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长三角地区港口经济运行情况2016年回顾及2017年展望

2017-04-07周红梅

集装箱化 2017年3期
关键词:水路吞吐量总额

周红梅

1 2016年我国及长三角地区经济贸易发展概况

1.1 经济

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可以用“五低二高”来概括,即低经济增长、低国际贸易流量、低通货膨胀、低投资增长、低利率、高债务水平和高度依赖货币政策。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2017年1月17日发布的《2017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指出:2016年世界经济增长2.2%,为2009年以来最低水平;同期全球贸易量仅增长1.2%,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投资增长明显放缓。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我国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向好,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2016年,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44 127亿元(人民币,下同),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分季度看:第一季度同比增长6.7%,第二季度同比增长6.7%,第三季度同比增长6.7%,第四季度同比增长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3 671亿元,比上年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296 236亿元,比上年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384 221亿元,比上年增长7.8%。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产业结构优化转型,2016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6%,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高出第二产业11.8个百分点;需求结构继续改善,2016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4.6%;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产业结构加快向中高端水平迈进,行业景气度差异较大。

长三角地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经济结构继续优化,经济地位稳固。上海、浙江、江苏、安徽三省一市共完成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8.3%,高出全国经济增长率1.6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为23.4%。

2016年,上海市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且稳中有进。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7 466.15亿元,比上年增长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9.47亿元,比上年下降6.6%;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1.2%;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9.5%,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0.5%,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

2016年,浙江省在确保经济增长的高质量和均衡性等方面采取一系列举措,取得积极成效。全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9.4%,第三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 64.7%。

2016年,江苏省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全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0.7%;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9.2%,第三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 59.2%。

2016年,安徽省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结构向好、活力增强的特点,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全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增长率居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首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9%。

1.2 对外贸易

2016年,我国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4.33万亿元,比2015年下降0.9%,其中:出口13.84万亿元,下降2.0%;进口10.49万亿元,增长0.6%;贸易顺差3.35万亿元,收窄9.1%。总的来看,2016年我国外贸进出口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前低后高,逐季回稳。2016年第一季度,我国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下降8.2%,7.9%和8.6%;第二季度,我国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下降1.1%,0.8%和1.5%;第三季度,我国进出口总额和进口额分别增长0.8%和2.3%,出口额下降0.3%;第四季度,我国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增长3.8%,0.3%和8.7%。

(2)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比重提升。2016年,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3.39万亿元,增长0.9%,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5.0%,比2015年提升1.0个百分点,表明我国贸易方式结构有所优化。

(3)对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长。2016年,我国对巴基斯坦、俄罗斯、波兰、孟加拉国和印度等国的出口额分别增长11.0%,14.1%,11.8%,9.0%和6.5%。

(4)民营企业出口占比继续保持首位。2016年,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为9.28万亿元,增长2.2%,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38.1%,其中:出口6.35万亿元,下降0.2%,占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5.9%,出口份额继续保持首位;进口2.93万亿元,增长8.1%。

(5)机电产品、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仍为出口主力。2016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为7.98万亿元,下降1.9%,占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7.7%,其中: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额增长6.1%,蓄电池出口额增长4.0%。同期,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额为2.88万亿元,下降1.7%,占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为20.8%。

(6)大宗商品进口量保持增长。2016年,我国大宗商品进口情况如下:进口铁矿石10.24亿t,增长7.5%;进口原油3.81亿t,增长13.6%;进口煤2.56亿t,增长25.2%;进口钢材,增长3.4%;进口铜495万t,增长2.9%。主要进口商品价格仍处于低位,但跌幅收窄。

2016年,长三角地区外贸进出口总额为元,同比下降1.3%,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5.0%,與上年基本持平。上海市外贸进出口总额为,同比增长3.3%;浙江省外贸进出口总额为,同比增长3.1%;江苏省外贸进出口总额为,同比下降6.6%;安徽省外贸进出口总额为,同比下降7.2%。

2 2016年我国长三角地区港口经济运行情况回顾

2.1 水路货运量和水路货物周转量

2016年,我国水路运输总体运行平稳:完成水路货运量63.6亿t,同比增长3.7%,增长率与上年持平;完成水路货物周转量95 400亿t km,同比增长4.0%,增长率较上年略有回升。

长三角地区完成水路货运量31.68亿t,同比增长2.7%,占全国水路货运量的比重为49.8%,其中:上海市完成水路货运量4.83亿t,同比下降3.0%;浙江省完成水路货运量7.82亿t,同比增长4.4%;江苏省完成水路货运量7.93亿t,同比增长5.5%;安徽省完成水路货运量11.10亿t,同比增长2.3%。

