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湿养护时间对不同胶凝体系混凝土后期性能和耐久性的影响

2017-04-08夏荣立

商品混凝土 2017年3期
关键词:矿渣硫酸盐碳化

夏荣立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北京 100048)

早期湿养护时间对不同胶凝体系混凝土后期性能和耐久性的影响

夏荣立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北京 100048)

早期的湿养护对混凝土的性能,特别是对混凝土的后期性能及耐久性有明显的影响。本论文综述了早期湿养护时间对纯水泥混凝土和掺矿渣、粉煤灰、石灰石粉等掺合料的混凝土在后期性能及碳化、抗氯离子渗透、抗硫酸盐侵蚀等耐久性方面的影响。

湿养护时间;后期性能;耐久性

0 引言

混凝土的性能是随龄期不断变化的,理论上讲,如果混凝土一直能够保湿养护,那么混凝土的微结构会不断细化发展,混凝土的宏观性能和耐久性不断增强[1]。然而,在实际工程中,混凝土的养护往往并不充分,尤其是在施工条件比较差的工况下,这势必会对混凝土造成至少两方面的负面作用:胶凝材料没有持续的水分供应,无法进一步水化,达不到设计的性能指标;发生干燥收缩,产生微裂纹甚至开裂[2]。这两个方面的负面影响都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而且环境越干燥,这两个方面的负面影响越突出。

混凝土对早期保湿养护的时间与胶凝体系的组成是密切相关的,因为不同胶凝体系的早期水化速率不同,后期水化对水分的需求不同。一般来说,胶凝体系的早期整体活性越低,对湿养护时间的敏感性越大。例如,含大掺量粉煤灰的混凝土,早期湿养护时间对其性能的影响程度最大,湿养护时间不足,混凝土的后期性能与设计值相差巨大[3]。随着水胶比的降低,混凝土对湿养护时间的敏感性降低,这是因为水胶比越低,混凝土的密实度越高,水分散失的速率越小。因此,在工程中确实难以保证湿养护时间的情况下,尽量在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时,降低混凝土的水胶比。

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对早期湿养护时间对不同胶凝体系的混凝土的后期性能和耐久性的影响进行了一个总结。

1 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主要包括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弹性模量等。混凝土在连续不断的湿润养护下,其强度会随着龄期而不断增长。大量的研究表明,混凝土的强度发展与养护有很大的相关性。

刘竞[4]和何国青[5]的研究均表明,仅 1d 湿养护时间对掺与不掺矿渣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均有很大的不利影响。而在湿养护天数大于等于 7d 时,掺矿渣的混凝土后期强度(90d和 180d)相对于 28d 强度的增幅比纯水泥混凝土大。这是由于纯水泥在干燥 28d 后水化就基本终止了,而掺矿渣后在干燥时仍在继续水化。同时,在相同龄期下,混凝土在湿养护大于 7d 时,随着湿养护天数增加,强度增幅不高,但相对 1d湿养护的增幅明显,特别是对于掺矿渣的混凝土。这表明,前 7d 的湿养护对胶凝体系的水化很重要,且矿渣对湿养护的需求更大。研究表明[6,7],在矿渣掺量超过 30% 时,混凝土早期养护时间至少为 7d 才能保证其强度。此外,矿渣掺量不宜过高,在掺量 75% 时,其后期强度出现下降之势。何国青[5]的研究还表明,掺矿渣的混凝土在保湿养护小于等于 7d时,混凝土的早期和后期强度均有损失,且 180d 的弹性模量也有明显损失,这充分显示出早期养护时间不足时混凝土内部微裂纹的存在。

Zhao H[8]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早期湿养护时间为 7d 时,含 20% 粉煤灰的混凝土可以达到最高的 28d 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阮琦[9]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有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因此,粉煤灰的掺量不宜超过 50%。Atiş[10]的研究表明,粉煤灰的掺入会使得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降低,且纯水泥混凝土和掺粉煤灰的混凝土的 28d 抗压强度均随着早期水养护时间的减少而降低。

