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白山区发展林下经济之我见

2017-04-05徐世强

防护林科技 2017年5期
关键词:长白山区林蛙红松

徐世强

(蛟河市爱林林场,吉林 吉林 132500)

长白山区发展林下经济之我见

徐世强

(蛟河市爱林林场,吉林 吉林 132500)

根据国内多年来发展林下经济的实践,对林下经济进行了定义,即林下经济,是以森林资源为依托,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技术为支撑,以提供非木材林产品为目的的现代林业产业;依据长白山区特色资源,从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生态旅游四个方面,阐述了长白山区发展林下经济的林-菌、林-参、林-果、林-蛙、林-蜂、林-菜重点模式,并提出相应建议。

林下经济;长白山区;模式

林下经济,21世纪初在全国范围内崛起,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保护林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解决贫困等诸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林下经济,是林业发展的潜力和优势所在,是林农增收的希望和出路所在,是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促进绿色增长的迫切需要。

长白山区,位于吉林省东部,森林资源丰富,生物类型复杂多样,区域特色明显,生态系统完好,具有发展林下经济得天独厚的条件。

1 定义“林下经济”

1.1 林下经济定义

林下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林业生产方式和经济现象,目前在全国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生产实践中,各地对林下经济的含义有不同的理解,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一般概括地讲,林下经济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既包括林下产业,也包括林中产业,还包括林上产业。

林下经济,是以森林资源为依托,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技术为支撑,以提供非木材林产品为目的现代林业产业。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生态旅游为林下经济主要内容。

从给出的“林下经济”定义看,林下经济应具以下四个明显特征。

特征之一,林下经济的依托是森林资源。森林资源是生态建设之本,是林下经济发展之基,离开森林资源,林下经济无从谈起。

特征之二,林下经济是可持续经济。林下经济符合可持续发展观,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需求,发展林下经济要保护好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

特征之三,林下经济以科学技术为支撑。没有科技含量的林业产业不属林下经济,林下经济是靠科技支撑,才能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特征之四,林下经济提供的产品为非木材林产品。非木材林产品是指从以森林资源为核心的生物群落中获得的能满足人类生存或生产需要的除木材以外的产品和服务,包括粮食、油料、野果、山菜、食用菌、药材、香料、饲料、观赏产品、肉品、蛋奶、蜂蜜、昆虫产品及森林旅游等。

从给出“林下经济”定义看,林下经济包含四大类型。

类型之一,种植类型。包括林-药、林-菌、林-花、林-草、林-藤、林-粮等种植模式。

类型之二,养殖类型。包括林-禽、林-蜂、林-畜、林-蚕等养殖模式。

类型之三,林产品采集加工类型。包括林-菜、林-菌、林-果等采集加工模式。

类型之四,森林生态旅游类型。包括森林-景观旅游、森林-度假旅游等模式。

1.2 定义林下经济的意义

1.2.1 适应现代林业发展需求 林下经济的定义符合现代林业基本特征,即适应现代需求的林业发展方式、追求森林的多样产出、结构合理、高度社会化、高效可持续;林下经济的定义符合现代林业的目标,即建立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林下经济定义可以借鉴衡量现代林业的基本标志来衡量自己,即效率与贡献。

1.2.2 便于正确判断哪些产业是林下经济 判断某项林业产业是否属林下经济范畴,以林下经济的四个明显特征为衡量依据。对于林下经济“林下”字样,可以理解为在林下进行的林下经济为狭义的林下经济,在林外进行的林下经济为广义的林下经济。

例如长白山区的木耳产业,其产耳阶段在全光下而不是在林下,但其具备林下经济四个特征,所以属于林下经济范畴;红松果林、森林矿泉水产业,具备林下经济四个特征,属林下经济范畴。伐木毁林栽培人参、林下开矿,虽然在林下进行,且经济效益显著,但其破坏林地严重,与林下经济特征之二相悖,不属林下经济范畴;破坏森林环境的森林旅游,不属林下经济范畴。

1.2.3 有利于林下经济健康发展 林下经济,是林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方向。现代世界各国林业经营思想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具体的经营目标和重点上,虽然千差万别,但总体思路和发展方向基本一致,都在不断重视生态环境作用。按照林下经济的定义去发展林下经济,兼顾了经济与生态的协调,能够使林下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2 如何发展长白山区林下经济

