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对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7-04-07邓立新

祖国 2016年22期
关键词:小学生思维数学

邓立新

摘要:随着中国义务教育的推广,以及中国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教育的多样化,在开展丰富多样科目的同时,语文和数学一直以来都贯穿义务教育的始终。小学生时期是思维形成的初级阶段,需要老师带领、引导学生不断的思考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养成自己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思维,为将来的中学时期数学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思维 数学 小学生

作为学生时代的启蒙者,在小学教育时期,不同于以往单纯的教与学模式。面对当下中国的中国式教育,我不提倡从小就给孩子背上一个成绩的包袱,更注重的则是学生思维模式的培养。一个好的数学老师,不但是学生知识的传播者,理想的崇拜者,更是人生方向的导航。我将从以下几点谈谈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思考以及心得。

一、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不但要自己热爱工作、热爱学生,还要让学生喜欢自己,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所谓的教学是“教”与“学”的结合,是老师和学生一起完成的一项工作。受学生爱戴,是学生对老师内心的一份肯定,一份鼓励,工作起来更有激情,更有干劲;对于学生来讲,喜欢老师,喜欢这门学科,有了学习兴趣,才能使自主学习能力增强,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所以,在教学的同时,还要做好学科的引导者,使学生对数学感兴趣,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虽然谚语总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但是,如何“进门”也是一门学问。老师举例子要典型,简单明了,有说服力,用最直白的语言阐述,利用多媒体教学时,要生动形象,清晰明了。到了高年级,代数问题成立学习讨论小组,读懂隐含的内在条件,几何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几何问题,再难的问题也都迎刃而解了。课余时间,可以给学生一些竞赛题目,脑筋急转弯等发散学生的思维,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喜欢数学,热爱数学,用数学特有的思维去思考问题。

二、多样化教学模式

当下的中国式教育,无论是老师还是教育部门都主张从根本上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让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形成互动。把以前的老师为主体的上课方式逐渐向以学生为主体靠拢。课下给学生发学案,让学生自主预习,把不懂的地方做出标记,课上小组讨论,并且以学生发问的形式向老师提问,老师给出解答,并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专攻专克。小组的分配要协调,实力均衡,理解较快、思维清晰的学生带动理解慢的学生,全班共同进步。也可以让老师和学生进行角色互换,每个同学都轮番体验做老师,学生把自己学会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讲解出来,老师以学生的身份向“老师”把重点、难点做为“不懂”的地方进行提问,学生解答不了的或者不全面的地方,老师进行补充、完善,能够使学生印象深刻,记得更牢固。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展多媒体教学,并且逐渐的推广普及。老师在扎实自身基本功的同时,也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利用新的技术,把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起来,使学生们能够对知识点理解透彻,并且不觉得枯燥乏味,使教学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教学课件可以多姿多彩,丰富多样化,有经验的老教师可以和年轻的教师一起讨论教学方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提升自身的同时,也开拓了学生们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不给学生贴标签

每一个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人都知道,每一次的考试,心中的感觉都是多般的复杂,有高兴、有失落,有对下一次进步的期待,也有对成绩退步的警惕。老师通过一次测试来了解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并且也是對自己教学工作的检验,更是学生自我的检测,对阶段学习知识的总结。后来逐渐演变成老师以及家长互相之间对孩子成绩的比较。有人说,有了比较我们知晓了自己是进步还是后退,进步了不要骄傲,后退了不要气馁。其实这都是学生自我内心的独白,可是排名比较的背后,又引申出我们对每一个学生的定位,他学习好,亦或他学习不好。面对当下中国的应试教育,有时候也是无奈之举。但是作为老师,不要给学生贴上这样或那样的标签。作为小学生,是身体成长的阶段,却也是心理成长的阶段。心理健康的学生,阳光、乐观、积极向上,这些都是孩子的天性,他们本就该有这样的生活,当老师或家长无形之中给了孩子这些压力,有时候是动力,有时候却会酿成大祸。所以,作为小学老师,无论哪科,都应该努力的去挖掘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和潜力,鼓励和惩罚并重。不把名次放在第一位,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关注每一个学生和自己奔跑过程中的进步。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是一点一滴慢慢养成的。这需要所有数学老师共同的努力,提高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带动他们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们一定的独立思考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创造更高、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邴起杰.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J].中小学电教:下,2012,(03).

[2]傅旭刚,吴少玲.新课程下小学优秀数学教师提问行为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06).

(作者单位:松滋市沙道观镇沙道观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生思维数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