孙建伟[11]研究早期养护时间对低品质水泥制备的混凝土后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各组混凝土,缩短湿养护时间对 90d 抗压强度的不利影响大于对 28d 抗压强度的不利影响;缩短养护时间对掺石灰石粉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的不利影响明显小于对纯水泥混凝土的不利影响。这是因为,石灰石粉在水泥水化的过程中起到了成核的作用[12],促进水泥的早期水化,使混凝土的早期微结构更密实;另外,石灰石粉在混凝土中起到了微集料填充的作用,使混凝土的整体微结构更加密实,另一方面对水分迁移的通道起到了一定的阻断作用。

2 对收缩性能的影响

混凝土的收缩甚至开裂不仅影响了强度的整体性发展和后期性能及耐久性的发展,它也是影响混凝土体积稳定性的主要原因。对于高强度的混凝土而言,导致其开裂的原因不是其承载力不够,而是由于早期的自收缩和干燥收缩[13]。

混凝土的自收缩是指在恒温、与外界无水分交换条件下产生的收缩[14-18]。混凝土的自收缩不仅在混凝土表面发生,而且在混凝土内部均匀的发生。混凝土自收缩主要是由水泥水化引起的混凝土内部自干燥产生的毛细管张力造成的。所谓自干燥,是指在外界无水供应时水泥水化消耗毛细孔水导致饱和蒸气压亦即内部湿度降低的现象[14]。由于混凝土的自收缩与水泥水化密切相关,所以混凝土中水泥基材料的组成成份、矿物掺合料的种类与掺量[19-21]等对自收缩有重要影响。此外,水灰比对自收缩也有很大影响:当水灰比较低时,毛细孔中普遍发生的自干燥现象表现为宏观上的自收缩;而当水灰比较高时,自干燥现象仅在局部毛细孔中发生,宏观上可以忽略[22]。

干燥收缩,是指置于未饱和空气中的混凝土因水分散失而引起的体积缩小变形。随着干燥收缩研究的不断深入,形成了很多干燥收缩的机理:毛细管张力(Capillary Tension)机理、分离压力(Disjoining Pressure)机理、表面张力(Surface Tension)机理、层间水移动(Movement or Removal of Interlayer Water)机理等[23]。实际上在较大湿度范围内,干缩是由毛细管张力引起的[24]。干燥收缩与水泥内部孔隙有关。这是由于水泥水化的结果是生成水化硅酸钙及在内部形成大量被水填充的微细孔(〉5nm 的毛细孔与 0.5~ 2.5nm 的凝胶孔)。混凝土干燥时,混凝土表层水的蒸发速度超过混凝土向外泌水的速度,表面水分降低,进而毛细孔与凝胶孔中的吸附水相继失去。这些微细孔内水分的失去将在孔中产生毛细管负压,并促使气液弯月面的形成,从而对孔壁(亦即水化硅酸钙凝胶骨架)产生拉应力,造成水泥浆体收缩[22]。因此靠近表面的部分干缩较大,而靠近中心的部分干缩较小。

实际工程中的混凝土结构都处于自然环境的温湿度条件之下,既包括自收缩也包括干燥收缩,且二者难以区分,工程上测量的收缩一般是这两者综合的结果[23]。而张君[25]的研究认为,不论湿度变化是水泥水化耗水引起的(自干燥作用)还是扩散作用引起的(干燥作用),都可以归结为相对湿度变化是湿度变形发生的内在驱动力,而自收缩和干燥收缩都可以归结为湿度收缩。湿养护时间对湿度收缩的影响是很大的。Beushausen[26]研究养护时间对混凝土收缩性能的影响表明,延长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可以延迟混凝土收缩开始的时间,并降低收缩率。钱晓倩[27]的研究表明:对掺减水剂的混凝土,不养护时,初凝 8h 内的收缩值在水灰比为 0.50 时可达到 500×10-6以上,远超过混凝土开裂极限,且这一收缩率随水灰比的减小急剧增大。国外一些研究[21,28-31]的结果显示,掺入粉煤灰、矿渣、谷壳灰、偏高岭土、硅灰等可延长混凝土开裂的时间、减少混凝土的收缩。而且同样的混凝土早期养护 7d 的收缩要小于早期养护 3d 的收缩[30]。

