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师“图形与几何”领域疑难问题解析

2017-04-07李靖

祖国 2016年22期
关键词:疑难问题图形与几何教学对策

李靖

摘要:在我国小学数学中,图形与几何是关键的教学内容,可以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推理能力和空间概念。当前,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对“图形与几何”的教学有了新要求。本文主要针对当前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改进对策,希望给予我国教育行业以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 图形与几何 疑难问题 教学对策

图形与几何知识是小学数学的关键教学内容,对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空间概念,以及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具有关键作用。但是当前,在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对教学的开展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对其加强研究,并且提出相关教学对策,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一、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疑难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随着我国新课标的实施,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开展学习。但是在当前的数学课堂中,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模式开展教学,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思维,不能有效地理解数学知识,对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十分不利。

(二)教学手段单一。在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知识其涉及到的内容较多,因此,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想象力和空间思维,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基本都是通过语言为学生讲述知识,很少使用教学道具,难以带给学生直观的认识。同时,由于教学条件的制约,教师也无法通过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即使一些学校具备多媒体教学的条件,但是由于教师自身的操作水平低,难以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优势,致使图形与几何的教学效果差、课堂教学质量低。

(三)没有给与学生充分关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开展教学活动,没有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没有进行深入分析,结果导致学生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只是机械的背下相关概念和公式。例如在学习角度测量知识的过程中,要从零刻度进行测量,一些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测量方式,导致结果出现错误。由于教师没有充分关注学生,导致学生没有及时发现错误进而改正。

二、改进图形与几何教学的相关对策

在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是数学教学的关键内容,同时也是初中几何的学习基础。但是因为在教学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不能充分理解相关知识和概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创新教学新方式、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进而优化课堂教学质量。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对图形几何知识的学习兴趣,并且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设轻松而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喜欢数学,改变传统枯燥而乏味的数学课堂。

(二)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生活实际中的常见图形开展教学,进而带来学生直观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图形几何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将生活实际与几何学习充分结合,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概念的认识,真切体会到几何知识的实用性和生活化。例如在学习“观察物体”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物体进行观察。拿教室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观察所在的教室,让学生体会到教室是由多个面所组成,在确定教室前后左右四面后,从不同角度观察教室。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中在学生展示生活物品,例如魔方是正方形体、手机是长方体、表盘则是圆形。通过生活实例开展教学,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以及形象化,锻炼以及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促进课堂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图形几何最为基础的知识就是:点组成线、线组成面以及面组成体。由于小学生思维尚未发育成熟,认知水平较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单纯的用语言讲述知识,学生难以深刻理解,进而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师要通过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将动态图形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激发学生的空间思维和想象力。在播放视频后,当学生形成了一定的几何认知后,教师再向学生讲述相关知识,加深学生对几何知识以及相关概念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几何空间思维,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同时,教师要注意学生遇见的难题,并且根据学生的需求,开展针对性教学。

(四)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教学时间,通过亲自操作,进而学习图形几何知识,动手操作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以及形成空間概念的过程。如果学生只是简单的观察物体,只能看到物体的表象,不利于加深对物体的认识,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眼睛看、脑子想、双手做,激发多个器官同时配合协调,高度集中注意力,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加深对物体的印象。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用圆规画出一个圆,又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制作一个简单的正方体,加深学生对物体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供给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空间和平台,通过动手实践,学生可以充分吸收书本中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创新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结语

在小学阶段,图形几何知识具备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掌握技能、学到知识,进而形成科学的价值观、态度以及情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图形与几何知识是小学数学的关键教学内容,是初中几何知识学习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贴近生活实际开展教学,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供给学生充足的操作空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进而促进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俊生.小学数学教师“图形与几何”领域疑难问题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2.

[2]杨静.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操作活动的设计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3]袁萌.小学数学教师“图形与几何”领域疑难问题解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7).

[4]谢裕荣.小学数学教师“图形与几何”领域疑难问题解析[J].新课程(小学),2014,(02).

[5]阿怀梅.探讨小学数学教师“图形与几何”领域疑难问题[J].新课程学习(下),2014,(08).

[6]于海霞.小学数学教科书“图形与几何”领域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作者单位: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幸福南路小学教育联盟第一校区)

猜你喜欢

疑难问题图形与几何教学对策
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操作活动的有效性策略探究
利用“去长补短”策略,化解高中化学电解池中电解液浓度恢复的疑难问题
关于“图形与几何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巧用吉布斯自由能化解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的疑难问题
小学高段语文写作教学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中学化学课堂有效性分析与对策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