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胧月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2017-04-10王子洋徐拾佳张进明王中华

现代园艺 2017年4期
关键词:自然生态石家庄文化传承

王子洋 徐拾佳 张进明 王中华

摘要:胧月公园以“过去、现在、将来”为游览路线,节点借铺装材质、雕塑、景墙、浮雕、建筑体现城市文化,暗喻石家庄文化传承,寄语城市未来建设发展越来越好。

关键词:石家庄;文化传承;自然生态;交通文化;胧月公园

城市的建设发展与文化的承接迭代都是在新旧融合中慢慢融合打造的。石家庄市应该保持自己的传统文化与特色韵味;文化承接历史发展的同时应当是有着鲜明时代特色的。要时刻以尊重历史、以人为本为建设的基本原则。

1.设计构思和规划布局

1.1设计构思

“月”是古典诗词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是倾诉情怀的重要对象。这与要建设一个具有特色的以怀旧交通发展为主题的休闲娱乐综合性公园的设想是一致的。

1.2总体规划

胧月公园呈方形,长290m,占地约为8.5hm2,以休闲娱乐为定位,南入口为公园主人口,紧邻城市主干道;北、东、西入口近居住区,方便游园。①公园界面与周边环境紧密相接方便居民享受公园的生态美景。公园入口临向城市交通道路,方便展示公园形象。②公园的交通导向与水景布置,使城市建筑可以从园区获得借景。以水景贯穿公园的主景部分,使各功能分区独立而又相互联系,水膜广场很好地满足游人亲水的心理。③局部采用交通文化的元素进行穿插点缀,在满足场地功能的同时又紧扣主题营造出了良好的景观效果。④借一条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时间游览路线进行引导,游人走到中间有竖向设计并达到游览高潮,体现起承转合之意。

2.设计原则

①园区绿地中多植具有观花观果有香气的植物,起到一定的观赏作用又增加了公园的吸引度。②结合地方特色,做到社会、人文、自然三者间的巧妙融合,达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统一与发展。③遵从公园空间的一体性、多样性、连续性的原则,实现一条“过去、现在、将来”的引导路线。④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⑤充分体现“石家庄市因交通建设而蓬勃发展的主題”,始终围绕石家庄因交通文化而发展来落实整个主题,形成本园特色。

3.规划设计说明

3.1景观轴线

胧月公园采用“一环、两轴、多节点”的设计手法,“一环”指园区围绕景观走廊。“两轴”一指时间轴,一指次轴文化轴。“多节点”采用多个节点来体现公园的交通文化。

3.2功能分区

根据石家庄文化背景,设置胧月广场、文化景墙、新型建筑等景点,充分体现了城市文化。公园分入口景观区、亲水景观区、儿童活动区、安静休息区、老年活动区、文化娱乐区、运动休闲区七大功能区,满足不同人群对公园的需求。

3.2.1入口景观区——水月镜像。公园入口景观区采用文化景墙及地面铺装体现交通文化的发展,以抽象的形式彰显石家庄交通文化的过往辉煌。是全园游憩、集散、赏景的主要场所之一。

3.2.2亲水景观区——镜花水月。在园区中心部分,着重搭配植物群落的空间和形态,注重人在不同空间场所中观景体验及情绪的变化。特以开阔草坪与水面远近呼应,形成虚实、动静、开合的对比,在开阔草坪上配以群树围合空间,形成“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视觉效果。

3.2.3儿童活动区——月夜花朝。为儿童提供游戏、玩耍的场所。场地设施色彩鲜艳、造型独特。设置沙坑滑坡等丰富多彩的儿童和青少年游乐活动设施。滑梯运用铁轨元素,巧妙地体现交通文化。场地处于公园南人口附近,便于需求者进园后尽快到达区内开展自己喜爱的活动。设置休闲广场及长廊,方便家长照看儿童。

3.2.4安静休息区——明月清风。以林荫广场为场地主要节点,这一区域为展现良好植物配置层次区域,并在周边串联一系列小的私密活动区域,在满足景观需求的同时,又满足了不同活动人群的需要。

3.2.5老年活动区——云喈月地。采用祥云的形式来寓意云增月地般仙境的美景。运用流线型的绿篱描绘出流动的祥云,使场地与周围环境紧密融合,同时借祥云的飘逸、灵动引得驻足此处的游人们充分欣赏舒缓坡地,流连忘返,体验美好人生、放松纯净心灵。