3 对耐久性的影响

混凝土的耐久性问题自 20 世纪 50 年代提出后一直是现代混凝土研究的一个重点。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因素复杂多样,早期湿养护时间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我们主要从对碳化、氯离子渗透和硫酸盐侵蚀等性质的影响方面来讨论。

3.1 对碳化的影响

混凝土碳化又称为混凝土的中性化,是指在有水存在的情况下,空气中的酸性气体 CO2与混凝土碱性物质(Ca(OH)2和 C-S-H 凝胶等)发生反应,生成碳酸盐或其它物质,使得混凝土碱性下降和混凝土中化学成份改变的中性化反应过程[32]。碳化的结果,一方面是生成的 CaCO3等固体物质留在孔隙中增加了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了强度;另一方面降低了孔隙溶液的 pH 值,导致钢筋钝化膜破坏,钢筋产生锈蚀[33]。研究表明[34,35],碳化过程中,CO2不仅与水泥水化产物发生反应,也与未水化的物相(C3S 和 C2S 等)发生碳化反应。

影响混凝土碳化因素主要取决于:碳化反应的速率、在混凝土内部扩散的速率、混凝土中可碳化物的总量[9]。因此,影响碳化因素主要有内部因素(水灰比、水泥用量与品种、矿物掺合料、骨料与配比等)和外界因素(施工质量与养护方法、环境湿度、环境中 CO2浓度等)。

混凝土的碳化耐久性的测试一般在 CO2浓度 20% 的碳化箱内进行加速碳化实验,并以标准养护 26d(或 28d)龄期的结果为准[36],因为此时混凝土已经水化比较充分,得到的碳化耐久性结果比较好。但是,在实际工程中,混凝土的养护条件往往达不到这个标准,从而无法满足设计的耐久性需求。

关于早期养护时间对混凝土碳化性能的研究很多[7,9,37-43],大量研究均表明,随着早期养护时间的增加,碳化深度降低,从而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更好。俞国荣[7]对普通 C30 混凝土的研究表明,对于早期保湿养护仅 1d、2d、3d、5d、7d的混凝土,自然碳化达到保护层厚度(30mm)大致所需时间分别为 6.2 年、10.2 年、 12.1 年、23.7 年和 40.0 年,由于当今的 C30 混凝土胶材中,混合材料和掺合料的比例较多,在水分不充分时其水化会受到影响,因此 7d 的湿养护时间是必需的。宋智伟[37]、叶青[38,39]等研究了早期养护时间对掺矿渣混凝土的碳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湿养护时间的减少和矿渣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快速碳化深度明显增加。尤其是早期湿养护时间在 3d 以内时,碳化深度急剧增加。邱洪林[40]的研究表明,当早期标准养护时间小于 3d 龄期时混凝土的碳化深度与标养 28d 的相比增加了 50%~100%。Haque[41]的研究表明,轻骨料混凝土 7 年内的碳化深度均随着早期湿养护时间和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增加而减少。林鹏[42]在研究干冷条件下,湿养护龄期对纯水泥混凝土和三种粉煤灰和矿渣双掺混凝土碳化性能影响的结果显示,它们最短湿养护龄期分别为11.2d、11.1d、12.9d 和 14.5d,矿物掺合料的掺量越高则需要更长的湿养护时间。阮琦[9]、罗果[43]的研究表明,复掺矿渣与粉煤灰比单掺一种矿物掺合料的抗碳化性能要好,且复掺矿渣掺量超过 30% 时抗碳化性能显著提高。

