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羊痒病的诊断与防制措施

2017-04-05

兽医导刊 2017年23期
关键词:病理变化绵羊病羊

羊痒病的诊断与防制措施

巴图那生/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家畜改良工作站

羊痒病又称“驴跑病”、“瘙痒病”、“快步病”、“小跑病”、“震颤病”,是成年绵羊的一种缓慢发展的传染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该病是目前为止最早所知的传染性海绵状脑病,常见于常年绵羊,山羊也偶见发生。在临床上以潜伏期长、剧痒、肌肉震颤、中枢神经变性、共济失调、死亡率高、委顿、衰弱、进行性运动失调为主要特征,最后瘫痪死亡。该病历史悠久,在18世纪中期发现于英格兰,随后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各地许多地方均有该病的报道。我国当前羊痒病的发病情况报道较少,但该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对我国羊生产业威胁也越来越大,另外,该病与其他动物和人类健康关系也十分密切,在羊群中一旦流行该病将给养殖者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并带来不利的社会影响。因此,本文对羊痒病的病原体、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和防制措施进行阐述,供广大羊生产工作人员参考。

一、病原体

该病的病原体是一种特殊传染因子,称之为prion,即“富含蛋白质的传染性颗粒”,译为朊病毒。有报道表明该病毒的抵抗力较强,对热、辐射、酸碱和常规消毒剂均不敏感,在pH2.4~10.5之间的环境中较稳定,经紫外线照射和离子辐射对该病毒均不见明显作用,在80℃条件下加热30 min,干热180℃1 h该病毒仍存在感染力。羊痒病病毒在2%有效氯的次氯酸钠溶液中可灭活或在131℃~138℃高压蒸汽灭菌条件下,经过30 min即可灭活。在污染的环境的土壤中经过3年仍有活性。

二、流行特点

易感动物:所有羊均可感染发病,以2~4岁羊多发。传播途径:绵羊与山羊之间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该病可水平传播,也可垂直传播。有报道显示,已经感染母羊的胎膜和胎盘的病毒,可垂直传播给胚胎和羔羊。另外,经脑内或皮下接种病羊的血液或血清、脑脊液悬浮液均可复制该病。对小鼠、大鼠、仓鼠、水貂或猴等经动物试验,将已经感染的绵羊脑组织非经肠注射(或经口服)可出现实验性痒病。

三、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本病的自然潜伏期是1~5年或更长时间,在临床上,1岁半以下的羊只很少出现临床症状。一般潜伏期过后,临床症状逐渐加剧,初期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感觉敏感、易惊、癫痫等明显的临床症状,在捕抓时该临床症状更加明显,较为剧烈;有的病例表现为过度兴奋、举头、竖耳、两眼凝视,常出现高抬腿姿势奔跑,似驴跑,步态僵硬,如驱赶常反复跌倒。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明显的共济失调症状,随意肌出现震颤,尤其是头颈部肌肉,常兴奋时明显,休息时减轻。病羊可表现为依靠栅栏、树干和器具等,并不断摩擦背部、腹侧、臀部和头部,有的病例使用后肢进行搔痒、或啃咬。发病过程中还可出现视力障碍。发病后期,病羊衰弱,甚至出现昏睡或昏迷,卧地不起。在该病的病程中,一般体温不明显升高,采食量不见明显变化,其体重逐渐减轻。病程短的几周,长的几个月,甚至1年以上,所有病羊以死亡告终。对病羊进行剖检,可见因摩擦或啃咬的部位出现皮炎,机体消瘦,一般内脏器官常不见明显肉眼观病理变化。组织学病理变化的典型变化有神经元的空炮变性与皱缩、灰质的海绵状疏松、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等。

四、诊断方法

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即可做出初步诊断,但在新疫区或新发病羊群中,确诊可使用急性实验室诊断,如动物感染试验、免疫学检测、痒病相关纤维检查、单克隆抗体、毒株鉴定等方法。其中免疫学检测是目前诊断该病的可靠方法,但有些病例不能检测,造成假阴性的试验结果。因此,对羊痒病的诊断还需要研究,找出更快、更方便、灵敏度跟高、特异性较强的方法。

五、防制措施

根据该病特殊性,一般性防制措施无效。应加强无病羊群的引入羊只管理,一经发现该病,进行淘汰、销毁等无害化处理。对可疑羊群进行隔离、封锁,经3年半,期间发病病羊进行无害化处理,平时消毒使用次氯酸钠同业,有效氯应高于5×10-4mg/L,消毒持续时间为1 h以上。经科学饲养管理羊群逐步建立健康羊群计划。

(略)

猜你喜欢

病理变化绵羊病羊
羊传染性脓疱病的病原、流行特点、病理变化及防治
羊咳嗽怎么治
数绵羊
数绵羊
奔跑的绵羊
《中药皮炎片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图版
巧计得绵羊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胃黏膜组织病理变化及CD45、CD72表达分析
十招巧识病羊
六看识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