发展林下经济是个系统工程,形式多样、内容复杂,最重要的依据当地森林特色资源状况及市场需求,科学选择具体项目。

多年来长白山区发展林下经济实践,取得丰收成果,有的已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而特色资源对这些成果的取得起到重要作用。

2.1 种植类型

2.1.1 林-菌模式 在诸多种植类型林下经济中,林-菌模式实施广泛,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更为显著。长白山区林-菌模式中以木耳栽培最为重要。

木耳栽培以家庭为基本单位,许多家庭因栽培木耳改变了生产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应该说木耳栽培是长白山区林下经济中一个比较成熟与重要的项目,应得到大力推进。

长白山区多年来发展木耳栽培积累了宝贵经验,制备和改进了相应设备,在生产环节上不断创新,为发展食用菌产业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建议在发展木耳栽培的同时积极大胆探索其他适销对路,经济效益高的食、药用菌种类,丰富栽培品种。

2.1.2 林-参模式 这里特指林下参模式,即林下仿野山参种植模式。林下参,是有别于传统人参(园参)种植,是仿野生山参生长状态,将参籽播于林下或将参苗移植于林下。林下参不伐林、不改土,对生态环境无不良影响。林下参作为野山参的替代品,近几年在长白山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良好效果。林下参形体特征可与野山参相媲美。

人参是东北三宝之首,盛名于国内外。长白山区是人参之乡,具发展林下参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建议今后在看护形式、技术要素、科学管理上积极探索,使林下参这一朝阳产业得到健康发展。

2.1.3 林-果模式 重点发展红松果林。红松,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树种,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的长白山和小兴安岭一带,东北红松占世界红松总量的60%以上。

红松果实营养丰富,具有益寿养颜、祛病强身、防癌抗癌的作用,被称为“长生果”,红松果实市场前景广阔。发展红松果林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点产业。

红松果林的经营与研究是在用材林种子园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相对红松漫长的生命周期来说,其研究历史还比较短,还有许多尚未知晓的机理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目前红松果林建设发展中,存在种源选择、优良品种(品系)选育、种穗质量等问题,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有目标地解决存在的问题,按照经济林发展的思路发展红松果林产业。在红松嫁接上,提倡推广同砧嫁接,降低造林风险。

2.1.4 其他模式 林-药模式,长白山区具有种植北药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北药种植的宝贵经验。发展中草药种植,牢记药材“少了是宝,多了是草”的古训。在品种选择上,重点考虑地道大宗药材品种。

林-菜模式,长白山区野生山野菜资源十分丰富,是中国北方主要的出口创汇基地。大力发展传统品种种植,如刺老芽、二甲芹、广东菜等;探索发展新品种种植如龙须菜(牛尾菜)、寒葱、全缘橐吾(山白菜)等。

林-苗模式,长白山区具有明显的观赏植物资源优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森林城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实施,将拉动观赏苗木产业发展。

2.2 养殖类型

2.2.1 林-蛙模式 中国林蛙是长白山区之瑰宝。林下养殖中国林蛙,是长白山区林下经济中最成功模式。

林蛙油为雌蛙输卵管,有补肾益精,养阴润肺、强身健体、美容养颜等功效,男女老少皆宜。林蛙油在我国和东南亚信誉很高,市场容量较大;林蛙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长期以来,作为人们宴席上的美味佳肴,被视为上等珍品,畅销国内外。

林蛙养殖技术现基本成熟,长白山区适合放养林蛙的沟系几乎都开展了林蛙饲养。林蛙养殖业具投资少、风险小、效益高的特点,应大力推广。

2.2.2 林-蜂模式 养蜂业被称为是一项甜蜜的产业。养蜂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可集中、可分散、可流动的特点。基本不用饲喂,不占耕地,不与农田争水肥,因此养蜂业又被称为“空中畜牧业”。

发展养蜂业,可以获取天然的花蜜、花粉等蜂产品,又能帮助林木传粉,有助于林木生长繁育,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效益。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为保健食品的蜂产品,其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发展前景看好。

长白山区具有独特的蜜源树种—椴树,椴树开花流蜜量大,素有“东方蜜库”之称。椴花蜜色泽晶莹,醇厚甘甜,比一般蜂蜜有效成分含量更高,是蜂蜜中难得的佳品。应充分利用好椴树资源。

