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市浦口区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7-04-10沈其富邹陈勇沈洁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4期
关键词:休闲农业现状问题

沈其富 邹陈勇 沈洁

摘要 近年来,南京市浦口区以创新农业业态为动力,以促进农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为抓手,休闲农业得到快速发展,2016年11月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市、县)”。本文阐述了以美丽田园为韵打造南京休闲农业精品景点,以农耕文化为魂实施创意农业发展,以生态农业为基打造特色休闲农业品牌,挖掘人文禀赋、做强休闲农业节庆品牌,拓展全媒体多渠道宣传、扩大休闲农业市场推广等方面的现状与成效。分析了生产与经营管理方式较为粗放、上级财政专项资金引导扶持休闲农业重点项目较少、农庄和农园自我包装宣传推介力度不够、农庄开发和建设与现有政策规定出现瓶颈现象等问题。提出了确立方针、正确引导,落实规划、推进良性发展,突出特色、提升档次水平,强化扶持、典型引导,加大力度、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宣传、规范发展等促进休闲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休闲农业;现状;问题;对策;江苏南京;浦口区

中图分类号 F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4-0270-03

南京市浦口区位于南京市西北部,处于国家级新区江北新区核心区,区域面积913.75 km2,耕地2.79万hm2,林木覆盖率达37.58%,常住总人口74.94万人,户籍总人口64.28万人,户籍乡村总人口72 827人。全区下辖江浦、泰山、沿江、顶山、汤泉、桥林、盘城、星甸、永宁等9个街道办事处和汤泉农场、老山林场2个区管国有农林场圃。

近年来,浦口区以创新农业业态为动力,以促进农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为抓手,以休闲农业提档升级为重点,立足区位优势,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推动农业与旅游业、文化、生态、健康等融合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预计2016年全区休闲农业接待游客246.58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7.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55%和4.79%。2016年11月,浦口区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市、县)”[1-2]。

1 浦口区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成效

1.1 以美丽田园为韵,打造南京休闲农业精品景点

近年来,浦口区在发展休闲农业中,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突出以乡村自然风貌为重点,遵循生态美村、改造靓村、旅游兴村的思路,力求特色化,因地制宜,打造了一村一景。

1.1.1 打造市级农家乐专业村。以项目建设为载体,着力建设集特色产业、田园观光、农家美食等为一体的农家乐,形成了落桥、联合、瓦殿、九华、大埝和侯冲村(社区)在内的6个“市級农家乐专业村”。

1.1.2 强力推进美丽乡村“珍珠村”建设。力求特色化,因地制宜,打造了一村一景,形成了江浦街道白马村山村风貌型景点的“老山不老村”和桃园静谷;汤泉街道瓦殿村文化挖掘型的景点“楚韵花香”;星甸街道田园风光型景点的九华村“九华茶坊”和水乡风情型景点的“山贡里人家”;永宁街道知青文化生活型景点“知青故里”、休闲体验型景点的“水墨大埝”、赏荷观光休闲型景点的“西埂莲乡”;盘城街道落桥村产业带动型的“葡萄庄园”以及桥林街道石碛村水乡特色型景点“芳香草甸”等“十颗珍珠”,以及永宁滁河风光带的田园美景型“河岸花海”、雨发生态园的四季大地花坛、麦浦生态园樱花园、望月农庄海棠园等,彰显了浦口生态资源魅力和灵性的乡间美景。

1.1.3 休闲农业景点精彩纷呈。目前全区现有的各类农庄、农园53家,总投资达16.8亿元,农庄、农园从业人员3 358人,带动农户数7 746户;有接待能力的休闲观光农业经营主体单位45家,可供餐位人数10 496人、可供住宿床位1 398张,其中有国家级休闲农业旅游示范点5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景点5个、市级休闲农业胜景46个和10个美丽乡村“珍珠村”。永宁联合村入选江苏省最具魅力休闲村,永宁滁河湿地景观荣获南京市“十大最具魅力休闲农业景点,雨发生态园为市“十大最具人气”休闲农业景点,侯冲风景区为市“十大最高人文底蕴休闲农业景点”,水墨大埝农家乐专业村、浦口万成生态园、浦口望月海棠主题园为市“十大最具原生态休闲农业景点”,这些多样的休闲农业景点和“十颗珍珠”初步形成了以观光、体验、休闲、美食、度假为主的产业格局,推动了传统农业转型,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产业,吸引着市民纷纷到浦口区休闲观光,体验快乐[3-4]。