3.2 对氯离子渗透性的影响

氯离子渗入混凝土会引起内部钢筋的锈蚀。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渗透性,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混凝土对 Cl-扩散的阻碍能力,二是混凝土对 Cl-的物理或化学结合能力,即固化能力[44]。前者与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孔隙结构密切相关[45],而后者则与混凝土中的物相有关。有关研究表明[46],Ca(OH)2很容易受到 Cl-等侵蚀介质的腐蚀。由于粉煤灰、矿渣等矿物掺合料的掺入,一方面火山灰效应使 Ca(OH)2含量减少,优化了水化产物的物相,生成了更致密的水化产物,同时,其微集料填充效应也使得混凝土更加密实,阻碍了 Cl-扩散的通道,从而改善了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另一方面,矿物掺合料本身较强的初始固化能力和二次水化反应产物的物理化学吸附固化作用,使得混凝土对 Cl-的固化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44]。

刘竞[4]的研究表明,掺矿渣混凝土和纯水泥混凝土的氯离子渗透深度随着早期浸泡养护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同时掺矿渣的混凝土的氯离子渗透深度比相同条件下的纯水泥混凝土要小,特别是当早期湿养护时间更长时。这是由于矿渣的二次火山灰反应消耗了氢氧化钙,细化了混凝土的孔径,从而使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更好。Güneyisi[47]在研究早期养护对掺有矿渣、石灰石粉、天然火山灰和石膏等混合物的混凝土及纯水泥混凝土的性质的影响中发现,早期湿养护时间的减少对混凝土的氯离子渗透深度增加影响很大,尤其对混合水泥混凝土的影响更大。此外,对于纯水泥混凝土 7d 的湿养护是必要的,而对于混合水泥混凝土 7d 的湿养护是不够的。Gastaldini[48]研究早期养护时间对掺谷壳灰混凝土的耐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谷壳灰可以达到和天然火山灰一样高的火山灰活性,而掺矿渣、粉煤灰等的性能则较差一些。谷壳灰掺量的增加会降低混凝土的氯离子电通量,而早期养护时间的延长也降低掺谷壳灰混凝土的氯离子电通量。Haque[41]的研究表明,在海边服役 7 年的混凝土,早期养护 7d 比 1d的混凝土中的氯离子浓度降低了 40%。对于不同胶凝体系的混凝土而言,其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均是随着早期养护时间的增加而变好的,且一般在早期养护时间从 3d 到 7d 时其抗氯离子的渗透性能上升很快,所以对于最低养护时间的需求,一般而言是 7d,但也与水灰比、矿物掺合料的掺量、骨料等因素有关[49-52]。

3.3 对硫酸盐侵蚀性能的影响

混凝土在含硫酸盐的地质条件下会受到硫酸盐侵蚀。硫酸盐对混凝土的侵蚀包括了物理侵蚀和化学侵蚀两个方面。物理侵蚀指的是结晶破坏,即易溶盐吸湿后都能渗入不密实的混凝土孔隙,在一定的湿度和温度下转化为体积膨胀的结晶水化物,导致混凝土的膨胀开裂。化学侵蚀,指的是环境水溶液中的硫酸盐与普通硅酸盐水泥石中的碱性固态游离石灰质及水化铝酸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石膏和硫铝酸钙,产生体积膨胀,使混凝土产生破坏[53-56]。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a(OH)2+Na2SO4·10H2O→CaSO4·2H2O+2NaOH+8H2O 2(3CaO·Al2O3·12H2O)+3(Na2SO4·10H2O)→

3CaO·Al2O3·3CaSO4·32H2O+2Al(OH)3+6NaOH+16H2O此外,在有镁离子存在时,除了能侵害水化铝酸钙和氢氧化钙之外,还能和水化硅酸钙反应[53],其反应式:

