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科技服务业跨界服务演化的影响要素分析

2017-04-10马步青

经济师 2017年2期
关键词:影响要素

马步青

摘 要:在互联网思维深入渗透各行业和产业结构发展转型的背景下,如何实现科技服务业跨界服务对于推动创新驱动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产业外部要素与企业内在机理角度提炼出影响科技服务业跨界服务演化的要素;并调查研究核实这些要素对科技服务业跨界服务演化的影响,据此为科技服务业跨界成功转型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科技服务业 跨界服务演化 影响要素

中图分类号:F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2-015-02

一、引言

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已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核心是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使科技创新成果更多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在此背景下,科技服务业的跨界发展被看作是推动经济向中高端水平迈进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科技服务业跨界服务主要从价值主张与价值链等多方面创新实现业务、行业与功能等多方面的跨界,不断调整其资源组织方式与组织结构,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基于实践调研,考虑网络环境,对现代科技服务业跨界服务转型演化的影响要素研究可分为产业外部影响因素和企业内部动力机理两个方面,经济全球化、技术创新扩散效应、消费者需求变化与政策等因素属于外部影响要素,而企业或产业的效益追求、竞争与合作压力及企业能力等方面则属于内部影响要素。外部因素是跨界演化产生的前提与环境,是跨界演化产生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也不是真正的动力因素;内部因素即企业主体互动行为才是服务跨界演化实现的真正动力。本文在分析这些影响要素的基础上,采用调查研究进一步确认了这些要素对科技服务业跨界服务的影响。

二、产业外部影响要素分析

产业的变革与创新受到诸多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针对外部环境分析,选用经典的PEST分析,将分别从政治(Politics)、经济(Economy)、社会(Society)和技术(Technology)四个角度分析外部环境因素对产业发展战略的影响。

1.政治环境。科技服务业跨界演化的关键动因是政府政策的引导和促进。在特定的条件下,政府管制的放松使得不同的产业、企业或机构之间进行合作提供服务,逐渐走向跨界融合。当前,中国政府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支持力度将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并明确其重点发展方向。各地方政府也纷纷结合实际部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布局,直接或间接推动了科技服务业的发展与创新,成为科技服务业跨界发展的外在主要动力之一。

2.经济环境。经济全球化是科技服务业跨界演化的外在直接推动因素。新经济环境下日益激烈的外部竞争,使得科技服务业的相关服务面临着改革与创新压力,这成为科技服务业跨界演化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获得了持续的高速增长,科技服务业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和环境,并且已经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不断成熟与完善的资金渠道等因素均为现代科技服务业跨界演化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

3.社会与文化环境。伴随着教育文化水平的提升、生活方式的变化、消费习性和偏好的转变乃至居民价值观的变化,企业所处的社会与文化环境对科技服務的跨界转型产生了影响。在互联网环境下,人们往往追求更加快捷方便和低成本高效率的消费方式。网络效应对企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即产品价值会随着采用相同产品或可兼容产品的用户增加而增大,因此,从本质上来说网络效应是一种消费者规模经济。在这种效应的带动下,市场需求的大幅增长提升了互联网产业和传统科技服务业的融合速度,不同科技产业内的企业不断进行业务与运营方式的创新,促成科技产业间的交叉融合,科技服务业的相关业务也随之变化,最终实现跨界演变。

4.技术环境。技术创新是跨界演化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互联网环境下,技术创新逐渐打破行业壁垒,使得产业边界逐步趋于模糊,最终导致产业跨界融合现象的发生。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及技术的扩散效应为企业的创新与创业带来了机会与挑战,也对现代科技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科技服务企业寻求新的服务模式以满足创新与创业服务的需求,从而产生了服务的跨界融合。

三、企业内部影响要素分析

企业内部动力机理是其实现跨界演化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本文将从竞争合作压力、效益追求、企业资源、企业能力和企业家精神五方面分析科技服务型企业跨界服务的内部动力。

1.竞争合作压力。当互联网技术逐步开始向传统科技服务业渗透时,由于对互联网领域的熟知程度较低,再加上成本最低化的内在驱动,企业为了更好地实现利润最大化和保持长期竞争优势便在竞争中产生合作,这种稳定的交易关系有助于降低内部管理成本,提高组织效率,科技企业间的资源互补以及知识传播更是使得企业在合作中实现某种程度的融合,最终实现共赢局面。企业对利润及竞争优势的追求,以及由此带来的日益密切的竞争合作关系是科技服务交叉融合兴起的主要动力。

