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关注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方式探索

2017-04-07苗雨萌

东方教育 2016年23期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培养方式创造力

苗雨萌

摘要:民族民间舞作为教育院校舞蹈专业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普及发展艺术教育的有效途径。但是传统民族民间舞教学过于关注学生形体理论知识的教学,严重忽视了需要对学生的创造力进行培养。基于此,文章主要对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关注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方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学生;创造力;培养方式

在研究舞蹈教学工作过程中可以发现,民族民间舞不仅可以有效释放人的肢体动作,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结晶。但是从现阶段民族民间舞教学发展情况来看,形式不容乐观。如何在民族民间舞教学过程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已经成为教师群体广泛热议的话题。

一、现阶段民族民间舞教学工作开展情况

现阶段,我国舞蹈教育致力于为国家剧团提供大量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因此,教育院校在设置舞蹈教学内容上,经常将发展重点放在培养专业舞蹈技能上,严重忽视了相关知识的教育,特别是在民族民间舞文化传承方面。民族民间舞是当前舞蹈教育课程中最为全面的课程,且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所以在实际开设课程过程中,不可以单一的将其划分为广义的舞蹈技巧,还需要关注民族民间舞的内涵。但是从现阶段教育发展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选择将教学重点放在舞蹈技巧的教学上。在设置民族民间舞课程过程中,过于关注形态教学,严重忽视了对民族民间舞文化的教学,只是一味的追求舞蹈动作技巧要领。

二、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关注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方式

(一)教育观念的转换是激发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

在教育观念上,需要及时转换自我守旧传统的舞蹈人才培养理念,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就业需求与发展趋势有效转换教育理念,以此来全面构建具备针对性与时效性的多元化人才培育体系。在实际开展民族民间舞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元化的教育理念,将舞蹈理论知识的教学与舞蹈动作要领的传授结合在一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侧重提升学生的个人涵养,引导学生在学习多种民族舞蹈形态的基础上,深度解析与领悟民族民间舞蹈风格,积极开展民族民间舞动作的创新工作,保证民族舞蹈文化的有效传承。作为一名合格的舞蹈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了解与掌握民族民间舞蹈的诸多知识,简单的讲就是民族民间舞蹈自身蕴含的文化精神。教师可以从民间舞蹈技能的训练、肢体协调、肢体语言表达等三个视角入手,在强化学生舞蹈动作技巧的同时进行舞蹈文化知识的灌输,使学生可以充分了解民族民间舞蹈动作背后蕴含的深刻寓意。利用当地民族文化及经济文化,自主构建具备本校特色的民族民间舞的教学体系。转变固有教育理念,继承发扬民族民间舞蹈风格、创新民间舞蹈动作作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首要目标,这也是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最佳途径[1]。

(二)优化完善舞蹈教材是强化创造力的物质基础

当前阶段,民族民间舞教材内容的设置作为当前阶段一项急需解决的教育问题,通过将具备当地特色及民族文化特性的风格各异民族民间舞蹈进行筛选,并依据其民族舞蹈自身固有形态进行划分。规范性教材要求编著者在筛选民族民间舞蹈素材过程中,深入剖析民间舞蹈背后的文化内涵,这样一来可以最大限度展现民族舞蹈特有的文化信仰,风格,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精神也因此而得到充分發扬。因此,在实际编写民族民间舞蹈教材内容过程中,需要在强调民族特色文化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当前教育发展需求,从根本上展现出具备当地文化内涵的全新民族民间舞蹈教材。

单一守旧的舞蹈教材已经无法适应当前舞蹈专业教育发展需求,除了部分艺术类教育院校外,综合及地方性大学已经开设了舞蹈专业,不仅可以有效为艺术舞蹈表演机构提供专业人才,也进一步关注舞蹈人才文化涵养方面的教育。尤其是地方性教育院校,需要在发展舞蹈专业过程中深入剖析当地的文化发展需求,结合地方经济优势,创新民间舞蹈教学课程[2]。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舞蹈教材内容的设置必须要做到因地制宜。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民族民间舞蹈教材内容的编著,但是针对不同专业人才需求的高校舞蹈专业而言,教材内容依然存在滞后性。除了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一些在市场上购买的辅助教学影像资料以外,教师还需要自主创编及集全面性、科学性、价值性为一体的民族民间舞新教材。各个教育院校也可以通过整合自我教育资源的方式创新教材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没有任何一部教材是完美的,只有经过大量的实验验证才能充分展示出教材的价值。基于此,教师在实际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大胆进行教材内容的创编,只有当大量新教材内容的出现,才可以充分保证民族民间舞蹈课程教学的严谨性与实效性,同时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物质基础。

(三)积极增加对民族民间舞蹈背后文化讲解

在实际开展民族民间舞蹈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信息教学的方式,侧重讲解关于民族民间舞蹈背后隐含的文化背景知识。教师需要在引导学生观看舞蹈后,自主尝试舞蹈内容的编著。在实际训练中有意识的构建知识框架,在关注民族民间舞蹈外部形态的基础上,使学生可以充分了解形式各异的民族民间舞蹈蕴含的文化精髓[3]。如,藏族作为一个信仰虔诚的民族,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进行大量的体力劳动,长此以往导致大部分藏民存在弯腰弓背的现象,而藏族民间舞蹈中堆谐、锅庄、等动作则具备坐胯、弓腰、曲背形态特征;而蒙古族民间舞蹈中形式多样的马步则充分展示了马背上的民族人民的体态特点;朝鲜舞则更加关注鹤步的使用,舞蹈动作行云流水间充分展现了朝鲜民族温和的文化内涵;追求真善美的傣族则是选择模仿大自然中的动物,使观看者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区域经济文化、不同历史文化形态促成了当前形式各异的民族民间舞蹈风格。通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加对民族民间舞蹈背后文化讲解,有效深化学生的舞蹈文化内涵,进而从根本上提升课堂教育的质量与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创新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工作过程中,需要侧重关注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知识为切入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强化自我舞蹈涵养,提升自我创编舞蹈的能力,为扎实舞蹈功底奠定物质基础,从根本上培养自我艺术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梓. 浅析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情感教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

[2]王韵思.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改革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 中国民族博览,2016,05:133-134.

[3]蒋荆子. 论民间舞教学改革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 群文天地,2012,24:84.

猜你喜欢

民族民间舞培养方式创造力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这才叫指尖上的智慧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浅析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方式
提高民族民间舞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对汽车服务顾问人才的培养方式
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于高校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