3CaO·SiO3·H2O+MgSO4·7H2O→CaSO4·2H2O+Mg(OH)2+SiO2

由于氢氧化镁溶解度很低,造成溶液 pH 值降低,从而不断发生与消化硅酸钙的反应,因此,硫酸镁较其它的硫酸盐具有更强的侵蚀性。

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很大程度上与混凝土的孔结构有关,其次才与胶凝材料的组成相关,因此降低水胶比对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很有利[57]。另外,硫酸盐溶液中的离子组成和浓度也会影响硫酸盐的侵蚀程度[58-61]。胡曙光[62]、李华[63]的研究表明,矿渣的掺入可细化孔结构,降低 CH 组分的含量,并稀释 C3A,因此可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而且掺量大于 65% 时效果显著,但混凝土强度会偏低。高礼雄[64]、梁咏宁[65]的研究表明,当粉煤灰的掺量在20%~50% 之间时,对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有改善,且掺量越高效果越高,但掺量大于 50% 时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能力又有所降低。这是由于粉煤灰的火山灰效应不断消耗水泥石中的 CH,从而改善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但掺量过高时则由于水泥石的成份太少而失去火山灰效应的反应物。研究表明[66-69],石灰石粉的早期活性低,细度高、级配好的石灰石粉能起到很好的物理填充作用,但超过 20% 则会增加混凝土的孔隙率,降低其抗硫酸盐侵蚀性,而低温下掺石灰石粉更易发生 TSA 破坏,这是由于它为 TSA 提供了CO32-来源。

早期养护时间对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影响也是相当显著的。一些研究认为[8,70-74],早期养护龄期短,会影响水泥的水化,也会影响矿物掺合料火山灰活性的发挥,从而不能提高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的能力,并认为,纯水泥混凝土至少需要 3d、掺矿物掺合料的混凝土至少需要 7d 的湿养护,才能保证它们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

4 结语

(1)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孔隙结构对其后期性能和耐久性的影响是很大的,矿物掺合料的微集料填充效应可以使得混凝土更加密实,火山灰反应的产物使得混凝土的孔隙更加细密。在良好的养护条件下掺入矿物掺合料可使得混凝土的耐久性更好。

(2)早期的湿养护是水泥水化产物的形成的关键,在早期养护时间短时,水泥水化产物尚未完全形成,会使得混凝土的孔隙率增加,后期性能减弱;当掺入矿物掺合料时,由于矿物掺合料的活性较低,早期湿养护时间短时,水化的程度更低,对孔隙结构的形成更加不利,从而导致其耐久性能更差。

(3)降低混凝土的水胶比是增加混凝土密实度的一个很有效措施,特别是当混凝土早期养护时间短时,降低水胶比使混凝土耐久性对早期养护时间的敏感度降低。

[1] 刘大鹏,谢国祥.保湿养护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陕西建筑,2016(02): 31-32.

[2] 曾德强.早期养护方式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1.

[3] Haneef T K, Kumari K, Mukhopadhyay C K, et al. Influence of fly ash and curing on cracking behavior of concrete by acoustic emission technique[J].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13, 44: 342-350.

[4] 刘竞,邓德华,刘赞群.养护措施和湿养护时间对掺与未掺矿渣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英文)[J].硅酸盐学报,2008(07): 901-911.

[5] 何国青,许贤敏.配合比和养护条件对矿渣混凝土某些工程性能的影响[J].福建建材,2007(03): 44-48.

[6] 莫荣辉.早期保湿养护时间对常用泵送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响[D].浙江工业大学,2011.

[7] 俞国荣,胡剑锋,张峰良,等.早期保湿养护时间对C30泵送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碳化能力的影响[J].浙江建筑,2011(02): 59-62.

[8] Zhao H, Sun W, Wu X, et al. Effect of initial water-curing period and curing condition on the properties of self-compacting concrete[J]. Materials and Design. 2012, 35: 194-200.

