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探讨

2017-04-08陈振明

文理导航 2017年7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班主任农村

陈振明

【摘 要】初中生正处于第二次生理发育和心理反抗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心智和学业的发展。学校作为学生心理发展的微观系统与学生心理发展密切相关。班主任作为学生的直接管理者,应高度重视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问题,结合实例阐述农村初中班主任如何在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农村;班主任;心理健康

近几年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城乡初高中教育,国家也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已明确规定学校对小学、初中、高中每个学段至少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由此,为了提升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帮助学生增强抗压力,顺利度过青春反抗期,全国各大中学组织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尤其是农村中学,开展了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升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农村班主任重大任务之一。

一、开展亲子沟通训练,解决逆反心理

12岁到15岁之间的初中生正处于青年早期,美国心理学家何林渥斯(H.Z.Hollingwerth)称之为“心理断乳期”。在这一时期他们身体第二性征开始发育,自我意识高涨,无论从身体上还是心智上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是成人,在生活中渴望独立,不愿接受父母的照顾,希望万事由自己决定。但是当他们举足无措时又不得不寻求父母的帮助,并且他们无法脱离父母的经济支持。因此青春期的初中生存在着渴望独立与现实依赖的矛盾,这种矛盾往往导致紧张的亲子关系和逆反心理的产生,若矛盾处理不当将严重影响初中生发展。因此,农村班主任应帮助学生缓和紧张的亲子关系,解决逆反心理。

开展亲子沟通训练是缓和紧张的亲子关系的有效形式。例如班主任可以开一次亲子沟通训练班会,以“相互理解,共筑和谐”为主题。首先班主任要讲明此次班会的目的,让学生了解到亲子和谐的重要性。其次下发三张白纸,第一张白纸鼓励学生写“控诉状”,写下对父母的不满之处和父母对自己的误会之处;第二张白纸鼓励学生写下真实的自我,包括自己的思想、需求、渴望的权利等;第三张白纸要求学生写下自己父母的生日、喜爱的食物和愿望等,最后将三张纸放进一个信封。进行这个训练是要鼓励学生在与父母产生冲突时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思想,让父母知道自己的想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去了解父母、理解父母,从而提升亲子关系。

二、建立良好师生关系,避免孤僻心理

处在青年早期的初中生还存在的一大矛盾就是心理闭锁与求得理解的矛盾。因为初中生的自我意识高涨,他们渴望与父母、老师、同学之间能够有平等的对话,渴望所有的人与自己能够建立良好的关系,可以敞开心扉诉说自己的烦恼,渴望自己得到理解。但是由于性格等种种原因,他们又不愿讲自己的心事,将心事与他人分享,因此许多初中生都会有自己的秘密日记。学生长期在现实中找不到诉说的伙伴,容易形成孤僻心理,不愿与他人交往,甚至有些学生会在网络中寻求安慰与理解,从而网络成瘾。因此,班主任必须与学生建立良好亲密的关系,共建师生同心圆,给予学生更多的理解和安慰。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重点在于农村班主任如何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这要求农村班主任不能过于注重学习成绩,按照成绩将学生分等级既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破坏师生关系。例如班主任管理班级时注重学习成绩是必不可免的,但是对于成绩较落后的同学,班主任应该采用鼓励的方法,告诉学生成绩不好并不代表以后的发展不好,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将职业生涯规划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三、开设心理健康讲座,正确认识早恋

早恋是初中生常见的心理现象,也是初中生的敏感话题。初中生随着第二性征的出现和性发育的成熟,逐渐对异性产生好感,并且渴望与异性交往,特别重视在异性面前的形象。但是初中生没有丰富的人生经验,更不懂得感情的经营,这种性发育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产生的早恋问题容易造成初中生盲目恋爱,影响其未来的发展。由于农村开放性弱,初中生心理发育较城市学生慢,心理健康教育欠发达,因此农村班主任可以邀请心理专家开设讲座,帮助初中生正确对待早恋问题,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例如学校可以开办“如何正确认识早恋”这一主题讲座,让专家化解学生性发育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随后班主任再开展一些男女合作的活动,化解男女之间的尴尬与羞涩,帮助班级构建融洽的男女相处关系。

四、开展科学心理辅导,促进心理健康

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存在着心理闭锁与求得理解的矛盾、渴望独立与现实依赖的矛盾、性发育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情绪起伏大,自我意识高涨,这些特征都会使初中生产生各种困惑。班主任应当把握好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了解初中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因此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班会时间,开展科学的心理辅导,或者利用心理学知识在私下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例如当班级某同学出现心理问题时,班主任要及时感受到该同学心理变化,针对该学生的性格等采取合适的方式对该同学进行辅导。当班级大部分同学出现不良心理状况时,班主任应该立即召开应急的主题班会以促进班级全体成员的心理健康。

五、结语

心理健康是判断人格统一性的重要指标,影响着人的健康成长。初中是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不健康的心理对学生会产生消极作用。班主任应当结合心理学知识,分析初中生的特点和心理问题,通过开展亲子沟通训练、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开设心理健康讲座、开展科学心理辅导等方法提升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吳小华.初中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调查[J].教育界,2012(7)

[2]张建平.当前农村初中生心理问题与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4(12)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班主任农村
我的班主任①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我们的班主任等
我的班主任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