长三角地区完成水路货物周转量35 918亿t km,同比下降7.3%,占全国水路货物周转量的比重为37.6%,其中:上海市完成水路货物周转量t km,同比下降8.8%;浙江省完成水路货物周转量亿t km,同比下降2.3%;江苏省完成水路货物周转量t km,同比下降7.3%;安徽省完成水路货物周转量t km,同比下降9.1%。

2.2 港口货物吞吐量

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预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18.30亿t,同比增长3.2%,增长率较上年有所回升,其中:沿海港口完成80.81亿t,内河港口完成37.49亿t。长三角地区港口在我国经济和港航业发展中继续保持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41.74亿t,同比增长4.3%,占全国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的比重为35.2%,其中:上海港完成货物吞吐量7.02亿t,同比下降2.2%;浙江省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2.28亿t,同比增长4.2%;江苏省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8.69亿t,同比增长4.9%;安徽省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75亿t,同比增长16.3%。受益于内河水网的不断完善以及水水中转推广力度的加大,2016年,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增幅回升,扬州港、马鞍山港、铜陵港等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增幅较大,其中,铜陵港货物吞吐量增幅高达37.4%(见图1)。

2.3 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

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预计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37.61亿t,同比增长4.1%,其中:沿海港口完成33.73亿t,内河港口完成3.88亿t。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12.79亿t,同比增长5.8%,占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的比重为34.0%,其中:上海港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3.80亿t,同比增长0.6%;浙江省主要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4.56亿t,同比增长3.1%;江苏省主要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4.27亿t,同比增长14.5%;安徽省主要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0.16亿t,同比下降2.3%。嘉兴港、连云港港、江阴港、常州港、镇江港、芜湖港外贸货物吞吐量增幅均超过20%,其中,江阴港外贸货物吞吐量增幅最大,达到54.7%(见图2)。

2.4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

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3.6%,其中:沿海港口完成,内河港口完成。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2.9%,占全国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比重为35.8%,其中:上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 713万TEU,同比增长1.6%,集装箱吞吐量继续保持世界首位;浙江省主要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 TEU,同比增长4.7%;江苏省主要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2.1%;安徽省主要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07万TEU,同比增长20.5%。湖州港、泰州港、马鞍山港、芜湖港、合肥港集装箱吞吐量增幅均超过10%,其中,合肥港集装箱吞吐量增幅最大,为25.4%(见图3)。

3 2017年我国长三角地区港口经济发展形势展望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布的《2017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预测,2017年世界经济将略有改善,但不可能发生根本性转变,并且经济下行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主要包括:(1)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全球贸易和移民的限制增加;(2)发达经济体的私人需求长期不足以及改革进展不利,可能导致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永久下降;(3)新兴经济体依然存在企业债务高企、利润下降、银行资产负债表薄弱、政策缓冲单薄等潜在脆弱性,容易受到全球金融环境收紧、资本流动逆转以及货币大幅贬值所产生的资产负债表效应的影响;(4)地缘政治风险和其他非经济因素继续影响各地区的经济前景。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发布的《2017年世界经济展望》预测,在经历了2016年的低迷不振之后,2017年全球经济活动将有所加快,世界经济增长率有望达到3.4%。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是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向好的主要支撑因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7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率将达到4.5%;同期中国经济将增长6.5%,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2016年第四季度,我国经济增长6.8%,经济增长率在连续8个季度平稳下滑之后环比回升0.1个百分点。2016年12月,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为37.4,较11月回升0.5,说明我国国民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向好,外贸进出口压力有所缓解。预计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将小幅上升,外贸货物吞吐量将达到39亿t,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2.3亿TEU。

2017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各项工作将继续全面、有序推进,主要包括:落实《上海市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条例》和《“十三五”时期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规划》;推动航运领域改革创新,研究制定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的操作细则;推动内河高等级航道高标准贯通;完善长三角地区港口集疏运体系,推进港口资源整合,加快长三角地区港口一体化发展进程。预计2017年长三角地区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将达到44亿t,外贸货物吞吐量将达到13亿t,集装箱吞吐量将突破;随着洋山深水港区4期工程的建成,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有望突破,继续保持世界首位。

2017年,上海组合港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将继续推动长三角地区内河航道网互联互通,以资本为纽帶,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不断促进长三角地区港口间合作,推动区域港口转型升级,强化共赢意识,实现长三角地区港口群信息互通、管理互助,提升港口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增强长三角地区港口群的国际竞争优势。

猜你喜欢

水路吞吐量总额
水路
选择
2017年3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2016年10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2016年11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水路
2014年1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