1.2 以农耕文化为魂,实施创意农业发展

1.2.1 创意农业嘉年华活动模式。农业不只是一种产业,更是一种文化。2014年,雨发生态园大力推进南京农业嘉年华园建设,重点打造了雨发“一馆三区四园八景”,突出“都市农业、多彩生活”的活动主题,第十届中国·南京农业嘉年华活动落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浦口区雨发生态园),这是南京继成功举办9届农业嘉年华后新一轮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盛会,活动期间历时15 d,共接待游客31.3万人次,直接经营收入达3 180万元。在2015年成功举办首届雨发农业嘉年华的基础上,2016年在雨发生态园成功举办了第十二届中国南京农业嘉年华浦口分会场暨2016中国“天空之城”嘉年华活动,活动期间共接待游客 20.8万人,实现经营收入1 126万元。

1.2.2 创意美丽乡村“珍珠村”建设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西埂莲乡创意荷园等创意农业,西埂莲乡创意荷园自2016年6月25日举办开园仪式以来,社会反响良好,荷花盛开时,景区日均接待量在3 000人次左右,景区全年游客接待量约20万人,门票、营业点销售收入约150万元,自有品牌“西埂莲乡”牌特色农产品销售收入约200万元。

1.2.3 打造农业大地景观。永宁街道在张圩等社区通过规模种植油菜,精心塑造区域农业色块和季节色带,发展滁河北岸“万亩油菜一片花,笑脸迎接你、我、他”的农业大地景观,在整个“油菜花海”中融入了落红桥、凌波桥、荷塘月色、清泉石流、梦驿飞鹭等景观点,并设置有趣味竞技场、滁河沿岸草坪活动区、特色农产品展销区、果蔬采摘区等4个功能性区域,成为市民春季踏青赏花、亲近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好去处。各休闲农庄、观光农业园也结合自身产业特点,打造了荷文化长廊、茶文化长廊、瓜果文化长廊、石文化长廊、孔府学堂、幸福大“莲”欢等,向城市游客展示各具特色的创意文化产品,为休闲农业发展提升带来了浓厚的文化色彩。如赭落山茶园与文化结合,挖掘了茶文化内涵,推出了“茶文化主题园”活动,成为江苏省首家茶文化基地,带动了当地333.33 hm2近1 000户农户茶叶种植发展,成为浦口区传统农业转型发展的亮点。

1.3 以生态农业为基,打造特色休闲农业品牌

1.3.1 发展“一村一品”。2014年7月和2016年7月,盘城街道落桥社区(滁河湾葡萄)和汤泉街道(“汤泉”牌苗木)先后荣膺第四批和第六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称号。星甸九华村等被省农委授予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汤泉瓦殿村、永宁大桥村、星甸后圩村和盘城渡桥村、落桥村等5个村成为为市级“一村一品”专业村。全区现初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产业特色的专业镇2个(汤泉街道苗木专业镇、盘城街道葡萄专业镇)、专业村23个。

1.3.2 着力开展休闲农业示范企业创建。2013年12月,雨发生态农业园被农业部、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称号;2014年南京林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功创建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四星级示范企业”;2015年11月,雨发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示范企业”称号;2016年,江苏格冠农林科技有限公司积极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四星级企业,创建相关材料已经上报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

1.3.3 全力开展休闲农业示范区(点)创建。近年来,浦口区还大力实施了“五万工程”(万亩茶园、万亩葡萄园、万亩水产养殖区、万亩老山森林体验区、万亩高产良田示范区或万亩油菜花海观光区),突出自然生态主题,进一步整合休闲农业旅游资源,形成了一批国家级旅游示范点、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和市级各类休闲农业胜景,构筑了浦口区生态休闲农业产业体系。永宁街道联合社区荣获“2014年江苏最具魅力休闲乡村”称号,2016年9月,永宁街道侯冲社区跻身全国23个“2016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之“历史古村”行列。汤泉陈庄村陈庄自然村、江浦华光社区响堂自然村、永宁侯冲社区、盘城落桥社区等被授予“2013南京最美乡村”称号。2016年11月15日,浦口区荣获“2016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称号,成为国家农业部2016年认定的74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之一。近日,永宁街道联合社区被省农委授予“2016年首批江苏省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称号。

