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问题的探讨

2017-04-07吴新国

祖国 2016年22期
关键词:粮食种子战略

吴新国

新背景下的粮食安全解读

所谓新背景是指:中国新一届领导人提出的十三五规划背景与当前的国际环境。新背景下的粮食安全强调了:既要有中国内在的粮食安全政策措施,又有面临国际市场竞争下的粮食安全策略,二者有机结合。对新背景下的粮食安全解读应从以下四个方面为主导:

1.粮食安全升级为国家战略、国防战略。

党和国家的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皆明确提出了粮食安全的升级战略,特别是国家粮食安全咨询委员会的成立,更是标志着党和国家领导人已经把粮食安全升级为国家战略、国防战略,从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在不同场所提出的“把米袋子抓在自己手里、粮食生产底线红线、守住管好天下粮仓”等用语,就可略窥一斑。

2.粮食安全既是国家经济战略,又是国家发展战略。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分五方面,包括提升粮食安全,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安全管理;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了更为具体的措施,以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如: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粮食省長负责制。强化对粮食主产省和主产县的政策倾斜,保障产粮大县重农抓粮得实惠、有发展。粮食主销区要切实承担起自身的粮食生产责任。全面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统筹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全面推进建设占用耕地剥离耕作层土壤再利用。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将口粮生产能力落实到田块地头、保障措施落实到具体项目。

党和国家领导人从国家经济战略层面、国家发展战略层面,以更加具体的措施结合起来,助力中国小康社会建设、中国梦的顺利实现。

3.更加重视粮食安全中的科技创新战略。

科技是生产力的灵魂,粮食生产与增产离不开科技创新。粮食安全是一个产业链条,从种子研发培育到种植管理,从收获到存储安全,从物流运输到安全生产等,都是粮食安全体系的组成部分,每个链条的科技创新都会提升粮食安全的质量。当前,我国粮食安全体系中的两端科技能力还很薄弱,需要大力进行科技创新。我们需要更多的像袁隆平先生那样终身从事粮食研究的科学工作者,从种子研发到产量提升、质量改进等方面健全中国粮食安全体系。

4.重视粮食安全体系中的粮食的金融属性。

坚持改革开放是我国一项持久国策,而改革开放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金融。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正呈现深远而猛烈的特性。粮食除了基础的饱腹功能外,金融属性也越来越强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或者战争已经不局限军队与武器优势,反倒越来越多地体现在金融方面,尤其是以粮食为金融工具的今天,一个小小的金融期货就可以威胁到一个国家的政权安危。看似危言耸听的粮食金融,实际上却正在一步步走近我们,粮食安全的国际化战略中务必要把粮食的金融属性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去研究、去实践。

食品安全的民本思想

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是中国粮食国际化战略的一体两面,粮食质量的安全是食品安全的基础和源头,以民为本是中国食品安全的出发点与中心点。

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民众对粮食质量安全的要求明显增强。粮食是其他食品加工的基本原料,因此,保障食品安全,着力构建完善的粮食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把握食品安全的源头至关重要。中国国家粮食总局提出了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全链条式食品安全要求,并且明确强调了粮食产区、品种、流向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平台,确保口粮安全。中国中粮集团在食品安全全链条战略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且开始了有机、绿色的品牌性建设,这种食品安全模式值得更多从业者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产品和食品安全,提出了“坚持数量质量并重”的战略要求。强调食品安全关系群众身体健康,关系中华民族未来,在保障数量供给的同时,要更加注重食品安全,让人民吃得饱、吃得好、吃得放心。

鉴于前几年中国比较著名的“瘦肉精事件”、“大头娃娃奶粉事件”、“甲醛面条”、“镉大米事件”的恶劣影响,中国各级政府也在不断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大力推进粮食标准化生产,开展粮产品质量安全县、食品安全城市创建活动,健全食品安全监管综合协调制度,强化地方政府法定职责。

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的国际环境

目前在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领域具有强烈争议的是:转基因种子与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对人体健康有什么样的影响?在没有准确答案的今天已经进入了中国人的口中,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粮食与食品安全的一大隐患。其影响的不仅仅是中国的民生问题,也牵涉到中国民生政治导向问题,作为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的管理者更应该从国际环境下去思考、反思转基因技术的引进、应用、推广、管理问题。

美国、荷兰、加拿大、德国、英国、法国等欧美强国在粮食生产及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上走在了世界前列,世界上三大主粮(小麦、大米、玉米)市场以及食品企业巨头基本上由这些强国主导。虽然在水稻技术研究上中国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不能说完全主导了市场,所以说无论是粮食安全,还是食品安全,中国都面临着新的压力与挑战。