[9] 阮琦.早期养护和粉煤灰掺量对普通混凝土碳化性能的影响[D].浙江工业大学,2013.

[10] Atiş C D, özcan F, Kılıç A, et al. Influence of dry and wet curing conditions on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silica fume concrete[J].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05, 40(12): 1678-1683.

[11] 孙建伟,王强,陈忠辉.早期湿养护时间对用低品质水泥制备混凝土的后期性能的影响[J].硅酸盐通报,2015(10): 2881-2886.

[12] Irassar E F, Violini D, Rahhal V F, et al. Influence of limestone content, gypsum content and fineness on early age properties of Portland limestone cement produced by inter-grinding[J]. Ce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s. 2011, 33(2): 192-200.

[13] 伯罗斯著,李文伟译.混凝土开裂观察与思考[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

[14] Hua C, Ehrlacher A, Acker P. Analyses and models of the autogenous shrinkage of hardening cement paste I. Modeling at Macroscopic Scale[J].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1995, 25(7): 1457-1468.

[15] Hua C, Ehrlacher A, Acker P. Analyses and models of the autogenous shrinkage of hardening cement paste II. Modelling at scale of hydrating grains[J].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1997, 27(2): 245-258.

[16] 杨全兵.高性能混凝土的自收缩机理研究[J].硅酸盐学报,2000(S1): 72-75.

[17] 安明喆.高性能混凝土自收缩的研究[D].清华大学,1999.

[18] Tazawa E, Miyazawa S, Kasai T. Chemical shrinkage and autogenous shrinkage of hydrating cement paste[J].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1995, 25(2): 288-292.

[19] Lim S N, Wee T H. Autogenous shrinkage of groundgranulated blast-furnace slag concrete[J]. ACI Materials Journal. 2000, 97(5): 587-593.

[20] Kinuthia J M, Wild S, Sabir B B, et al. Self-compensating autogenous shrinkage in Portland cement-metakaolin-fly ash pastes[J]. Advances in Cement Research. 2000, 12(1): 35-43.

[21] Ghafari E, Ghahari S A, Costa H, et al. Effect of supplementary cementitious materials on autogenous shrinkage of 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J].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16, 127: 43-48.

[22] 朱耀台.混凝土结构早期收缩裂缝的试验研究与收缩应力场的理论建模[D].浙江大学,2005.

[23] 康志坚.水泥石的干燥收缩及其微观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7.

[24] 吴承恩.建筑材料的干燥收缩机理[J].硅酸盐建筑制品.1980(04): 47-50.

[25] 张君,侯东伟,高原.混凝土自收缩与干燥收缩的统一内因[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9): 1321-1324.

[26] Beushausen H, Bester N. The influence of curing on restrained shrinkage cracking of bonded concrete overlays[J].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2016, 87: 87-96.

[27] 钱晓倩,詹树林,周富荣,等.早期养护时间对混凝土早期收缩的影响[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4): 610-614.

[28] Ferraro R M, Nanni A. Effect of off-white rice husk ash on strength, porosity, conductivity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white concrete[J].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12, 31: 220-225.

[29] Guneyisi E, Gesoglu M, Karaoglu S, et al. Strength, permeability and shrinkage cracking of silica fume and metakaolin concretes[J].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12, 34: 120-130.

[30] Gastaldini A L G, Da Silva M P, Zamberlan F B, et al. Total shrinkage, chloride penetration, and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concretes that contain clear-colored rice husk ash[J].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14, 54: 369-377.

[31] Mermerdas K, Guneyisi E, Gesoglu M, et al.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and modeling of drying shrinkage behavior of metakaolin and calcined kaolin blended concretes[J].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13, 43: 337-347.

[32] 曹明莉,丁言兵,郑进炫,等.混凝土碳化机理及预测模型研究进展[J].混凝土,2012(09): 35-38.

