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国际乒联改革对中国乒乓球队的影响—以新材料40+乒乓球为例

2017-04-10康彦平周中俊

体育时空 2017年1期
关键词:中国乒乓球队国际乒联改革

康彦平++周中俊

中图分类号:G84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1-021-01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SWOT分析法,对国际乒联最新改革,以将乒乓球改为新材料40+乒乓球为例进行有效分析。浅析得出国际乒联这项改革对中国乒乓球队的影响。

关键词 国际乒联 中国乒乓球队 改革 影响

随着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尤其是中国乒乓球运动的崛起,在全世界范围内有了巨大影响力,限制了其他国家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因此,为了维持乒乓球这项运动可持续发展、限制中国乒乓球队的发展,国际乒联在近30年间对乒乓球材料、大小以及比赛规则等进行多次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乒乓球这项运动的可持續发展,有利于其他国家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但是这些改革毕竟都是针对中国乒乓球队产生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乒乓球队造成了很大影响。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国际乒联新材料40+乒乓球改革。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文献和相关资料了解国际乒联最新改革相关知识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专家访谈法:通过专业乒乓球老师的指导、听取中国乒乓球队的相关采访,帮助这项研究的顺利进行。

3.SWOT分析法:通过SWOT分析法,对该项改革进行浅析。从而得到对中国乒乓球队的影响。

二、新材料40+乒乓球改革对中国乒乓球队影响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国际乒联新材料40+乒乓球这一项改革,对中国乒乓球队有一定优势。各个乒乓球协会同时面对规则改革,中国乒乓球队对新规则的适应能力比其他协会要强; 新材料40+乒乓球的改变会更好的促进中国乒乓球队的科学研究、产生新的突破;新材料40+乒乓球的改变可以激发运动员主动进攻、主动创新以及主动发力的意识,改变以往的快准狠打法,向快准狠稳方向发展。

(二)劣势分析

国际乒联新材料40+乒乓球这一改革影响中国乒乓球队的劣势因素有:新材料40+乒乓球相比赛璐硌球,在速度、力量、旋转都有所降低,不利于中国乒乓球队技战术发挥;新材料40+乒乓球在比赛中旋转变弱使乒乓球的飞行路线与旋转看的更清楚,增加了相持机会,限制中国乒乓球的技战术发挥;新材料40+乒乓球由于乒乓球球体变的更大、球的材质也发生了变化,对运动员的发球的旋转、弧线产生影响,例如:上旋球比以前跳的厉害,但是下降的厉害等,对中国运动员多变的发球也产生多变的影响。对于球速慢、力量小、旋转弱的运动员来说适应新材料40+乒乓球就比较难。

(三)机会分析

国际乒联新材料40+乒乓球的这一改革对中国乒乓球队也存在着一定的机会。对于球速快、力量大、球拍弹性大的运动员、适应能力强的运动员,是抢班夺权的绝佳机会。比如国家队运动员方博,他对新材料40+乒乓球的适应能力就比其他运动员要强,所以他在比赛中打出来取得好名次的机会就会增多。通过中国乒乓球的整个团队,包括教练团队、科研团队、器材设备团队等进行系统训练、系统研究,可以更早的去适应新材料40+乒乓球。从而为中国乒乓球队顺利获得比赛胜利、保持辉煌的地位奠定基础。

(四)威胁分析

国际乒联新材料40+乒乓球的这一改革对中国乒乓球队产生非常大的威胁。首先,新材料40+乒乓球的速度和力量都跟以往不一样,更适合力量型的球员。这对于欧洲球员而言,确实是一个突破的机会。中国球员向来在前三板占据优势,可是新球的启用就未必能延续这项优势。新材料40+乒乓球的使用降低了乒乓球旋转与球速,增加乒乓球比赛过程中相持的过程,对于欧洲运动员来说是一个明显的机会。因为他们在比赛时击球的力量比较大、多板数相持能力特别强,所以就对中国乒乓球队产生比较严重的威胁。比如说在刚刚改成新材料40+乒乓球时中国乒乓球队运动员张继科就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造成了一些比赛的失利。由于球体和材质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乒乓球队运动员的发球质量,从而提高了其他国家协会乒乓球运动员接发球的质量,也给中国乒乓球队带来一定的威胁。新材料40+乒乓球在比赛过程中,由于球速变慢提高了进攻时防守的可能性。比如以前一板、两板就可以冲死的球,现在需要更多的板数。所以对中国乒乓球运动员也产生比较大的威胁。

三、适应新材料40+乒乓球改革策略分析

(一)增强运动员身体素质的练习

在日常训练中应加大强度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练习,尤其是力量素质的练习。通过提高自身的力量,可以提高自身击球时的力量,进而提高击球的质量。

(二)创新提高发球抢攻的进攻机制,加强运动员比赛中相持的能力

要适应新材料40+乒乓球最重要的就是创建新的发球套路,提高发球的多变性。从而为发球以后的抢攻作出有利的准备。在训练中增强运动员相持的能力、多板数的能力,从而提高运动员的综合实力和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 彭玲群,朱玲.国际乒联近30年改革历程及其“新政”对中国乒乓队的影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3.4;47-49.

[2] 董声.乒乓球规则、器材改革的怪圈—写在塑料球改革之后[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5.2;61-63.

猜你喜欢

中国乒乓球队国际乒联改革
今年世乒赛取消,二战后首次
改革之路
中国乒乓球队扁平化管理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中国乒乓球队第三次创业的思考与分析
改革备忘
中国乒乓球队为何叫中国“胖球”队?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