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式合院的产品适应性分析

2017-04-07

山西建筑 2017年25期
关键词:中式庭院建筑

陈 伟

(大象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12)

中式合院的产品适应性分析

陈 伟

(大象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12)

从房地产开发的视角,通过分析文化、环境、心理、形式、生活等相关因素,对中式合院这种居住产品类型在市场中的适应性进行了论述,提出中式合院通过改良提升,可以为传统居住建筑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式,合院,房产开发,适应性

近年来,江浙一带地产界出现了以“苏州桃花源”“桃李春风”为代表的联排住宅,该系列产品面世后取得巨大成功并引起同行的广泛关注,且有遍地开花的趋势。该产品总图采用街巷式规划,平面讲究庭院式布局,建筑风格以粉墙黛瓦、亭台水榭为特征,景观继承苏州园林的营造手法,我们不妨称其为中式合院。在笔者工作的设计圈,低层住宅已经被这种江南中式风格的画面刷屏。仿佛一夜间,潮流从“欧陆风”变成了“中国风”。

潮流仅仅是现象本身。房地产开发是一项资金、管理、技术高度集中的产业,我们很难简单地把某一市场现象归因于潮流或者风格的转变。房子毕竟不同于纯粹的艺术品,它功能性、技术性、社会性都很强,一种产品在市场上流行必然有其更为深层的原因,归结起来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文化的认同

社会经济水平上升到一定高度以后,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开始回归。《人民日报》(2015年4月21日23版)发表了题为《中国建筑要有文化自信》的人民要论,文中提到“中国建筑要面向未来,但我们更不能忘记它还背靠五千年中华文明。我们应认真梳理和汲取拥有强大生命力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和元素……在建筑文化泛西方化和同质化的裹挟面前清醒地保持中国建筑文化的独立与自尊”。主流媒体的发声,为传统建筑形式的房产项目在规划报批和产品营销环节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受众层面,现今苏杭一带经济水平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加之历史上就是文化繁荣之地,人们已经脱离了对西洋文化盲目崇拜的审美阶段,比较认可传统建筑文化中的精华和价值。

2 形式契合环境

低层住宅能达到的容积率相对较低,具备开发条件的建设用地往往是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城市历史地段,出于历史风貌保护的需求不可以盖高,例如杭州的元福里在南宋御街旁边,绿城江南里在运河历史街区附近;第二种是在自然风景区边上,为保持景区天际线控制建筑高度,比如苏州桃花源项目在独墅湖畔;第三种是在城市远郊山水环境,地块大容积率低。

在以上三种地块上开发项目,周边环境都希望新增建筑低调亲和不破坏既有景观,甚至要求与周边的历史氛围相协调。在历史街区地段,中式合院极易与周边融为一体,又可以通过围墙隔绝城市的喧嚣。在自然环境中,中式合院自由错落的总图形态比较有机,错错落落的黑瓦坡屋面在绿色中不出挑,容易与青山绿水的自然环境取得和谐的效果。

从设计的角度看,中式风格正好契合低层住宅的建设用地,这使得项目在规划审批环节免受风格上的质疑,甚至能够因为顺应环境而打消规划管理部门在其他技术环节上的顾虑。所以说,环境友好是中式合院产品能够推广的前提条件之一。

3 形态符合居住心理

西方人和中国人在居住心理上有很大的区别。西方人的住家在街道上开门开窗很常见,游牧民族的性格喜欢在社区的公共空间活动,人们对私密性的需求不是很高。中国人对家的领域感和私密性非常强调,以前人买房置地必须用围墙界石划得清清楚楚,居住上喜欢关起门过自己的日子,在庭院中与天地对话。

中式合院平面往往采用“L”型布局,客餐厅卧室等主要生活空间围绕庭院展开。建筑高度以1层~2层为主,户与户之间用围墙隔开,室内空间和花园均有很好的私密性。造型处理上,朝巷道的外侧除了一个入口基本都是围墙。沿花园的内侧常常设置灰空间和大面积的门窗,讲究室内外空间的融合互动。这种外隐内秀有天有地的空间形态非常符合中国人的居住心理。

4 府第与园林的融合

江南传统建筑中有两大精华:一是规整有序层层递进的庭院式建筑,我们不妨称之为府第;二即是园林。府第往往中轴对称四平八稳,主要承担生活功能、讲究礼仪秩序、体现社会身份。园林则因地制宜曲折有致,增添生活情趣、满足精神需求、享受心灵自由。这两种形态的差异和组合在网师园的平面图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中式合院是府第与园林在形式意象上的解构重组。在院门、入户玄关、客厅等部位,往往采用对称手法,造型和空间均讲究秩序和完整性,体现府第的礼仪和秩序。庭院一侧的建筑造型往往会增加外廊戗角等园林建筑语汇,减小建筑构件的尺度,增加亲和度和通透感,以便与庭院中的景观建筑呼应甚至衔接。庭院景观则继承苏州园林的营造手法,尽可能地利用角角落落,呈现一座袖珍的园林。