[33] 陈树亮.混凝土碳化机理、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0, 31(3): 35-39.

[34] Peter M A, Muntean A, Meier S A, et al. Competition of several carbonation reactions in concrete: A parametric study[J].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2008, 38(12): 1385-1393.

[35] Han J, Pan G, Sun W, et al. Application of nanoindentation to investigate chemomechanical properties change of cement paste in the carbonation reaction[J].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2012, 55(3): 616-622.

[36]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S].

[37] 宋智伟.水胶比和养护时间对掺矿渣泵送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响[D].浙江工业大学,2013.

[38] 叶青,阮琦,柴立英.早期保湿养护时间和矿渣掺量对C40泵送混凝土抗碳化能力的影响[J].新型建筑材料,2011(11): 7-11.

[39] 叶青,张峰良,俞国荣,等.预拌混凝土抗碳化能力随早期保湿养护时间的变化规律[J].浙江建筑,2013(01): 47-50.

[40] 邱洪林,叶青.早期标准养护时间对普通混凝土抗碳化能力的影响[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8(04): 436-440.

[41] Haque M N, Al Khaiat H, Kayali O. Long-term strength and durability parameters of lightweight concrete in hot regime: importance of initial curing[J].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07, 42(8): 3086-3092.

[42] 林鹏,吴笑梅,樊粤明,等.干冷气候条件下湿养护龄期对混凝土碳化性能的影响[J].工业建筑,2009(09): 99-102.

[43] 罗果.养护条件对复掺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碳化性能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4.

[44] 谷坤鹏,李漠,时蓓玲,等.矿物掺合料改善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08(11): 18-21.

[45] 王永亮,戚家权.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因素[J].低温建筑技术,2008(04): 26-27.

[46] Dhir R K, Jones M R. Development of chloride-resisting concrete using fly ash[J]. Fuel. 1999, 78(2): 137-142.

[47] Güneyisi E, Zturan T, Gesogˇlu M. Effect of initial curing on chloride ingress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characteristics of concretes made with plain and blended cements[J].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07, 42(7): 2676-2685.

[48] Gastaldini A L G, Isaia G C, Saciloto A P, et al. Influence of curing time on the chloride penetration resistance of concrete containing rice husk ash: A technical and economical feasibility study[J]. Ce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s. 2010, 32(10): 783-793.

[49] Li G, Otsuki N, Yuan Y. Effects of the initial water curing time on the corrosion behavior of steel bar corrosion in fly ash concrete[J]. Procedia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2009, 1(1): 742-749.

[50] Ibrahim M, Shameem M, Al-Mehthel M, et al. Effect of curing methods on strength and durability of concrete under hot weather conditions[J]. Ce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s. 2013, 41: 60-69.

[51] Zhao J, Cai G, Gao D, et al. Influences of freeze–thaw cycle and curing time on chloride ion penetration resistance of Sulphoaluminate cement concrete[J].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14, 53: 305-311.

[52] Mangat P S, Limbachiya M C. Effect of initial curing on chloride diffusion in concrete repair materials[J].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1999, 29(9): 1475-1485.

[53] 田冠飞,冷发光,张仁瑜,等.盐碱地区土壤对混凝土腐蚀规律和机理的研究[J].装备环境工程,2007(05): 10-14.

[54] Cohen M D. Theories of expansion in sulfoaluminate-type expansive cements: schools of thought[J].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1983, 13(6): 809-818.

[55] Tixier R, Mobasher B. Modeling of damage in cement-based materials subjected to external sulfate attack. I: Formulation[J]. Journal of Materials in Civil Engineering. 2003, 15(4): 305-313.

[56] Tixier R, Mobasher B. Modeling of damage in cement-based materials subjected to external sulfate attack. II: Comparison with experiments[J]. Journal of Materials in Civil Engineering. 2003, 15(4): 314-322.

