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岛城人独爱崂山茶

2017-04-06张勇

农业知识 2017年6期
关键词:圣水仙山崂山

岛城人独爱崂山茶

崂山茶是青岛特产,它与崂山矿泉水、崂山耐冬花并称“崂山三绝”。相传,崂山茶是在宋朝由道士丘处机从江南移植到崂山的,遗憾的是历史上没有关于崂山茶的文字记载。近代崂山茶的引种始于1959年的“南茶北引”,崂山是首批种茶试点之一,受当时种植条件限制首次引种失败,后经过科技人员及农民的不断努力到1964年青岛引种成功。崂山茶发展已有50多年历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以致外地茶在青岛不打崂山茶招牌就难以销售的尴尬局面,抛开市场混乱不说,可见岛城人民对崂山茶的厚爱。

崂山茶是地理标志产品,2011年11月国家标准《地理标志产品崂山绿茶》开始实施,标准严格界定了崂山茶的生产范围和品质要求。一款茶的品质有两个含义,一是物质的即感官品质,二是精神上的即与其相关的文化。岛城人民为何独爱崂山茶?在崂山茶的精神与物质两个层面就能找到答案。

一、崂山茶的精神品质。崂山,东高而悬崖傍海,形成独特的山海奇观,是中国海岸线最高的山,有“海上名山第一”“神仙宅窟”“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等诸多美誉。史料记载战国后期崂山已是吴国的“东海仙山”,西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张廉夫来崂山搭茅庵供奉三官并授徒拜祭奠定了崂山道教的基础,崂山道家文化发展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除了道家文化,崂山与佛教也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崂山的崇佛寺(俗称荆沟院)建于魏元帝景元五年(公元264年),这是有记载崂山最古老的寺院,被视为佛教在崂山的发端,距今有一千七百多年。崂山自古都被道家、佛家看作“道场”,明代万历十一年(1583年),海印寺与太清宫的佛道之争更让崂山名声大振。所以,崂山除了一般名山风光秀丽等景象定有非凡之处,崂山称为“仙山”名副其实。说到“仙山”,自然少不了“圣水”,崂山还以水闻名天下。崂山分布有数量繁多、大小不一的山泉,民间对名泉有“三大泉”(金液泉、银液泉、玉液泉)、“五大泉”(巨峰天乙泉、太清宫神水泉、上清宫圣水泉、华楼宫金液泉和六乙泉)和“八大泉”之说。 除了泉,崂山以池称谓的地点有很多,最有名的为五大天池(崂顶的仰天池、义气石的天心池、华严顶的天波池、明霞洞北大顶的天池、王母娘娘的瑶池)。崂山关于“泉”与“池”的传说故事更是不胜枚举,这些美丽的文化遗产都与崂山水有着必然关系。崂山民间有句老话,说“千难万难,不离崂山”,这背后的感情应该同崂山特有的“仙山圣水”也是分不开的。名山名水孕育名茶。崂山独特的文化,赋予了崂山茶独具的文化价值。

二、崂山茶的物质品质。崂山位于山东半岛南部,青岛市东南部,东、南濒黄海,属海洋性气候影响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春季回温慢,夏无酷暑,炎热期短,多雾,秋季寡照,昼夜温差大。

崂山茶园均种植在土层深厚的山坡地段,大面积分布在国家5A景区内,生态好无污染,纯天然崂山水浇灌,所以,崂山茶生长的土质、水质、大气、生态等外部环境优良独特。

崂山位于北纬36°,崂山茶区也是中国最北的茶区。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茶所专家对北方绿茶就有“香气醇正,滋味浓厚,叶肉肥壮,耐冲泡”的评价。作为最北北方茶,2006年中国海洋一所对崂山茶进行了抽样检测,水浸出物最高达45%以上(比绿茶国家标准规定的34%高出11个百分点)、氨基酸和维生素含量高。丰富的内涵成分奠定了崂山茶的物质基础,成就了崂山茶“叶片厚,滋味醇,豌豆香,耐冲泡”的优秀品质 。

(张勇)

猜你喜欢

圣水仙山崂山
仙山福洞
崆峒山:仙山作舟云似海
崂山茶事
银装素裹九仙山
登崂山
编制崂山
崂山又日新
圣水河,别样的生命和感动
清清“圣水泉”塞外鱼乡别样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