中国食品安全的新阶段与新问题

不可置否,“添加剂危机”是中国食品安全的主要顽症,随着政府管理水平的提升,这种顽症正在逐步得到有效治理。但这种进步并不值得骄傲,因为随着食品流通、加工国际化进程的加快,食品安全新阶段、新问题、新危机随之而至,其主要危机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1.土壤危机。中国土壤危机主要体现在土壤质量下降,过度使用农药、过量施肥、过度消耗,导致土壤质量急剧下降,形成有毒土壤,以至于导致粮食产量断崖式下降,直接影响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

2.土地危机。中国土地危机主要体现在土地不当使用、城市开发导致的土地流失、土地沙化、土地污染等,导致可耕良田持续减少,从而影响粮食产量与质量,更谈不上生产安全食品了。

3.种子危机。中国种子危机主要体现在优良种子的技术研发与转基因种子控制。中国虽然身为农业大国,但在粮食良种研发领域内并不具备优势,比如:小麦种子、玉米种子、大豆种子基本上是依靠美国、加拿大、法国、以色列等国外粮食企业巨头。转基因技术在种子领域内的应用与控制更是受到巨大质疑。如果种子技术完全被国外垄断,那么种子危机足以致命。

4.生态危机。中国食品安全中的生态危机是综合性危机,是一种产业链条式危机,比如产地管理、气候管理、生产管理、加工管理、储存管理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成为次品与废品,这种危机让很多中国的食品生产企业无法与国际企业竞争,更无法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化竞争。

粮安与食安的双轨与统一

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是粮食产业的双轨与统一问题,充分深刻地认知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治国理政的邦略,解决好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就会民无乱事,解决好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就会民无恶疾,国无乱事、民无恶疾,天下太平也!!

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提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中国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让中国人民吃饱吃好、吃得放心。”

全球化进程加快的今天,从国际化视角去思考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问题,是解决中国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与世界接轨着力点,只有真正融入到国际化的市场中,才能真正实现中国粮安与食安的真正统一。

粮安、食安、民安、国安的国防策略

粮食安全、食品安全、能源安全、金融安全,被称世界“四大安全”问题,每一个国家都要面对。同样,粮安、食安、民安、国安,这“四大安全”问题,对于每一个国家来讲显得更为具体、更有意义。对于中国这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国家,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既是民生问题,更是国防策略,如果失去了粮食安全的基础保障,中国社会很难谈得上民安国安。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世情国情粮情,作出了“紧平衡很可能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长期态势”的科学判断,提出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善于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李克强总理曾指出:守住管好天下粮仓,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要从耕地、耕作到收购、储运、加工再到市场销售作为一个大工程来考虑,这是一个系统化的链条,每一个链条都是粮食安全构建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的步骤,最终统一于粮食安全架构的有机整体,所以,一环扣一环,每一个环节都不可与上下环节相脱节,需要从对子孙后代负责的一个角度和高度来出发,建立起全链条粮食安全生产的大社会环境。

不难看出,从国家安全、国防安全的角度去认知粮与食之安全成为了高层共识:

1.粮食安全不仅仅是中国一国之问题。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并不简单只限于中国领土范围之内,因为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其粮食进口输入,这是一个复杂的全球性的问题,这也就需要我们以粮为纲的邦交之策,在粮食安全问题上也要树立起一种命运共同体意识。

2. 粮食安全首先是中国一国之问题。要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就要牢牢地将国内粮食生产、定价、销售等渠道掌握在国内企业,特别是有重大影响力的国有企业手中,因为这事关国计民生,事关社会的稳定,事关人民的福祉。

与此同时,面对粮食安全的形势,要积极地面向全球来布局粮食安全战略,要积极主动地“走出去”,充分利用全球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科技资源来提高中国的粮食生产能力和供给能力,让中国能够在国际粮食市场之中占据有利的一席之地,提高中国粮食企业在全球的竞争能力和企业的国际话语权。这也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国内国际实現的重要的方略,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通过这两个大局的方式来实现粮食安全的维护。

3.放眼全球,依托全球科技力量,实现粮食安全。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站在新的起点上,面对更复杂的国际粮食格局,落实“藏粮于技”的科技兴粮策略。藏粮于技就是为粮食生产插上科技的翅膀。一项粮食技术创造一个奇迹,一粒种子改变一个世界。中国农业科技与发达国家比还有很大差距,既要注重先进科研成果的引进、创新;也要把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到千家万户。

粮食安全是基础,食品安全是质量,粮与食皆安是国运,国泰民安,民之大幸!从国防战略的高度去认知中国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是国之大事!

(作者单位系河南省农垦企业管理集团)

猜你喜欢

粮食种子战略
珍惜粮食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桃种子
我的粮食梦
战略
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