[57] Nehdi M L, Suleiman A R, Soliman A M. Investigation of concrete exposed to dual sulfate attack[J]. Investigation of concrete exposed to dual sulfate attack. 2014, 64: 42-53.

[58] Jiang L, Niu D. Study of deterioration of concrete exposed to different types of sulfate solutions under drying-wetting cycles[J].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16, 117: 88-98.

[59] Mostofinejad D, Nosouhian F, Nazari-Monfared H. Influence of magnesium sulphate concentration on durability of concrete containing micro-silica, slag and limestone powder using durability index[J].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16, 117: 107-120.

[60] Chen Y, Gao J, Tang L, et al. Resistance of concrete against combined attack of chloride and sulfate under drying-wetting cycles[J].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16, 106: 650-658.

[61] Pradhan B. Corrosion behavior of steel reinforcement in concrete exposed to composite chloride-sulfate environment[J].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14, 72: 398-410.

[62] 胡曙光,覃立香,丁庆军,等.矿渣对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的影响[J].武汉工业大学学报,1998(01): 1-3.

[63] 李华,孙伟,左晓宝.矿物掺合料改善水泥基材料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微观分析[J].硅酸盐学报,2012(08): 1119-1126.

[64] 高礼雄,姚燕,王玲.粉煤灰对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影响[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5, 25(2): 205-207.

[65] 梁咏宁,王佳,林旭健.掺合料对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能力的影响[J].混凝土,2011(02): 63-65.

[66] 姜怀宝,杨树立,高小建.水泥砂浆在低温碳硫环境下的侵蚀破坏研究[J].建材技术与应用,2008(09): 3-5.

[67] 高小建,马保国,朱洪波.含石灰石粉水泥砂浆在低温环境中的硫酸盐侵蚀[J].材料研究学报,2005(06): 644-650.

[68] 肖佳,王建华,陈雷,等.水泥—石灰石粉胶凝材料在硫酸盐侵蚀下的破坏机理[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1): 230-235.

[69] Heinz D, Urbonas L. About thaumasite formation in Portlandlimestone cement pastes and mortars––effect of heat treatment at 95℃ and storage at 5℃[J]. Ce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s. 2003, 25(8): 961-967.

[70] 刘芳,尤占平,汪海年,等.不同环境中矿物掺合料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研究进展[J].中国材料进展,2014(11): 682-688.

[71] Maslehuddin M, Ibrahim M, Shameem M, et al. Effect of curing methods on shrinkage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concrete[J].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13, 41: 634-641.

[72] Ibrahim M, Shameem M, Al-Mehthel M, et al. Effect of curing methods on strength and durability of concrete under hot weather conditions[J]. Ce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s. 2013, 41: 60-69.

[73] 王强,黎梦圆,石梦晓.水泥—钢渣—矿渣复合胶凝材料的水化特性[J].硅酸盐学报,2014, 42(5): 629-634.

[74] Mangat P S, Limbachiya M C. Effect of initial curing on chloride diffusion in concrete repair materials[J].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1999, 29(9): 1475-1485.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 32 号中咨大厦 1518室(100048)

夏荣立,男,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高级工程师,项目经理,从事水电、火电、风电和太阳能等能源项目的规划、设计、咨询和评估。

猜你喜欢

矿渣硫酸盐碳化
碳化对飞灰稳定化加药量测评的影响
紫外光分解银硫代硫酸盐络合物的研究
超细矿渣粉在预制箱梁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
硫酸盐对胶结充填体单轴抗压强度与弹性模量关系影响研究
矿渣粉、改性矿渣粉对发泡EVA充填改性效果的研究
硫酸盐测定能力验证结果分析
9608聚合物防水防腐涂料在混凝土防碳化处理中的应用
高炉渣制矿渣棉工艺及其产品应用
大型筛板碳化塔的研究与应用
硫酸盐法制浆黑液硅含量测定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