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改进体育教学方法

2017-04-07张志勇

祖国 2016年22期
关键词:心理特点小学体育教学方法

张志勇

摘要:体育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要建立在科学的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本文从探究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入手,针对目前的体育教学现状,提出改进体育教学的具体方法和策略,以使体育教学能够切实改善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特点 小学体育 教学方法

21世纪对人才的培养更加强调身体素质的提高,因此,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根本目标的体育教学,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然而,很多教师和家长对体育课程存在着一定的偏见,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依据学生心理发展阶段提出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特征

(一)具有强烈的向师性。小学阶段是儿童由幼儿园进入学校的开端,很多儿童由于离开家庭进入陌生的学习环境,对按部就班的校园生活感到不能适应。这时候,教师作为学生的教育者,在他们心中相当于权威的存在,他们对教师有着天生的依赖和服从心理,这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小学生的向师性。作为小学教师,要珍惜学生对自己的信任和依赖,对不能适应校园生活的学生多关心和帮助,在关爱学生中增加自己的人格魅力,使学生发生感情的迁移,由喜欢这位教师到喜欢该教师教授的学科。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向师性,在平时多关爱学生,用童真的心和欣赏的眼观与学生相处,在教学中学会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就会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氛围更加活泼、和谐。

(二)以直接动机为主。小学生学习的动机主要是直接动机,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没有能力培养间接动机。而直接动机的培养,一方面是由学生的兴趣爱好所决定的,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师有意识的引导。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提供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供班级群体中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并从中发现学生的特长加以培养,让学生养成几种体育运动技能,教师还应根据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断创新,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把体育教学蕴藏在游戏活动内,让学生在玩乐中锻炼身体素质。

(三)兴趣的不稳定性。小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但是这种好奇心不易长久保持,尤其是当教学模式固化、游戏活动单一时,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从而影响体育教学的效率。教师需要抓住时机,通过有效地教学活动积极引导,使学生能有一时的不稳定的兴趣培养成稳定的、长久的爱好。广泛的体育运动爱好不仅有助于学生养成较高的身体素质,而且能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性格,让学生在阳光运动中爱上运用,体会体育学习的快乐。

二、根据小学生心理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课堂教学要创设适当的情境。课堂教学主要是关于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这类教学教师要做到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要善于把抽象的知识与实际的运动结合,设计具体的运动情境,通过教师亲身的动作示范,或者利用多媒体播放运动视频等,提高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的积累。根据小学生喜欢童话的特点,教师还可以把体育教学放入童话中,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比如,在讲授武术知识时,教师可以借助电影功夫熊猫的片段,让学生分别扮演其中的角色,体会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和伟大魅力。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情境,由于小学体育教材中的有很多生动有趣的案例,比如,人教版小学体育教材《体育与保健》这本书中就列举了很多日常生活中的保健知识与例子,教师通过扩展这些例子,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小学生有着非常丰富的想象力,他们的想象力有时会带给教师很多启发,这也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新课标提倡要让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组织课堂教学、进行课外活动等环节时,要制造机会促进学生能动性的发挥,比如,通过学习小组的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体育运动活动。比如,教师在上课时让学生给学生以跑步技能的训练为主,自行设计有趣的活动。有的学生受到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的启发,设计了撕铭牌的活动。这样的活动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很多学生在课后仍然意犹未尽,而且该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跑步能力,又锻炼学生近身擒拿术的能力。教师有时候适当把课堂教给学生,也会在学生充满创意的活动中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教学效果。

(三)课外教学要设计有趣的活动。很多教师在课外活动中往往直接进行动作技能的示范和讲解,用单一的肢体运动训练学生的体育技能,这种过分直奔主题,不考虑学生兴趣和需要的教学方式使课堂相当枯燥乏味,因而教学效率无法提高。教师在设计课外教学活动时,要避免用成人思维代替学生思考,过分成人化、模式化的体育课堂既会降低学生学习的乐趣,也不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心理特点,适当投其所好,使体育课堂充满乐趣。比如,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设计竞争游戏,像拔河比赛、单脚跳等活动,通过竞争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教师还应考虑不同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根据个人特点实施因材施教。比如,內向的学生一般喜欢不太激烈的活动,性格开朗的同学喜欢有表现力的活动,像篮球、足球、击剑等,女生则喜欢温和的运动项目,像跳舞、跳绳、健身等。在课堂结束后,教师还要善于总结,激励学生以更积极的态度进行体育锻炼。

总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应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上,小学体育教师要善于分析和研究学生,不断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文化路小学)

猜你喜欢

心理特点小学体育教学方法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宫外孕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探讨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