1.4 挖掘人文禀赋,做强休闲农业节庆品牌

1.4.1 擦亮引领全国休闲农业金字招牌——“南京农业嘉年华”。2014年,“南京农业嘉年华园”暨第十屆中国·南京农业嘉年华活动落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浦口区雨发生态园。2015—2016年,雨发生态园又连续举办了2届雨发农业嘉年华,让市民亲身感受从城市到农村、从公园到农园、从美景到美食、从室内展馆到生态园区、从简单购买到互动体验的转变。2016年在雨发生态园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南京农业嘉年华浦口分会场暨2016中国“天空之城”嘉年华活动中,67架动力伞携国旗同时升空的编队飞行表演成功申创了大世界基尼斯“规模最大的动力伞空中编队飞行”纪录。

1.4.2 打造南京市民休闲“夏都”。作为南京市“四季之都”休闲农业游专题活动品牌,浦口区连续举办了6届南京“夏之韵”休闲农业游和系列主题活动。从“茶文化之旅”“沐浴老山风”到“百里滁河溢香地”,相继举办了苗木节、优质农产品展示展销会、莲花艺术节、青虾节和垂钓节、莲藕文化旅游节和两届望月海棠节等,让市民在炎炎夏日找到了避暑纳凉的好去处,使浦口区成为南京市民休闲“夏都”。

1.4.3 创新浦口盘城葡萄采摘节举办模式。在连续举办浦口区5届盘城葡萄采摘节的基础上,2016年8月6—21日,以“盛夏葡萄香,盘城欢乐行”为主题成功举办了浦口区第六届盘城葡萄采摘节,举行了“休闲盘城”电商平台启动仪式,活动期间共接待游客13.6万人次,累计销售各类农产品9 100 t,累计收入1.092亿元。

1.5 拓展全媒体多渠道宣传,扩大休闲农业市场推广

在与南京电视台打造全新栏目《周末生态行》与南京市广播电视“十大名牌专栏”《三农时空》《金陵瞭望》期刊等电视杂志媒体合作的经验基础上,又将宣传触角延伸到地铁、社区及都市圈人群。打造了地铁十号线“农业嘉年华”专列;设计主题海报覆盖主城居民社区;通过《南京日报》《扬子晚报》《金陵晚报》等主流报媒版面宣传以及投放专题夹页;与新浪微博“南京发布”“浦口发布”以及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互动发布活动信息;通过整合浦口区休闲农业资源推出“天剪一个浦口”“春季赏花休闲游”等导游图及摄影大赛,推介精品旅游线路;组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点的当家人连线采访或走进南京经济广播直播间《美丽乡村行·周末去哪儿》专题栏目,在黄金时间内向听众预报本周最值得一去的休闲农业景点,最值得一看的花情、果情、乡情;组织有关休闲农业企业及人员参加南京休闲农业进上海活动和长三角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博览会,进行现场推介。有效地提升了休闲农业产业影响力、产品知名度和社会认知度。

2 存在的问题

一是生产与经营管理方式较为粗放,农庄和农园农业产品的开发品位不高,缺乏旅游农业拳头产品,特色不够突出,农庄及产品的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二是上级财政专项资金引导扶持休闲农业重点项目较少;三是农庄和农园自我包装宣传推介力度不够;四是农庄的开发和建设与现有政策规定出现不一致现象,尤其是休闲观光农业必要的附属设施建设矛盾突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产业发展。

3 对策

浦口区将以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的成功创建为契机,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满足居民休闲消费需求为导向,以规范提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重点,充分利用区域内的山水资源、人文景观、乡村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推动全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到2020年,全区休闲农业接待游客人数365万人次,年递增11.9%,综合收入达8.67亿元,年递增3.5%;新建市级农家乐专业村2个,新增农家乐经营户60户;申报创建全国和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3个。

3.1 确立方针,正确引导

一是结合实际,确立重点。结合现有条件,以延伸现有休闲观光景点发展休闲农业;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的区域环境美化,增加休闲农业内容;结合农业科技园区,拓展园区功能布局,发展成为科普基地和观光休闲景点;结合名人名居名艺名产和民俗文化的弘扬,丰富休闲农业的内涵。二是因地制宜,逐步推进。根据各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结合农村城镇化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推进,重点进行示范引导,避免盲目开发、无序开发和破坏性开发,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三是政府引导,多方融资。政府只对基础设施和公益产业实行资金补助,主要通过政策进行引导,鼓励民间多方投资。创新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多方支持、充满活力的发展格局。