2.2.3 其他模式 林-禽模式,以放牧为主,舍饲为辅的饲养禽类方式,技术简便易行,是林下经济养殖类型中首选模式之一。

林-畜模式,发展“森林猪”等。“森林猪”,就是把家猪放到山上进行放养,近于原始的放牧,猪的活动量大,瘦肉率高,肉质紧凑,综合品质及效益优于其他饲养方式。

林-鱼模式,在林下清澈的小溪、河流、池塘中发展冷水鱼养殖业。冷水鱼养殖业,在长白山区还近于空白,但有发展前景,需加大试验研究力度。

林-特模式,即发展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可选择貂、狍子、榛鸡、野鸡、鼯鼠、水蛭等,有些种类养殖技术还需进一步试验。

2.3 林产品采集加工类型

2.3.1 林-菜模式 长白山区森林覆盖率高,自然生态好,出产的山野菜,受到消费者青睐。每年5月是山野菜采集的黄金时期,采集山野菜给采集者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

长白山区的山野菜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加工出口,为国家赚取了外汇。目前很多山野菜被长白山地方菜系列为烹饪的主料。采集的山野菜常见种类有:刺老芽、刺柺棒、二甲芹、广东菜、猴腿、蕨菜、水蕨菜、薇菜、猫爪、轮叶沙参等。

2.3.2 林-菌模式 长白山区可食的野生菌100多种。常见采集种类10余种,其中产量较大、采集最普及的种类有2种,即榛蘑与冻蘑。采集期为每年初秋8—10月。

榛蘑、冻蘑,是中国东北特有的山珍。榛蘑味道鲜美,榛蘑炖小鸡是东北传统佳肴;冻蘑味道鲜美,口感滑嫩。注重保护这2种食用菌生态环境,使采集长久不衰。

2.3.3 林-果模式 长白山区蕴藏着丰富的野生果树资源。分布广,采集最普遍的有6种,其中浆果类有3种,即五味子、山葡萄、软枣子;坚果类有3种,即红松、核桃、榛子。

五味子、山葡萄、软枣子,果实可制成一系列对人体具有滋补作用的高级保健品,尤其长白山五味子以质优著称于世;红松、核桃、榛子是长白山区珍贵的经济林,种仁营养丰富。以上6种果实采集业历史久远,长盛不衰。今后应注重野生资源保护,促进天然更新。

2.3.4 其他模式 林-药模式,长白山区药用动植物资源种类多,蕴藏量大,与四川、云南并称“中国三大中药宝库”。长白山生态环境良好,所产中药质量优良。采集的主要种类有贝母、天麻、细辛等。

林-水模式,长白山区广袤的林地下面,蕴藏着丰富天然优质矿泉水,矿泉水资源开发前景广阔。吉林森工集团的泉阳泉饮品有限公司,开发利用了当地矿泉水资源,探索出了一条“林-水模式”发展林下经济新路子,值得借鉴。

2.4 森林生态旅游类型

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森林生态旅游是以森林资源为依托的生态旅游,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森林生态旅游方兴未艾,发展尚不成熟。其中森林-观光模式,以森林中的景观资源为基础,如观山景、观红叶、观五花山等;森林-度假模式,因地制宜开发相关项目,如药泉疗养、森林氧吧、林产品采集、漂流、滑雪、运动、露营等。

长白山区森林生态系统完整,生物种群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无论哪种模式,应注重深入挖掘长白山区地方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如山文化、树文化、水域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冰雪文化等,充分发挥森林文化功能。

1005-5215(2017)05-0092-03

2017-03-27

徐世强(1970-),男,吉林蛟河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资源管理工作.

F326.2

A

10.13601/j.issn.1005-5215.2017.05.034

猜你喜欢

长白山区林蛙红松
绕口令
没有红松的红松林
“八珍”哈士蟆传记
冻不死的林蛙
长白山区桑黄生态栽培关键技术
长白山区孔雀草育苗及绿化栽培技术
长白山区百日草育苗及绿化栽培养护
试论吉林省长白山地区野生动物的保护对策
选择红松宝就是选择财富
选择红松宝就是选择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