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星动课堂”核心理念的有效落实

2017-04-05李雪贞

广西教育·D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托德性格特点圆明园

李雪贞

我校“星动课堂”以“主动、互动、灵动”为核心理念,“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互动”让学生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灵动”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那么,如何确保“主动、互动、灵动”的核心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能有效落实呢?

一、引导自主促“主动”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获得知识的意义建构,这种建构要依靠学习者本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储备与新学习的知识相互作用,再由学习者本人主动完成。新课程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我们“星动课堂”的“主动”理念便由此而来。但是,小学生的学识和能力有限,这种“主动”尤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自觉交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同时注意创设情境、指导学法,以此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和已有经验,通过引导自主促进其“主动”学习,让学生慢慢学会对信息进行自主选择、合理加工和正确处理。

我们吸收“合作课堂”的合理内核,要求教师在“星动课堂”教学过程中,视本课重难点及本班学情需要设计“预习学案”,在课前发放给学生,指导学生有效自主预习。如笔者执教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这样设计“预习学案”:1.自学本课生字词;你觉得哪些生字或词语最难写?请你准确、端正、整洁地把它们写在田字格内。2.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哪些重要信息?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写下来。3.学习本课后,你还有哪个问题没弄明白或可以用来考考别人的?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识字与写字教学须贯穿每个学段,并在不同学段有不同侧重,考虑到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不少识字方法,具备了较强的自主识字能力,我们在“预习学案”中将学习生字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只是强化了其书写的准确、端正、整洁;到了课堂检查预习情况时,教师也只是抽查听写生字词,再有针对性地指导,而不会字字词词检测。另外,因为这篇课文文字浅显,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要读懂它并不难,所以,我们在设计“预习学案”后面两个问题时,对如何读懂课文未作具体要求,而是稍稍提高了一点难度,引导学生在读懂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课文或段落的主要内容和其他信息,问题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教师用主动预设带动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独立思考,自主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解决“预习学案”中的每一个问题。

除了课前“预习学案”引导学生自主、主动学习,课中也可预设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仍以《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为例,教师在课中可设计“课文题目明明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为什么却用这么多笔墨写昔日的辉煌?”之类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课堂中静静研读课文,从中发现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进而建构自己的认知意义。而这也正是本文构思的匠心所在。如果教者不引导,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研读、感悟,普通的小学生仍然很难领会到这一写作手法的妙用。

二、有效合作真“互动”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意义建构不单纯指向个体的意义建构,更倡导借助反复协商,与他人广泛互动、资源共享,最终达成意见一致或共同理解。

讨论、交流是合作学习的主要方式,是建构新知的重要方法。我校“星动课堂”倡导教师在课堂中多设计一些有思维与合作价值的问题,以此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通过师生、生生的充分互动,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准确把握,超越其纯粹个体化的意义建构,进而达成意见一致或共同理解。比如我校尚文红老师执教《金钱的魔力》一课,在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形象时抛出了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合作交流:请同学们再细读课文,分析课文中两个关键人物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点。学生依惯例先自读课文,再组内交流,最后是全班交流。有了自读自悟和组内交流这些环节作基础,到了全班交流时才会有师生、生生的精彩对话即课堂的精彩生成。

生1:我说说托德的性格特点。我从“那个家伙摆出一副非常刻薄的嘴脸,说道:‘啊!是吗?哼,我也料到你没带零钱,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这句话中的“刻薄”一词看出,托德是个瞧不起人的人。因为托德是个招待客人的侍应,侍应见到客人一般都会热情招待,但托德看到一個衣着朴素的人就露出刻薄的嘴脸,说明他看不起穷人。

生2:我补充一点。从这个句子中,我还看出托德是一个傲慢无理的人。“是吗?”里的这个问号,说明托德根本不相信眼前这位衣着朴素的客人会有100万英磅;“哼”“我也料到”“像你这样的阔人”“只会带大票子”这些词语的运用,也都能反映出托德对待客人的傲慢无礼,说客人是“阔人”“只会带大票子”其实是反话,意在讽刺客人没钱。

师:同学们从分析人物的语言体会到人物的性格(学法引导),还有谁从不同角度(强调求异思维)说说托德的性格特点吗?