5 庭院小中见大

因容积率的限制,如今很难再有花园特别大的低层住宅。那么在面积有限的前提下,如何打造一个动人的花园成为产品是否吸引人的关键。正如前文提到,中式合院讲究室内外空间的融合互动,破除了花园与建筑非黑即白的对立关系,人在室内也处处能感受到花园的存在,花园显得大。

按照苏州园林手法营造的庭院通常配置水池假山、亭子小桥、花木虫鱼。水池拉大了上下的视角,拓展了地面的视觉空间。庭院里的花木体量小巧但造型老成,有远观大树的错觉,拉远了视觉感受的距离。景物映衬在白墙上使人感觉不到墙的存在,忽略了空间的边界,庭院由此显得开阔。庭院多采用非对称三点向心式布局,流线通常可环通,有机会在不同的角度欣赏到不一样的画面,视线步移景异的效果。以上种种造园手法,使面积有限的庭院小中见大,而且充满生活情趣和诗画意境,大大增加了中式合院的产品吸引力。

6 善于营造小体量

杭州“桃李春风”以83 m2的极小别墅在业界变成网红,其类型正是中式合院。从设计的角度分析,中式风格特别适合打造小体量产品。大体量建筑可以通过体量的组合、立面的构图、虚实的对比来表现建筑造型,采用很多风格都有文章可以做,甚至体量本身对表达气势和仪态就可以起到作用。那么一个单层、立面展开只有十几平方米的房子要表现造型的美,或者按地产界的说法,表现出客户认同的价值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采用石头雕刻的欧式风格,想必很难处理得当。

中式风格特别善于处理小房子。中式建筑是由许多小尺度木构件组成的,椽子、挂落、窗花等构件都尺度极小,柱子也不过20 cm直径,枋子等稍大点的构件会采用雕刻图案的方式降小构图尺寸。这些小构件通过传统的营造手法组合在一起,达到形式的和谐。因此,即便在很有限的表现面上,中式风格也可以做出精致的造型并且不显得拥堵。在如今纷纷要控制总价的市场环境中,善于营造小体量的特点使中式风格也随之倍受热捧。

7 适应当代生活

建筑是实用的艺术,任何风格的产品都需要功能上满足当代人的生活方式,环境上做到舒适,技术上做到安全可靠,才会被市场广泛接受。目前中式合院的户型设计,其实是按照现代生活设计的。从客厅坐具的摆放、餐厨关系、卧室床铺的设置都完全符合当下人的生活习惯。户型设计会根据不同面积段,分析目标客群的家庭结构和功能需求,合理安排房间数量、面积分配和户型结构。在造型设计中,摈弃那些影响采光通风效果的造型,对门窗花格进行简化改良。经过若干个项目的升级换代,中式门窗已经大量采用断热铝合金中空玻璃,纯铝合金制作的花格栏杆也日臻成熟。贴近生活的户型设计和现代材料工艺的采用,不断提升中式合院产品的实用性和舒适度。

以前在人们印象中,中式建筑布局死板,不隔声、不明亮、不保温,好看不实用。由于没有结合现代生活理念和工艺技术,中国传统建筑被认为过时和不适合居住的。通过设计和技术手段,中式合院彻底解除了这些疑虑,这是产品得到市场认可的基础。

8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中式合院这种产品能够取得成功,与文化、环境、市场、技术等方面都有紧密的关系。当然,目前的产品还需进一步的完善,相信通过一代代的改良提升,必然可以为传统居住建筑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 刘敦桢.苏州古典园林(修订本)[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al-estate developmen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ed factors including the culture, environment, psychology, forms, and life, indicates the adaptability of the Chinese courtyard in the market, and points out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hinese courtyard will make the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raditional houses.

Keywords: Chinese style, courtyard, real-estate development, adaptability

OnanalysisofproductadaptabilityofChinesecourtyards

ChenWei

(DaxiangArchitecturalDesignCo.,Ltd,Hangzhou310012,China)

1009-6825(2017)25-0026-02

TU241

A

2017-06-26

陈 伟(1980- ),男,工程师

猜你喜欢

中式庭院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回到庭院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庭院
建筑的“芯”
庭院中的童年
新·中式生活美学Chinese NewAge
最美中式酒店,你去过几个?
中式烹饪营养与健康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