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心理障碍的对策研究

2017-04-06金鸿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7年13期
关键词:障碍教学法学生

金鸿

世界卫生组织在关于健康的规定中表明,人的健康是由四个方面构成的: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良好和道德健康。其中心理健康的标准:智力正常,善于协调和情绪控制;心绪良好,且有较强的意志品质;人际关系和谐,能主动适应和改进现实环境;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心理年龄符合生理年龄;能较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外界事物。然而,当代中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方面或多或少地会遇到、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如:信心不足,对自己不满意;人际交往问题突出,与父母、老师、同学,及其他人难以沟通、理解;在学习中,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想象贫乏等障碍;还有理想渺茫、感情冷漠、意志薄弱、性格偏执等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甚至出现行为障碍、人格缺陷。最近几年,国内外发生的大量自我伤害、自尽等血的事实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于是,许多学校和医疗部门先后建立了心理咨询机构和心理门诊。而今,学生心理障碍的对策研究在我国正呈现出勃勃生机。

我们所面临的是中学生,他们的心理障碍有其特殊性,但就心理学分类,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认识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想象贫乏等

注意与记忆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是无须赘述的。因此,我在给学生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的同时,注意培养他们与注意力分散做斗争的能力,教会他们经常、持久的有意识记忆,以及与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做斗争的方法。当然,仅此还不够,我认为要克服认识障碍,更为主要的也是基础的,便是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热情。因为只有一个人相信自己有能力去迎接各种挑战时,他才可能有能力战胜困难。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天资、才能,有意识地去引导他们,鼓励他们对成功抱有信心。同时,如果缺乏应有的热情,即便一件小事,也不可能成功。对大部分学生来说,热情是生而有之的,然而却很脆弱,很容易被诸如考试的分数、接连的失败、他人的嘲笑等挫伤。因此,我十分注意保护他们的热情,绝不随意伤害。

新的世纪、新的时代需要创新型的人才,而缺乏想象的人,却永远走不出固有的圈子,发现不了新鲜的事物、规律,这就严重偏离了教育的宗旨。我认为,要想开阔孩子的眼界,丰富他的想象力,最好是带着他们去郊游、爬山、远足、涉水等。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确实,自然风光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开启人的智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让孩子接触大自然称为:“走向绮丽的大自然之美的旅行。”台湾作家席慕蓉曾写道:“我的父母并没有给我一个富丽堂皇的生活环境,就是给了我所有能让我亲近大自然的机会,给了我一份自由驰骋的思维。”可见,自然环境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孩子才是大自然的主人,他们更需要大自然的亲吻、滋养。当然,要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仅此还不够,还要靠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训练、培养。

二、情绪障碍,主要表现为情感冷漠

青年学生因为年龄的关系,应该呈现出精力充沛、感情丰富、易冲动等特性。可我们却经常看到:课堂上老师激情的演练,学生无动于衷的表情。令人激动人心的申奥成功、载人航天等似乎与他们毫无关联,不能激起一丝涟漪。相反,动画片中的一些情节却是他们津津乐道的题材。笔者就曾有过类似的经历,于是在班会课上召开了《回顾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演讲会,开展了“在我身边的楷模”人物故事会等。一时间,同学们畅谈过去,现在,未来,自豪之感溢于言表。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中这种“感情淡漠”现象得以改观。于是,我认为要克服学生情绪障碍,应从树立远大理想入手。当然,情绪障碍也还有其他表现形式,但我们相信,只要教育者善于观察、勇于探索,一定会有合适的方法来解决。

三、交往障碍,主要表现为孤僻、不合群、狭隘、偏激

现代中学生,尤其是城镇学生,90%以上是独生子女,由于大多数父母对他们采取限制性教育策略,使得孩子经常处于一个独养的环境中,不让孩子与外界交流,这样他们的成长所必需的社会化过程,特别是交往能力的培养就会大受影响,从而出现上面的状况。我想,若要冲破这种障碍,首先应打破独生子女的教养环境,即独生不独养。具体做法:把他们放入班级这个集体中,同时采用民主管理,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自己是班级的一员,是主人。其次,让他们学会理解他人,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理解是社会交往的基础。理解一个人,就意味着对被理解人的言行的宽容、认同。对此,我采用了班长轮流制,让他们观察每个同学的各种表现,并通过沟通、交流,解决问题。而他们在沟通的同时,也学会了理解别人。这样,交往障碍便于无形中瓦解了。

四、意志障碍,表现在多方面,但最为突出的是耐挫能力差

遇到逆境,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自我调控能力差,往往一挫不起,甚至轻生。对此,应首先提醒学生感悟幸福,感悟生命的可贵,这一点新教材就已经关注了。同时,还应关注大自然,关注大自然中的每一微小生命,关注生活中的每一个亮点,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宇宙间生命的伟大,从而珍视生命。其次,开阔视野,广泛阅读,以书为媒介,了解伟人对挫折的人生态度。与伟人交谈,汲取他们的精神实质,以丰富自己、调整自己的人生态度。

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氛围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自由创造才能。因此,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师生产生心理零距离,消除学生的紧张感、焦虑感,能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其乐于发表意见,大胆创新。让学生充分展现个体,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个性品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设法调动学生,学生能做到的就大膽放手让学生去做,让学生从学习中感受到乐趣,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必须抓住机会,让学生在自我探索过程中发现知识。教学中,要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成为一名自主学习者和探索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处在一种对知识追求的状态中。一个教师的课堂如果千篇一律,习惯于一种教法,对教学要求“一刀切”,那么他的教学就很难满足各种层次学生的需求。教师务必推陈出新,教法多元化,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规律,灵活运用诸如:情感教学法,自学教学法,分层教学法,目标教学法等开展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不但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深刻,主动性、概括性、创造性得到发展,而且师生感情得到进一步的沟通升华,责任感、荣誉感、理智感等心理素质得到进一步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第五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障碍教学法学生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跨越障碍
学生写话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换头术”存在四大障碍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