极推绩效考核的考核机制,实行数据信息的失真问责制。同时引进奖励机制,健全考评管理制度,加强目标考核,鼓励人员献计献策,对业绩突出的人员,按规定奖励。第五,设立有效审计监督制度体系。对内部控制的行为和过程、涉及的财务数据建立完善的监督审查体系,有效地对医院的业务活动和日常管理进行监督和规范,以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使整个医院能够在相对平稳的环境中发展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第六,建立统一整合的信息平台体系。通过平台进行的信息沟通和披露利息,以使领导层充分了解自己医院运营市场的最新动态,使共享服务平台按制度的权责体系有条不紊地运作,评价体系与信息融合,逐步实现数据在医院收集、共享和利用,使内部制度信息化作用正常发挥。第七,加强内控报告控制体系。形成专项年度缺陷的评定和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将评价报告中认定的缺陷等作为下一年度开展内部制度体系建设工作的切入点,从而促使内部控制体系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苏翠平.浅谈完善医院内控制度加强医院经营管理[J].经济视野,2014(11):185—185

[2] 张军.探索医院内控制度建立更加合理、有效的医院会计内控体系『J].医药前沿,2012(2):394

[3] 徐超,洪学智,戴力辉.基于内部控制框架的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4,02(16):1-4

(作者单位: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财务部 广东湛江 524000)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关键控制点公立医院内部控制
公立医院改制有攻略
公立医院的管与放
ERP系统环境下内部审计的思考
公立医院“联”还是“不联”?
离开公立医院这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