2.效益追求。在互联网环境下,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特征日益明显,企业以往大批量、标准化的经营方式将被小批量、多品种的定制方式所取代。因此,在企业战略中,范围经济取代了规模经济,再加上范围经济本身就意味着采取生产或销售多种相关联产品的多元化经营策略所带来的成本节约。不同科技产业中的企业为追求效益而通过研发与开发的扩散效应分摊生产成本,通过提供产品的多样性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通过引导顾客消费习惯实现行业跨界转型,最终对整个科技服务业跨界演化起到推动作用。

3.企业资源。企业资源是传统企业战略决策的物质基础,将其定义为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投入的人力、财力以及物力的总和,又可以划分为有形资源、无形资源和人力资源。科技服务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所拥有的异质性资源,其主要表现为有价值性、稀缺性、难以模仿性和难以替代性,例如处于垄断地位的科技企业便是很好的证明。科技服务型企业依靠其本身的科技资源基础,占据一定的竞争优势,为其跨界演化提供了技术保障,同时,科技服务型企业的人才储备往往也是其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此外,对于科技金融企业来说,现有资金是其重要的企业资源。

4.企业能力。企业能力是指通过整合配置资源以实现预期目标的能力,涉及到财务、生产运营、营销、组织管理、技术创新等方面的能力。显然,企业能力是科技服务型企业实现跨界转型的必要条件。良好的财务状况和雄厚的资金实力是科技服务型企业实现跨界演化的前提,良好的运营水平、劳动效率以及生产水平是企业跨界演化的基础。而企业的创新技术水平则是科技服务型企业跨界演化的主要驱动力,并且也是决定科技服务型企业选择演化途径的重要参考因素。此外,在经济全球化与网络环境下,整合资源的能力成为业务交叉融合发展的关键因素,如科技金融企业融合资金与使用资金的能力对于其跨界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企业家精神。科技服务型企业商业模式跨界演化是一个高风险和具有挑战性的行为,这就要求企业家必须具备一定远见和魄力、有承担风险的意识和能力。企业家精神具体而言包含创新精神、洞察力、协作精神和冒险精神。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是推动决策的最主要动力,而协作精神则能很好地统一协调好各部门各环节,为演化成功保驾护航。只有企业家具备以上精神,企业才能不断发展,这一因素也是科技服务型企业实现跨界演化的必要条件。

四、实证研究

为了进一步验证现代科技服务业跨界服务演化的影响要素,选取了科技服务企业、创新创业人员、专家学者及其他人员等进行了问卷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实际回收161份,其中有效问卷145份。问卷样本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由表1可见,被试者年龄、行业、学历及职称或服务分布比较均匀,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为了全面检验每个要素的被重视程度,根据文献综述,共设计了15个问题,并采用了7级量表来衡量(1表示非常不赞成,7表示非常赞成)。针对科技企业外部与内部影响要素的调查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本文中所提炼的四大产业外部影响要素和五大企业内部影响要素均得到了调查者的基本认可,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等环境影响因素为现代科技服务业的演化提供了前提与保障,企业面临的竞争合作压力和对效益的不断追求是其采取商業模式跨界演化的主要动力,企业的关键资源、关键能力以及企业家精神更是整个科技服务业跨界演化的先导和决定性因素。

五、总结

服务需求等外部要素及产业自身发展等方面因素直接影响科技服务业的跨界模式及路径,科技服务型企业跨界服务的成功转型与政策、经济、社会与文化、技术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外部因素为跨界演化提供了一定的保障、机会与环境,是跨界演化产生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更不是真正的动力因素,内部因素即企业主体互动行为才是服务跨界演化实现的真正动力。在互联网经济下,科技服务业要实现产业化发展并与国际接轨,就必须树立跨界的理念,提高跨界整合的能力,推动整个科技服务业的发展。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资助(2015BAH18F00/2015BAH18F01,2015BAH18F01-03)。]

参考文献:

[1] 陈立枢.科技服务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4(10):95-98

[2] 刘开云.科技服务业研究述评与展望[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12):149-153

[3] 夏毓婷.服务业跨界融合的特征和形成机理[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123-128

[4] 谢泗薪,张志博.基于互联网思维的科技金融服务业发展模式与攻略[J].中国科技论坛,2016(3): 55-61

[5] 张清正,李国平.中国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15(7):75-93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安徽合肥 230026)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影响要素
高中生物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要素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的智慧快递发展研究
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影响要素研究
影响我国广告产业发展的若干要素研析
高职院校面向中小企业开展科技服务的影响要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