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民族高校党支部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7-04-07金静

祖国 2016年22期
关键词:民族高校党支部问题

摘要:加强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保证高校学生党员质量的重要环节,而党支部建设是民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积极探索民族高校大学生党支部的新形势、新方法,使党支部开创性地开展学生党建工作是民族高校党支部建设的重要问题。笔者试分析目前民族高校大学生党支部存在的问题,并对党支部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民族高校 党支部 问题 对策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党的各级组织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作为党的“末梢神经”,民族高校大学生党支部更应坚持党的精神,切实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民族高校的大学生承载着民族复兴的希望,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关系着党的事业和民族的未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大学生的数量极速增加,再者如今“90后”为主的大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强、抗挫能力弱、网络使用率高等特点。民族高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除了上述特点外,还具有汉语能力差、政治鉴别力弱等特点。这给民族高校大学生党支部工作带来了新挑战。因此,认清民族高校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优化民族高校党支部建设尤其重要。

一、民族高校党支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民族高校发展党员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发展党员工作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民族高校从学生刚入学就重视党员发展,营造积极向上的思想政治氛围,力求选拔出一批优秀少数民族大学生,为党的队伍输送“新鲜血液”。但是调查发现,每年新生刚入学时政治热情高涨,近有90%以上的同学递交入党申请书,但到大二大三时却有50%的同学政治热情减退,不再递交思想汇报,最终走向党组织的积极分子寥寥无几。现分析问题如下:

1.部分学生入党动机不端正

目前民族高校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调查发现,有的入党是为将来谋求好的职业岗位奠定基础;有的入党是为积累政治资本,谋取更长远的利益;有的甚至是在父母和亲朋好友的压力下要求入党。这种不够纯正的入党动机表明,他们在思想上还未确立党性意识和先进意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学生的政治热情减退,而且极其容易受到外界影响,中途放弃入党;即使入党,遇事高高挂起,相互推诿,有好处就一哄而上,互相攀比,影响党员形象和威信。

2.学生对党的基本知识欠缺

调查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听说读写能力较差,除了初高中应试教育时学到的党的历史、政策外,无法及时、全面的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基本知识,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因此,学生从网络上摘抄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现象比较严重,几乎千篇一律,错字连篇,内容过时。所以党务工作者很难掌握学生对党组织的认识和学生的思想动态。

3.党员发展时间过长,党员年级分布落差过大,党员队伍分布不合理

调查发现,首先,新生入学时学生党员数量较少,特别是少数民族党员数量极少;其次,根据2014年发布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以下简称,<细则>),新生从递交入党申请书到成为预备党员最少需要一年半的时间;最后,毕业班限制发展党员。因此,形成“一年级培养一批入党积极分子,二年级有党员,三年级有党小组”的党员队伍分布有较大困难。

(二)当前大学生党员、预备党员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民族高校对发展党员后续工作,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相对滞后。高校党员大多数是预备党员,预备期如果不出现大问题、大错误自然就会按期转正。因此,部分预备党员在学习、生活中不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不积极参加各项活动,甚至出现考试舞弊等现象。即使没有上述情况,大多数党员按期转正后,因是毕业年级,实习或论文等原因与其他年级学生接触较少,无法参与校内其他活动,难以发挥学生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二、做好民族高校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民族高校应高度重视共青团工作,坚持党团共建的工作思路

共青团的基本任务是造就“四有”接班人,努力为党输送新鲜血液,民族高校的团员基数较大,培养好一批优秀的共青团员,才能从中选拔出更优秀的党员。党团共建的关键是“带”,每名骨干党员联系一个班级团支部,每名普通党员联系一个宿舍等“党员一带一”的工作模式,形成党团工作“你帶我促”的良好互动局面。党团共建的核心是“建”,培养一支数量充足、政治素质良好的学生干部和党员干部队伍是关键。担任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大多是辅导员或兼职教师党员,他们缺乏对发展党员工作的系统性的认识和计划,常常因日常工作繁忙,而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上。鉴于此,培养一支数量充足、政治素养良好的学生干部和党员干部队伍刻不容缓。

学生党员干部队伍必须从具有一定学生会工作经验,学习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比较强,有较好的群众威信的学生中推选出来。其中一人可以担任学生党支部副书记,切实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开展丰富多彩的党组织活动。其他熟悉党务知识的优秀学生党员可以担任其他委员。学生党支部也可以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模式。

(二)民族高校党支部建设应创新管理模式改革预备党员转正形式

如今,高校党支部管理应紧跟时代步伐,采取多种途径,即符合《细则》又适应民族高校的学生党员培养计划和方案。

现在已经是信息化的时代,党支部建设利用QQ、微信等新媒体的现象已经很普遍,大学生通过这些平台,畅所欲言,大胆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无纸化办公已经应用到各行各业,高校大学生申请奖助贷也都实现了无纸化办公。笔者试想学生党员发展是否在不久的将来也可以实现无纸化。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递交思想汇报、老师可以时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而且工作的各个环节紧密结合,会大大的减少了重复劳动,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

党员的转正从过去民主测评、提出转正申请、支部大会等枯燥的形式进行转换,要求转正的预备党员在转正大会上以答辩的形式提出转正申请、叙述自己一年来的学习、工作、生活情况,并接受答辩委员会的提问。若预备党员期间没有突出贡献,就延期转正,直到答辩通过为止。

(三)民族高校应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党性修养

民族高校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必须要加强汉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民族高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不乏优秀的人才,但是也有不少学生因为汉语水平较差,无法更快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党的传统历史和基本知识,不能掌握党的最新理论以及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民族高校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必须同时提高大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关注度。大学生的心智还未完全成熟,对政治的认识尚未成熟,更关注自己的得失,家庭和朋友的政治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特别是民族高校地理位置比较偏僻、临界的国家比较多,再加上网络化、全球化的影响,少数民族很容易接受敌对思想的渗透。因此,民族高校只有利用当前大学生喜爱的新媒体平台,加大学生参与政治的机会和保障大学生政治权利,使大学生具有主人翁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党团建设中,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

党性即党的灵魂和本質,党性修养也称党性锻炼,是党员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是对党的本质属性的内化;是党员在改造客观世界中自觉运用党性原则规范自己的行为,克服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想,不断改造主观世界,不断开创实践和认识新境界的过程;是党员自强和自律的统一。多数人认为只有党员干部才需要提高党性修养,普通党员不需要提高党性修养。作为民族高校的大学生,特别是学生党员,不仅在大学期间要争当正确思想的领头羊,走出校园后也要努力成为民族的未来和希望。

民族高校大学生提高党性修养,必须加强学生党员的理论修养和研究水平。如今,大学生只重视本专业的知识,思想政治教育只局限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上,缺乏对理论的自主学习。作为民族高校的学生党员应主动学习马列主义经典原著、习近平重要讲话等,用经典拓宽思想的高度、深度、广度,党支部提供学生党员之间互相切磋交流的平台,并敦促学生党员将理论成果转化为研究成果。只有具有理论修养和研究水平的党员才有能力和底气带动其他同学一起向党组织靠拢。

民族高校党支部建设应不断适应新的形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常抓不懈,就一定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有民族气质的优秀的大学生党员!

参考文献:

[1]王建宁.高校学生党员培养管理工作初探[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4).

[2]齐春雷.浅谈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与实践[J].理论界,2011,(08).

[3]陈庆玲,丁占彪.高校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8,(01).

[4]林青红.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5).

(作者简介:金静,辅导员,硕士,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民族高校党支部问题
高脚竞速运动引入民族类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