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天使”走进有声世界

2017-04-05蒋海兰

广西教育·D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康复中心天使康复训练

蒋海兰

在一间几平方米的小房间里,章巧霞老师正在给一名叫彤彤的小女孩做个别化康复训练。看到记者进来,章老师凑近彤彤的耳边轻声说道:“跟姐姐打声招呼吧。”彤彤忽闪着长长的睫毛,喊道:“姐姐,你好。”虽然吐词不是很清晰,但可以听明白。接着,章老师开始对彤彤进行听力训练,只见她从“百宝箱”中取出几件水果模型,放到桌面上依次排好,然后贴近彤彤的耳朵,一字一句地说:“它是一种水果,表皮是绿色的,小朋友们都爱吃,那么它是什么水果呢?”彤彤很快便指着桌上的西瓜模型,回答:“是西瓜。”“答对了,彤彤你真棒!”说着,章老师给了彤彤一个爱的拥抱……

这是广西听力言语康复中心(以下简称康复中心)教师章巧霞日常工作的一幕。2016年,是章巧霞从事听障儿童听力语言康复工作的第14个年头,在她眼里,那些听力和发音有障碍的孩子都是天使,她所要做的,就是让这些小天使开口说话,让他们听到美妙的声音。多年来,她用爱与责任,带领一个又一个特殊的孩子走进了有声的美好世界。

由“赌气”开始的特殊缘分

章巧霞2003年毕业于北京听力语言康复技术学院,是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与李嘉诚基金会合作开展的“长江新里程计划”聋儿语训教师培养项目的首届毕业生。谈起当初报读这所学校的初衷,章巧霞用“意外”一词来形容。她回忆说,当时她想报考的是北京的一所医学院,但没有被录取,有些赌气的她就选了一个自认为与医学有点搭边的专业——听力语言康复技术,开启了她在北京听力语言康复技术学院四年的学习生活。随着学习的深入,章巧霞对特殊儿童教育以及相关的康复训练越来越感兴趣。毕业后,她进入广西听力言语康复中心,成为一名康复教师,开始了与听障儿童这个特殊群体的特殊缘分。

听障儿童康复训练是一项十分考验耐力和自信的工作。年轻教师在工作中虽然有干劲,但由于经验不足,很多时候处理不好工作中棘手的问题,因此常常陷入困境,尤其是当一些孩子在接受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后仍不见起色时,康复教师的心理压力就更大。让老师头疼的还有家长问题,一些家长总是以工作忙、不会教等为由不配合康复教师的工作,因此,在缺乏家长配合的情况下,康复训练成效常常会大打折扣。

或许是因为从小就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的缘故,参加工作后的章巧霞面对困难时并没有退缩。她清楚地意识到,只有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为此,她制定了各时段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坚持每天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来阅读专业方面的书籍,抓住每次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主动与其他教师交流经验……经过几年的历练,章巧霞的教学能力不断提升,成长为康复中心的骨干教师。

全身心的投入以及脚踏实地的工作,使章巧霞获得了同事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她多次获评为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优秀工作者、先进个人。

爱与方法不可或缺

在十几年的康复训练工作中,章巧霞接触过各种各样的听障儿童,每个孩子的个体情况都有所不同,采取的康复训练方法也不尽相同。在章巧霞看来,康复训练工作不仅考验康复教师的业务能力,也考验着康复教师的心理能力。爱与方法,二者缺一不可。

章巧霞曾教过一个叫吟吟的小女孩,吟吟虽然年纪小,但十分敏感,在送她去普通幼儿园接受融合教学(让听障儿童到普通幼儿园与同龄儿童一起生活、学习,平等参与班级活动)时,她常常拒绝参与集体活动。考虑到听障儿童的特殊性以及吟吟本身的性格特点,章巧霞决定采取“迂回”教育的方式。她找了一个性格开朗、脾气较好的健听小朋友,在吟吟参与融合教学时,让这位小朋友主动去拉吟吟的手。刚开始,吟吟表现出抗拒的情绪,不肯拉手,反复引导之后,吟吟逐渐对这位小朋友有了信任感,不再抗拒,有时还会主动去找那位小朋友拉手。

