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想象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17-04-08张淦均

文理导航 2017年7期
关键词:表象想象记忆

张淦均

【摘 要】本文通过对想象的概念,作用,形式的分析,阐述了想象与地理知识的特点,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故事联想法,荒诞想象法,想象复述法及自主想象法等想象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技巧。

【关键词】想象法;地理课堂

一、什么是想象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每一位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头脑中或多或少都有对某个问题的表象,以此作为基础,对表象进行加工处理,以形成新的形象。就如拍电影一样,将生活的素材按一定的逻辑关系,组合成头脑中的影像。不同的人,拍摄的电影是不一样的,有的是记录片,有的是科幻片等等,只要能成影像,就能想象。

想象没有时间空间限制。想象,随时可以进行,不管白天、晚上还是课前、课中、课后,都可以进行。同时不受空间场所限制,只要有正常的思维力,在哪里都是可以进行的,无论是家庭还是在学校,在课内还是在课外,灵活性很强。

二、想象有什么作用

想象和记忆有着密切的关系。很多世界记忆大师,他们所使用的记忆方法之一,就是想象法。将不同的没有规则的无规律的词语、符号、数字等作为记忆素材,把他们想象成具有形象的物品,再将要记忆的内容连起来,把他们想象成一个个具体的形象,编成一个故事,在自己的头脑中播放。这个形象不必符合实际,甚至越离奇,越荒诞效果越好。因为人的记忆采用图像记忆远比机械记忆要來的牢靠的多。

三、想象的几种形式

1.空间想象

空间想象主要是让真实物体的想象或图案在脑海中呈现。比如提到海,脑海需有一望无际,波浪滔滔的那种形象。提到市场,脑海中要有一班子人卖东西的场面。可能每个人的这种形象是不一样的,但必须代表着自己所理解的那个形象。

2.联想

由一种想象的形象想到另一种想象的形象,可以拓展自己的思维。比如,我们理解山脊,脑海里想的应该是等高线弯曲部分向数值低的地方凸,并由此而想到山谷,等高线弯曲部分应该是向数值高的地方凸的形象。由一种形象而联想到另一个形象,以此增强自己的想象力。

四、想象与地理知识的关系

地理知识,主要体现它的区域性与综合性。地理知识包罗万象,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区域特点。我们也不可能亲自去每一个地方,所以我们只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包括亲自感知,媒体所得。而紧靠这个就想掌握所有的地理知识,是不可能的。所以想象是我们学习地理知识所必须的一种能力,而熟练地掌握好的想象方法,不仅能丰富我们的地理表象,更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地理学的概念、原理、规律等。

五、地理课堂中想象法的运用策略

1.故事联想法

针对某些地理知识,可以利用谐音,并发挥想象和联想,串联成故事。比如,我们在学习中国的民族时,人口超过5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我们采用谐音“装、满、苗、回、为、一、兔、闷、藏”来代表各民族,然后将这些字连成一句话“装满苗回为一兔闷藏”,把它想象成一个故事。我家养了一只兔子,我非常喜欢它,天天和它一起玩耍。一天,小兔子心情不好,心里很郁闷,躲藏起来了,我怎么找也找不到,为了哄它开心,于是我推着小车,到外面装了满满一车的兔子最爱吃的新鲜的禾苗,小兔子闻到了爱吃的禾苗,高兴地吃了起来。

这个故事很简单,我们很快就可以想象出来,只要我们记住了“装满苗回为一兔闷藏”这句话,故事就在我们的脑海里浮现,这样各少数民族就容易记住。

2.荒诞想象法

某些地理知识可以采取荒诞的想象,有时越荒诞,效果越好。比如,在学习中东有关知识的时候,让学生展开想象。在波斯湾附近(脑海中有它的总体轮廓,波光粼粼的湖面),周围有很多穿着白帽白袍的阿拉伯人,在水面上跳舞。水下很多石油(想象石油的样子,黑乎乎的,能流动的),太多太多,突然流出来了,从水中喷出,不断地喷涌,很快淹没了整个波斯湾,把那些跳舞的阿拉伯人喷向了空中,白帽白袍全部染黑了。忽然着火了,整个波斯湾都着了,一片火海,那些阿拉伯人也被烧了,拼命奔跑,好累好累,想找口水喝,可到处是茫茫沙漠,并无水源。忽然到了一座清真寺(想象它圆顶的样子),里面很多阿拉伯人正在朝圣,他们也加入了其中……

荒诞想象更有助于记忆,而且不容易遗忘。

3.想象复述法

对学生不太熟悉的知识,学生理解起来略有困难,这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准备一些提示语,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比如,在教学对流雨的形成时,可以准备一些提示语,请大家闭上眼睛,开始想象。因为天气特别炎热,当太阳升起后,地表温度随之升高,地面水分开始大量蒸发(想象热的样子,地表的水汽从地表升到空中,越来越高,越来越多),到中午至午后的一段时间,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后,开始乌云大作,电闪雷鸣,下起了倾盆大雨(学生脑海中要出现乌云大作,电闪雷鸣的影像),很多行人来不及躲避,被淋成了“落汤鸡”。大雨过后,太阳又出来了,一如没下过雨的样子。整个引导过程速度不能太快,让学生有思考的过程。脑海中出现的影像越详细,越生动,学生理解的也就越深刻,效果也就越好。

当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后,学生有了自己的表象理解。这时候,让学生来自己复述刚才的想象过程,将自己脑海中的影像再播放一遍,用自己的语言再描述一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复述要求,这样既可以起到加深印象的目的,又能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4.自主想象法

学生都是有差异的,每个学生对有些地理问题,想象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比如中国省区的轮廓,针对某个省区的轮廓,看起来像什么动物或物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你觉得看起来像什么就像什么,可以向其他同学展示一下。其他同学也可以据此得到一些启示,加深印象。比如山西省,有同学说像平行四边形,而其他同学说像剑客、像武士等。再如云南省,有同学说像孔雀,也有同学说像飞机。教师没有先入为主的提示,学生不必受教师的刻板影响,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想象教学,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思维力,强化学生的地理表象。在地理课堂中教师要不断发掘与预设,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动性,相信地理教师的课堂将更加灵动。

【参考文献】

[1]徐健.学生地理想象能力的培养与发展途径.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8(05)

[2]郭勇飞.新课程教学中的地理想象实验.考试周刊,2014(90)

[3]颜庆荣.地理空间想象与图像运用能力培养三部曲.天府新论,2005.S2

猜你喜欢

表象想象记忆
快乐的想象
一生
表与里
表与里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透过表象看公式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表象与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