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高校青年志愿者发展状况

2017-04-07张建国于洋白杨

祖国 2016年22期
关键词:发展状况高校

张建国+于洋+白杨

摘要: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逐渐成为社会主流趋势,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仍面临着一些问题,青年志愿者和各级团组织应积极探索,为青年志愿者服务提供更良好的社会保障。

关键词:高校 青年志愿者 发展状况

近年来,中国的志愿服务的产生与发展,不仅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关,而且与社会转型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市场经济刺激下的人们更加追求物质生活,追求休闲和心理快感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在对于物质生活的追求同时重新关注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意义的价值。这种情况下,志愿者服务引起了公众的关注,也获得各级政府以及团委的支持,逐渐传播到各大高校,形成全国性的热潮。这一过程,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志愿服务组织及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机构建设不全,相关管理机制较差

通过研究发现,很多高校的志愿者活动的开展都依赖于学校团委,缺少独立性,其与学生会、社团联合会处于平级状态,RW学院志愿者协会以社团的组织形式开展日常活动。

(二)组织策划缺少新意,工作连续性差

该学院的志愿活动基本都是原有的活动,每年的活动都周而复始,没有新意。尽管有时会增强一些与现实联系较多的活动,但基本都是講活动与各种主题活动联系在一起,或者与优秀志愿者评选以及期末综合测评挂钩,虽然活动开展的轰轰烈烈,但随着活动的结束,志愿者工作也随之停止,缺乏应有的持续性。

(三)大学生志愿者自我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大学志愿者多为学生参加社团组织的各项活动,并没有深入社会活动,融入社会大环境,不能够很好的实现自我人生价值。以RW学院为例,志愿服务范围仍是有限的,大多数活动仅围绕学校和邻近地区,活动的辐射范围较窄。其次,志愿服务大多还停留在简单的服务工作,自我认同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很难得到展现。

(四)高校志愿服务活动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

大多数高校志愿者协会仅仅是挂靠在学院团委的领导下,为完成市团委、省团委、团中央安排的各项活动,不能很好的为志愿服务的同学给予肯定,例如服务时长记录、星级志愿者评选;以及高校志愿者毕业后继续做志愿服务相关问题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五)社会意识培养不到位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主体在思想认识上有待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有效开展和全社会整体认知有一定的差距。大多数高校,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缺乏深刻的理解和更深入的思考,管理责任不明确的,工作方案混乱,缺乏有效的激励和惩戒机制,缺乏一定的权益保护;而一些大学生缺乏参与的热情,把志愿服务活动和任务当成一种负担,眼里只有个人利益,而且缺乏对志愿服务的远见和激情。

二、加强高校志愿者活动的对策

(一)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大力弘扬志愿者精神。高校应当充分利用校报、校园官网、海报栏等宣传媒体进行志愿者知识宣传。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志愿者转变传统的志愿服务观念,不断丰富志愿者服务理念,寻求志愿服务理念同时代精神的完美融合。为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健全组织机构,充分调动有利资源。可以成立专门的组织,在团委的带领下,安排和协调各高校的志愿者,延长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领域,拓展服务形式,各志愿者组织和大学团委都应加强青年组织在各个层次的社区服务,建立覆盖范围广、体系完善的服务网络,将高校学生的技能与社会所需相结合,加大与校外志愿团体的联系,积极与政府、企业、兄弟院校合作交流,争取企业、社会、个人的资金捐赠,争取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得到更多支持与帮助,以便于更好的发展高校志愿服务。

(三)做好制度构建,引入奖励机制。为实现这一目标,第一,应确定了工作目标与方向,联系志愿者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志愿者,保证其基本条件与实际要求相符,乐于参与志愿活动,并按照其兴趣爱好划分志愿活动,保证志愿活动顺利完成;第二,做好培训, 组织相关志愿服务岗位的培训,如志愿服务规则和礼仪礼貌等,让所有志愿者各展其能,做好活动评估,将所有与志愿活动相关的内容记录清楚,以便于定期进行综合评估,在评优阶段,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首先对参与志愿活动的学生评优,调动其他学生的志愿积极性,在毕业推荐的过程化中也要多给予志愿学生机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志愿活动,让更多学生参与到志愿活动中。

(四)创造品牌志愿活动。在开展志愿活动时,应加强与当时社会情况的联系,做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活动。同时,保证志愿活动符合志愿者特点,调动志愿者积极性,如有些志愿者未来目标是做老师,可以让他们参与到为孤儿院学生讲课的活动中,打造一个属于自己院校的志愿服务活动品牌和亮点,从而带动本校志愿者工作的整体推进。

对于高校志愿活动来说,不仅复杂也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是一项有利学生成长的活动,能够增强热爱生活与参与公益事业的积极性。所以,各个高校都要做好志愿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参与到志愿活动中,为志愿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基础,增强他们的信心,使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形成良好的社会好评,更广泛的得到社会的认可。

参考文献:

[1]符强,刘月.高校志愿者活动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J].陕西教育,2008,(04).

[2]王为正.关于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长效机制建设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02).

(作者简介:[1]张建国,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国际商务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辅导员,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法学硕士;[2]于洋,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学生,国际商务学院星光志愿者协会会长;[3]白杨,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学生,国际商务学院星光志愿者协会副会长,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优秀学生干部。)

猜你喜欢

发展状况高校
我国网络社团的发展和监管研究
我国互联网+环境下内容产业发展态势研究
萍乡市油茶产业发展状况及对策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