成效初显后,下一步,就是着手帮助吟吟提高自信心。在进行融合活动游戏时,章巧霞有意让吟吟担任重要角色,开始时吟吟不肯接受,但看得出她很想参与,于是,章巧霞便主动拉起吟吟的手,带着她一起玩游戏。同时,章巧霞提前与幼儿园老师做好沟通,让他们上课时多给予吟吟鼓励和表扬。尝到“甜头”的吟吟慢慢地放开,学会了与同伴玩耍。在日常的课程活动中,章巧霞注意采取“削弱”关注的办法,以此淡化吟吟的“特殊性”。经过努力,一个学期后,吟吟像变了个人,成了爱笑的“天使”。

章巧霞分析说,吟吟前期的情况在听障儿童中具有典型性。由于听障儿童的语言能力发展比较迟缓,不会听他人的话语,又不懂得表达自己的意愿,因此,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胆怯、被动、回避等现象。她认为,面对这类听障儿童,康复教师必须“小心翼翼”,不但要讲究方式方法,更要细心观察和耐心引导,帮助这些孩子提升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章巧霞坦言,虽然自己已从事听障儿童康复训练工作十多年,在别人眼里算是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但是要让学生顺利康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康复教师花费很大的精力。“学无止境,我还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章巧霞表示。

会工作,懂感恩

作为康复中心的骨干教师和教研组组长,忙碌是章巧霞日常工作的常态。她不仅要承担教学上的工作,还需要负责教学外的很多事务,包括教学用具的采购、安排听障儿童的转接、项目的跟进等工作。让大家佩服的是,尽管事务多,工作繁琐,但章巧霞总能应对自如。记者十分好奇其中的秘诀,章巧霞表示:“哪有什么秘诀,其实就是这个!”说着她点开电脑桌面上的一个表格给记者看,这是一份工作清单,上面罗列着她每天需要完成的各项工作,并按照轻重缓急逐项排了序。章巧霞说,以前她常常感觉脑子不够用,但她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现在每天晚上睡觉前,她都会认真整理一遍这份工作表格,次日上班前再拿出来看一遍,并按此執行,长此以往,不仅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压力大不可怕,不会释放压力才可怕。面对工作中的压力,章巧霞从不逃避,而是积极寻找释放途径。她告诉记者,刚进康复中心那几年,由于工作压力大,她常常睡不着觉,后来在丈夫的鼓励下,她每天晚饭后都会到公园跑步,并在丈夫的陪跑下坚持了下来。自从养成运动的习惯后,她整个人的精、气、神都提高了,心态也好了很多。即便后来她生了孩子,工作、生活越来越忙碌,她也尽量挤出时间运动。在她看来,运动不仅是释放压力的有效方法,更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同学之家”QQ群聊天,则是章巧霞释放压力的另一种有效方式。“同学之家”QQ群里的人都是她以前教过的学生,他们当中很多都已经上了初中、高中,还有些已经参加了工作。工作之余,章巧霞总是习惯性地打开手机查看QQ消息盒子,点进“同学之家”看看学生们都在聊些什么,有语音条的话她还会点开收听,学生们幽默搞笑的语言常常让她忍俊不禁。要是有时间的话,她也会加入聊天队伍畅聊,让心情变得阳光灿烂起来。

“看到孩子们都过上了正常的生活,而且很多人都变得开朗、活泼,曾经在他们身上贴的‘听障儿童这个标签,并没有给他们的心理造成不好的影响,这让我倍感欣慰,觉得之前再多的辛苦也是值得的。”章巧霞说。

十几年从事特殊教育工作,虽然辛苦,但章巧霞觉得收获到的是快乐和幸福。她说,既然选择了从事特殊教育这一行,就要好好干下去,让更多听障儿童聆听到世界的声音。

(责编 谢宗军)

猜你喜欢

康复中心天使康复训练
脑瘫儿童学前融合教育支援模式的构建和研究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天使很平凡
天使之爱
南昌市康复中心管理问题分析
DesignER CHINA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曾经不是说好,要好做,彼此的天使吗
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