3.2.6文化娱乐区——步月登云。以雕塑广场为主要节点,这一区域为突出体现城市文化的区域,于园路两侧设置文化廊柱,在满足景观需求的同时又彰显了文化景观。雕塑以步月登云的雕塑紧扣主题,符合对城市的美好希冀及未来建设的远大志向的建园初衷。

3.2.7运动休闲区——光风霁月。充分补足城市环境体育运动场地缺乏的现状。在场地周围配置林荫休息区,营造景观效果、便于人群休息活动。

3.3道路交通

园路交通共分为三级道路,允许车辆出入。其中一级园路宽5m,为园区的主环路。满足车行的交通要求,靠近东西人口处设置小面积停车场以满足园区使用要求。二级园路宽3m,紧密连接各主要功能区,且形成闭合环路。二级路为纯人行路。三级园路宽1.5m,为补充二级环路而设,使游人游览更加便利。全园道路布置因地制宜,通达流畅。

3.4竖向设计

针对地形处理要注意用丰富的高差变化来围合空间。主要表现在广场抬升下沉、微地形和建筑雕塑等体现竖向设计。设计的交通文化雕塑为公园的制高点。

3.5植物配置时原则

3.5.1观花和观叶植物相结合。主赏花的植物搭配形成组团不仅可以使观赏期大大延长还能够达到观感各异的景观效果,观叶树作为主景呈现在场地黄金观赏点,如大草坪孤植外形优美的垂柳或雪松,这种搭配效果给人空远舒畅的感觉,景观效果不言而喻。

3.5.2注意层次感。打造立体化植物景观配置,乔灌草以及色彩的合理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姿态、高度、色彩各异的植物在艺术审美的搭配下将景观变得丰富多彩,例如从底层的二月兰到小叶黄杨,再到美如画的黄栌搭配笔挺圆柏、苍翠合欢,一系列的分层配置,将组团景观的可视角度得到最大化,同时也借花期各异的优势进一步延长景观的欣赏期。

3.5.3配置植物要有明显的季节性。参照季节来加以布置植物季相景观,形成精彩多变的美景。早春时节,连翘、迎春处处争香,晚春来临棣棠、玫瑰大放异彩,盛夏初至,紫薇、木槿花香四溢,秋高气爽体会到霜叶红于二月花的人间美景,冬季青葱翠柏的身姿成了白雪铺就的画景里闪亮的明珠。在疏林草地亦或群体搭配时,注意常绿树种占比保持在1/3~1/4较合适,选择主体树种时枝繁叶茂等基础条件不可忽视。通过对不同植物配置进而产生多样的空间围合,完成了空间、功能、景观效果的多样化。

3.6景观节点设计

3.6.1水月镜像。胧月广场为全园的主入口,以铁轨元素为铺装材料,“以小见大”作为人园的标识,呼应交通文化过去发展主旨。此处人流量较集中,下一个节点中采用抬升树阵广场的竖向设计,加强“现在交通现代文化”的感受,烘托“过去现在将来”的时间路线。

3.6.2镜花水月。中心广场寓意“现在”。通过平台、绿篱竖向和水面开合变化的结合,营造空灵感觉。临水茶室的玻璃幕墙彰显现代交通的发展。达到独特的效果,与景亭呈对景之势。

3.6.3月夜花朝。匠心独运的戏水池中设计景石,景石上的浮雕图案可以暗示交通发展的未来。滑梯上的铁轨等元素,体现交通在未来的希冀。

3.6.4明月清风。胧月广场设置两组对称红廊点景,形成视觉冲击,中央放石刻,展示交通文化特色。布置树池坐凳,方便游人休憩。

3.6.5云喈月地。运用流线型的绿篱描绘出流动的祥云,使场地与周围环境紧密融合。

3.6.6步月登云。以雕塑广场为全园制高点,这一区域为突出体现城市文化的区域,并成为园区地标性构筑物。

3.6.7光风霁月。在运动场周围配置林荫休息区,一方面营造了很好的景观效果,另一方面便于使用人群锻炼身体之余休息活动。

4.结语

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突出一个城市其特有的文化历史与韵味尤为重要。胧月公园中的各处美景展示了深厚的石门因交通而崛起的文化底蕴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观格局,为石门的灿烂明天书写了光辉亮丽的一笔。

(责任编辑 禾初)

猜你喜欢

自然生态石家庄文化传承
梁丛
滨水景观在城市生活中的应用
科马克?麦卡锡西部小说的生态批评解读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从生态主义角度解读安·贝蒂的《一辆老式雷鸟》
石家庄衡水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