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语文教育的诗意性

2017-04-08胡洋

文理导航 2017年7期
关键词:生命活力语文教育

【摘 要】语文的诗意性主要是指语文教育的如诗如画的情境。本文试图从语文教育的诗性智慧、语文教育的情感密码、语文教育的生命活力三个方面来简析语文教育的诗意性。

【关键词】语文教育;诗性智慧;生命活力;情感密码

语文教育的诗意性指的是在语文教育中淡化形象、弱化情感,还原语文教育过程中的如诗如画、情趣盎然。曾几何时,我们将一篇篇具有真善美的文学作品拆分成知识模块,按照考试大纲填鸭式的灌输给学生,同时将这些模块贴上重难点必考点的标签,我们就开始机械重复加再三强调,可是,我们的学生真的消化吸收了这些知识吗?我们的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到语文作文一种人文素养课的诗意性了吗?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努力追求这种诗意性的语文教育迫在眉睫。

一、语文教育的诗性智慧

语文教育的诗性智慧是相对于语文教育过程中施教者教师提出的,作为教师同时要多一点激情、多一点人文素养、多一点平等交流。第一,激情。缺乏灵性的语文教育,就好比荒原没有一朵鲜花来点缀一般。语文教育的审美特质要求感性思维多于理性思维,于是形象性就成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仅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这几个意象,将一个“断肠人”的哀愁、寂寞、荒凉、漂泊的复杂情感表现的完美和谐,只有形象性的语言才能将这种无形的事物即思想情感形象化。教师对于生活对于职业的热情与执著,深深的感染着学生。很难想象一个利欲熏心的教师,会对语文中的真善美有深刻的领悟吗?第二,人文素养。语文作文人文素质的教育,汇集着历史上文化的精髓,蕴含着博大的内涵。语文教师依托一部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品味沉思,启发他们的潜能感悟这种真善美。这个过程正是提升他们的精神世界,陶冶他们的情操。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曾一度成为青年学生的励志读物,孙少平那种战胜自我,坚持人生的自尊、自强与自信,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向往美好生活的人生历程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作为老师,我们要引导学生在这个喧嚣浮躁的年代,应该怀揣梦想,并为之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获得最后的成功。历史上凡是杰出的人,他们具有丰富的情感、坚定的信念以及广博的知识视野,这与他们的精神世界是密不可分的。第三,交流。我们今天的学生处在一个信息大爆炸的年代,他们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快,在他们的心中没有权威。因此,教师要变传统的“权威”为“平等的交流者”,平等的真诚的和他们一起成长、共同进步,带领他们一起在文学作品中寻找真善美。

二、語文教育的情感密码

情感密码就是语文教师在语文教育的过程中为我们的学生搭建平台,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人文精神得到弘扬,审美境界得到提升。语文看上去是知识体,是绚丽多彩的一幅幅山水画,读起来却是一首首感人肺腑的歌。那么语文教师就是引导学生去尘俗,让他们在老师春雨润物般潜移默化的受到感染。学习语文就是陶冶情怀提升生命意义。老舍先生的“市民世界”倾注了他对老北京浓浓的感情,《骆驼祥子》曾由小说改编为话剧、电影、歌剧,在剧作中的祥子、刘四爷、虎妞等这些人他们真实地生活在曾经的老北京,却也活在当下,这种近乎残酷的“真实”,倾注了老舍先生的悲悯情怀,这些老北京的故事都是曾经发生的故事。我们老师就是引领者学生发现这种历史的真实,让他们在阅读中寻觅期盼和渴望,真正体会文学作品诗意的栖居。这种诗意的栖居需要我们在语文教育(文学作品)中去感伤、去赞颂、去追求、去憧憬。当然,我们既可以让学生批判鲁迅先生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国民劣根性,又可以赞扬梁启超的“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的救国情怀,还可以感受“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豪壮和“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哀婉。

三、语文教育的生命活力

如何消解语文教育的话语霸权,需要语文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运用智慧来点燃“诗意语文”,进而来激发语文教育的生命活力。让我们的学生从语文中感受到更多的人生乐趣,成为一个自由自在的话语者,从而满足学生内心的精神追求。“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人格魅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具有纯洁品格的教师才能去塑造学生的纯洁,真诚的教师才能真诚的对待学生,具有美好人性的教师才能影响学生去追求真善美的人格。沈从文的《边城》充满了一种理想生命的存在方式,是如诗如歌般的小说。青年男女的情爱,祖孙父子的亲爱,人们相互之间的友爱,以及湘西边地风俗风景的迷人可爱……体现了作者对理想美的执著追求,同时,也是作者对文明都市的尔虞我诈的人生形态的否定与反抗,对理想的人情美和人性美的向往。学生正式在体验这种人性美的同时,与作品中人物一起成长,这种真善美的诗意性与学生的成长汇集在一起成为一条涓涓流淌的清泉。如果割舍开语文教育与学生成长的这种密切关系,那么,语文教育就会失去灵性。学生在阅读中训练的是他们的精神,写作中训练他们的智慧,在听说中训练他们的内心世界。语文教育将作品作为一个载体,师生在这个过程中提升生命的质量与品位,使得生命更具有魅力。

语文教育就是要把学生塑造成具有真善美的创造性人才和健全的人格,达到学生优秀品质的形成、道德素养的提升和自由心灵的建构。只有如此,才能使得语文成为施教者与受教者的思维碰撞、心灵互通的过程,从而使语文教育呈现诗意性的生机。

【参考文献】

[1]潘庆玉.语文教育哲学导论——语言哲学视阈中的语文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2]潘知常.我爱故我在——生命美学的视界[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

[3]岳友熙.追寻诗意的栖居——现代性与审美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课题项目:2016年安阳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名称:语文教育的研究,主持人:胡洋,编号:ASKG16255。)

猜你喜欢

生命活力语文教育
开展有效探究,凸显课堂生命活力
让体育课堂唤醒学生的生命本色
如何让小学语文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让词语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语文教育教学要做到“文道美统一”
穷其本然,化为践履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质疑,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