3.2 落实规划,推进良性发展

着力推进《浦口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总体规划(2016—2025年)》的实施,一是主动对接江北新区大发展契机乘势而为,重点在山南山北的街道进一步完善生产、生态、生活功能布局,成为“市民休闲、农民赚钱、城乡互动发展”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在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和滁河风光带建设规划的指导下,把沿滁街道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主体单位的分布、布局、交通串联、景点设计等融入区美丽乡村与滁河风光带建设发展中去,打破目前相对割裂、分离的状态,整合全区农业旅游资源,在扮靓滁河沿岸的同时,使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相得益彰、相互增色;三是以开展村庄环境整治为抓手,着力打造美丽乡村,把美丽乡村建设与村庄环境整治相结合,坚持分类整治、突出重点,发动群众共建共享,同步拓展观光、休闲功能,重点对有文化、可旅游的村庄进行包装塑造,积极发展乡村特色旅游,建设农家乐专业村,带动形成一批集生产、服务、消费、体验于一体的新型村庄。

3.3 突出特色,提升档次水平

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应力求展示最具特色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成果,注重农庄、农园、农家乐以及美丽乡村“珍珠村”的特色化,坚持差异性发展,设计出富有创意,具有多种类型、风格的参与性活动和产品,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一是提升“茶文化、荷文化”产业园内涵,重点打造九华茶文化园基地、联合荷文化基地等建设,拓展观光休验和认识学习等功能;二是进一步提高渔业精品园水平,重点打造永宁三合圩、星甸后圩现代渔业精品园区和丽铭农庄、强蕾农庄的休闲渔业;三是做响农业嘉年华品牌,重点打造雨发生态园农业嘉年华主题园建设,促进农业与旅游深度融合;四是壮大现代农业园区优势,重点打造林大、麦浦、中德、格冠等生态园建设,通过注入“休闲”功能,打造兼顾农业生产、科技示范、科普教育、农事体验、餐饮度假等功能相结合的休闲农业园区;五是全力打造“十颗珍珠”美丽乡村、农民幸福家园。遵循“生态美村、改造靓村、旅游兴村”的思路,将“十颗珍珠”打造与村庄环境整治、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特色主导产业、生态休闲旅游等有机结合,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花”“一户一特”。突出创意农业开发,为游客特别提供度假休憩、游乐、体验、就餐、住宿等服务内容,满足游客回归自然、享受宁静安逸的田园生活的需求。

3.4 强化扶持,典型引导

一是保证休闲农业用地。吸引“三资”开发休闲农业,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休闲农业项目用地可以通过土地流转租用农户土地,也可以农户用承包地参与入股,采取保底分红、定额分工、按股分红等多种方式,增加农民土地收益。二是对旅游农业经营户实行税收优惠。对已营业的旅游农业经营户,经税务部门核准,积极实行最优惠征收政策。三是加大财政对休闲农业的投入。坚持项目带动战略,以民间的现有休闲农业发展为基础和民间投资为主体,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在财政资金的引导下,以社会投入为主进行休闲农业建设,进一步促进浦口区休闲农业提档升级。

3.5 加大力度,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休闲农业场所的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明晰的路标指示和完备的停车场。参照相关规范标准,改善住宿、餐饮、娱乐、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等服务设施,使休闲场所的卫生条件达到公共卫生标准,实现垃圾净化、环境美化、村容绿化。加强休闲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建设,在动植物新品种引进、现代种养技术示范、设施农业生产设备、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等方面加大建设力度,为拓展农业功能创造条件,使消费者“乘兴而来、放心休闲、满意而归”。

3.6 扩大宣传,规范发展

为扩大游客市场,休闲农业旅游地要增加营销投入。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如网站、微信、微博、广播、电视、报纸等进行宣传促销。利用节庆假日和举办展会、推介会等活动进行宣传。打造一批有影响的休闲农业知名品牌和节庆活动,提升产业影响力、社会认知度和产品知名度,引领休闲消费热点的形成,提高浦口区休闲农业发展水平和经济社会效益。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与周边景点、景区相结合,扩大旅游市场,以吸引更多的游客。高度重视饮食卫生、公共安全、服务标准、环境保护等公共利益,通过制定标准、加强管理、培育品牌、引导行业自律等多种方式,规范休闲农业的发展。注重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加强培训,提高员工技能和服务意识,并通过各种激励手段带动员工服务水平跟上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

4 参考文献

[1] 王树进,陈宇峰.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2013(9):38-45.

[2] 郭焕成,吕明伟.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经济地理,2008(4):640-645.

[3] 范水生,朱朝枝.福建龙佳山庄生态休闲农业发展探析[J].农业与技术,2007(4):36-38.

[4] 李娟,王健,任喆.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北方园艺,2014(9):214-218.

猜你喜欢

休闲农业现状问题
南雄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研究
浅析咸阳休闲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烟台地区休闲农业营销状况及对策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滦平县休闲农业的文脉分析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