生3:从托德对客人的称呼还可以看出他唯利是图的性格特点。他在不知道客人有钱时用“你”称呼客人,当知道客人是位百万富翁时马上改用了“您”这个称呼。

生4:“他微笑着接了过去,那种笑容是遍布满脸的,里面还有折纹,还有皱纹,还有螺旋纹,就像你往池塘里抛了一块砖那个样子;当他向那张钞票瞟了一眼的时候,这个笑容就马上牢牢地凝结起来了,变得毫无光彩,恰像你所看到的维苏威火山边上那些小块平地上凝固起来的波状的、满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这段细节描写,定格于托德的笑容,把他笑容中的折皱铺展开来,细致刻画,并及时抓取了他在“瞟”了一眼钞票后笑容的细微变化,这样一来,托德见钱眼开的市侩小人嘴脸便被展露无遗了。

师:同学们能从人物的语言、神态等方面(学法引导)去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都是非常好的方法!有谁来说说老板的性格特点?

……

以上教学环节,教师用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思考,再搭建一个展示交互平台促成学生的有效互动,让学生在多次、多向互动交流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倾听和表达的意识,提高了倾听和表达的能力,同时在相互启发、相互质疑、相互补充中完善了个人对人物性格的深度理解和知识的意义建构。

三、适度探究见“灵动”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水平;另一種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师的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有适当难度的任务,调动学生探究知识奥妙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而促成其潜能的激发。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通过开动脑筋思考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时,往往能获得一种难以名状的成功体验,这种成功体验反过来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的学习状态呈现为良性循环。

在“星动课堂”的文化氛围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升级为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教师的教学呈现为分层次、多样式、开放性,整个课堂教学的氛围平等、民主、宽松、开放,学生的思维活跃、灵动,较少受到环境的束缚。教师在课堂中给出适合学生探究的问题,给予学生充分探究的时间,加上有课前、课中的自主学习、互动交流以及课堂上教师的针对性点拨,学生适度探究、适度拓展便可“灵动”生成精彩的课堂。我们仍以《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一个教学片段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师:通过对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学习,再回头看看老师的板书(如下图),你有什么发现?

圆明园的建筑昔日的辉煌

学生讨论、探究后汇报展示。

生:我们发现,作者通过对圆明园建筑大小、动静、中西、虚实的对比描写,突显了圆明园建筑昔日的辉煌。

生:这是运用对比的写法,先把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

师:是的,圆明园的辉煌是说不尽、道不完的!请大家再欣赏一组昔日圆明园的图片资料,从中选一两处你印象深刻的景物,或者选你身边熟悉的景物,运用今天学到的对比手法,用一两句话写一写。

学生欣赏完图片资料后,用6分钟练写,然后展示。

生1:圆明园中,有设计独特的西洋建筑大水法,也有构思巧妙的中式迷宫黄花阵。

生2:漫步在圆明园,你会看到气势雄伟的北国风光,也会欣赏到温婉秀丽的江南水色。

生3:圆明园中的收藏非常丰富,既有先秦时期的青铜器,也有清朝的名人书画;既有中国古代的奇珍异宝,也有从西方引入的先进仪器。

生4:圆明园中,既有用西洋方式计时的12个铜兽首,也有我国古代发明的地动仪。

生5:圆明园里种满了各种奇花异草,既有我国的国花牡丹,也有从外国引进的郁金香。

生6:圆明园的建筑风格各异,既有庄严肃目的高大宫殿,也有小巧别致的园林小景。

生7:校园里既有高大挺拔的大榕树,也有纤细柔软的君子兰。

……

尽管课堂中的精彩生成可遇不可求,但只要我们的老师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给予学生恰如其分的引导,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自主合作、互动探究,真正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中动口、动手、动脑,定能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使学生创造性的思维火花灵动地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中。

(责编 白聪敏)

猜你喜欢

托德性格特点圆明园
梦回圆明园
家庭中的温馨一刻
珍贵老照片,还原圆明园
你熟悉“成长经典”吗
游圆明园有感
圆明园里过大年
盘点全国部分省市石商的性格特点
下 楼 梯
从团建工作经验中剖析当代大学生的性格特点
风筝终于飘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