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历史研究的客观性问题

2017-04-07王春馨

祖国 2016年22期
关键词:因素

王春馨

摘要:历史研究活动中,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群体及个人偏见、对立哲学思想、互异史学理论以及史料的主体意义对历史研究的影响较为突出。历史研究唯有克服主要因素的干扰,接纳这些客观因素的约束,才能被广大社会所认可接受。因此历史研究的客观性是史学良知衡量的天平。在历史问题上,“客观性”因素并非均等呈现,其与“主观性”较为紧张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关乎现实利益的层面上。本文历史研究的实际出发,对影响历史研究的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为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历史研究 可观性 因素

历史学科的重要标志是历史研究问题的可观性,同时也是历史学科研究基础。历史学立足于科学之上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具有科学性,必须要注重客观实际。如果历史失去了真实感,就真的变为无稽之谈了。

一、有关历史的研究

历史是一个真实发生过的事情,也是对以往的事情所记录及对往事的真实性的一种追求,这样统称为:描述历史及实时历史。真实发生的历史本质、既往存在但是现在又远离人们的事件、人物及制度等即为“实时历史”,在现有时间无法存在的历史本身,是真正意义上的不存在,然而又切实发生过,随着历史真实体现,对于历史的规律及动力已不再做较多的探究。

历史研究的“客观性”指的是“描述历史”中的客观问题。历史的描述是人们对以往经历或者发生过的事情记载和对真相进行追忆的过程。其中包含对事件完整详细的记载,总结历史经验,探索历史发展趋势及发展规律。因此可知,研究历史需要有特定参照、有一定目的及价值取向的研究,所以也就出现了对历史事实不同形式的判断,因此历史便成为现代的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去探究过去人们的事情,这样的探究就必须要基于客观条件下,这样的话研究就会更有意义。

二、影响历史研究的客观因素

(一)历史资料的运用

在历史发展中,历史事件会有痕迹留下,虽然事件的本质比较少见,然而会有痕迹保留的总量较多,有些人认为近代历史的研究,不管如何努力刻苦,可阅读的资料达不到已出书籍的四分之一,因此怎样的事实事件能够成为历史事实是需要史学家正确选择,历史遗留下的事件痕迹怎么去运用、选择历史资料怎么选择才更有可观性等等都是研究历史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考察历史材料、研究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及相关制度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每个史学研究者需要涉及的课题。对于历史研究自身而言,就历史记载与历史本身之间的关系,有很大一部分的历史材料都已经烟消云散消失了,不留下一点迹象。仅有一小部分可能会被流传下来,有些因为其他原因而得以保存,也有些被世人偶然或有计划的所留存。

史料就是在过去时留下的痕迹,所以被保留下来的历史痕迹在历史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史学家收集所有历史资料对历史客观性影响较大,假如历史资料记载不丰富、不完整,那么历史研究将会失去应有的意义,历史研究也毫无“客观性”史料记载是研究历史首要任务,历史学家需收集较大量史料,不放过历史的任何痕迹,从历史废墟中寻找历史的痕迹,有关于历史的研究不再是对过去的研究,是过去痕迹的研究,在痕迹中实现历史重建。

(二)历史学者自身因素

历史的客观性深受历史学家自身因素的影响,他们的自身喜好、气质、性格、学识以及地位等等都将对可观性历史研究产生较大影响。同时作为群体组成元素的學者们具有群体性喜好,自身时代也是历史学者思考问题的范畴,也会用自己的时代语言从中著书,在叙述时,历史学家会多多少少附上自己的思维观点,并对于历史发展中发生的杂乱繁琐事件,会根据自己的见解与学识对历史事件进行选择。事件能否成为历史事件,主要取决于历史学家自身判断来选择。事件要想成为历史事件需要历史学家的参与。历史即为历史学家们及历史的真实事实间相互的作用结果。历史学家个人的能力影响着历史客观性的因素,历史学家必须要对收集完成鉴别后的史料记载进一步进行分类和处理再进行选择。这就是中国史学家所说的“历史认识”问题,是历史学家选择历史资料记载的能力问题。因此,历史学家们必须要有眼光的去选择相对具有重大意义类的历史事件。因此,历史学家在对历史事实上的选择、编辑、理解等都是影响其客观性的重要因素。

(三)史学思潮的影响

对于历史内容所具有的客观性及历史学家来说,受史学思潮的影响较大,历史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学科,虽然时代经济、政治、文化等会对历史研究产生影响,但是历史研究也具有自身发展的轨迹。对于历史自身改变不容忽视,也可以说每种历史特定思想都存有自身本质,需要不断地解决,没有得到解决的、亦或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即便是旧问题解决了又出现新问题,不管是现在还是以后都是重要问题,因此历史研究的目标及内容始终处于不断变化状态。由此可见,历史研究及客观性受史学思潮的影响还是非常深远的。

历史研究的主观性是不能避免的,鉴于历史学科存在基础为历史客观性,是历史研究的终极目标。因此,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历史研究的客观性问题都是应该重点重视的。

三、结语

总而言之,历史研究实践中,“主观性”较多的部分即是针对历史的解释,所以解释环节的可信度是历史研究本认可的重要条件,只有置身于客观约束范围内,才会取得社会的可信度。对于历史的解释不仅可以打破证据限制的壁垒,同时也可处于真实之外,唯独不可脱离客观约束。在这里,历史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的冲突关系得以集中表现。

参考文献:

[1]韩卓吾.历史研究的三种旨趣[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820).

[2]林璧属.历史认识的客观性、真理性与合理性[J].哲学研究,2000,(11).

[3]洪惠.浅谈梁启超历史研究的“客观研究法”[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43).

[4]李星星.用历史客观性视角评E.H.卡尔《历史是什么?》中三个论点[J].北方文学旬刊,2014,(02).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猜你喜欢

因素
高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
解石三大因素
条约解释中的拟制因素
展会经济的“三实”因素
影响进化的因素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流星花园》的流行性因素
热性惊厥首次复发的相关因素探讨
桥梁伸缩缝损坏因素与加固
超越与反叛——论王尔德唯美主义中“恶”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