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个精准”推进教育扶贫

2017-04-05黄忠义

广西教育·D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田东县后生精准

黄忠义

百色市田东县是革命老区,也是少数民族贫困县份。近年来,田东县委县政府秉持“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的理念,竭力阻止贫困代际传递,通过精准建设、精准借力、精准施策、精准联动、精准培训,全力推进教育扶贫工作,开创了教育扶贫工作新局面。

一、精准建设,贫困孩子入学机会更加均等

2011年,田东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仅为55%,全县只有县城2所公办幼儿园,乡镇几乎没有幼儿园。农村适龄幼儿无法就近入园,入园率明显低于城区,存在教育机会不均等问题。为此,田东县大力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在城区新建2所公办幼儿园,在每个乡镇建设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在有条件的村校建设附属幼儿园(学前班),全县公办幼儿园从原来的2所增加到现在的105所,学前教育不断向乡村延伸。

在城镇,2015年以前,田东县城镇各小学班额平均70人,“大班额”问题突出。随着城区学校扩容改建工程的推进,城北小学竣工投入使用,县一小改扩建一期工程竣工,中山小学、靖逸小学、甲逢小学、上法小学扩容提升,到2016年9月,县城小学平均班额53人,在建的城东小学竣工后,预计班额可以降到45人。

在乡村,随着我县乡村学校标准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推进,加上针对农村学校实施的教育惠民“五大工程”(鸡蛋工程、营养改善工程、温暖工程、热水工程、关爱留守儿童工程)的叠加优势,乡村学校班额由原来的25人增加到40人,更多群众选择让子女就近入学。

近年来,田东县每年投入1.5亿至2亿元,持续推进教育七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 000万元,解决入公办园难问题;投入3 000万元,解决寄宿制学校床位不足问题;投入3 000万元,扩大高中学位数量;投入3 000万元,提高职业学校升学就业能力;投入500万元,保障特殊教育健康发展;投入3 000万元,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目前,我县城区学校得以扩容,乡村学校得以提质,“下”活了教育扶贫“一盘棋”。

随着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田东县贫困家庭子女入学机会更加均等,学前三年毛入学率从55%增至8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从87%增至9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从70%增至85.5%,高考本科上线率从45.13%增至76.7%。

此外,田东县大力开展乡村少年宫建设,有效整合乡村学校体育场所,助推素质教育深入开展,使得田东县成为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涌现了一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示范学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也得到国家关工委的充分肯定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二、精准借力,学生资助应助尽助

近年来,田东县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扶贫,着力促进教育公平,实现了精准借力、精准发力,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学生都能获得党和政府以及社会的“阳光雨露”。

田东县深入实施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全程助学计划,实现从幼儿园到大学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仅2016年春季学期,田东县就投入1 460.8万元,用于实施学前教育入园补助、义务教育阶段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普通高中免学费、普通高中助学金、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中等职业教育助学金等学生资助项目,受益学生23 558人。2016年,田东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学生达3 280名,其中首贷1 203人、续贷2 077人,贷款合同金额2 207.86万元。

在落实国家资助政策的同时,田东注重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扶貧,拓宽贫困学生资助面。目前,广东百川慈善基金会、海南成美基金会、浙江省新华爱心基金会、加拿大文化更新研究中心、广西民族教育发展基金会、广西协力扶助基金会、广西和合济困助学基金会、百色长江天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社会团体和企业,先后在田东县兴办“百川励志班”“协力文更班”“海南成美班”“上海芬芳班”等助学班,田东本土企业也纷纷捐资助学,通过百色市教育基金会资助开办“登高班”“天成班”“珍珠班”“绿源班”等助学班。目前,田东县共有19种社会助学班,累计投入资金2 000多万元,受益学生2 500多名。

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大力支持田东县的教育扶贫工作。2016年8月,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捐款126万元,为作登瑶族乡平略小学、岜皓小学、陇桃小学更换课桌椅、购买学生校服及学习用品,为平略、陇桃、坡教、陇那、登高等5个村的756名贫困学生提供在校生活补助。全县干部职工开展“爱心圆梦大学”捐资助学活动,累计募集资金200多万元,帮助贫困学生圆大学梦,受益学生达2 000多人。

2016年9月,田东县更新完善了“一对一”教育帮扶管理平台,对全县8 455户建档立卡家庭的在校就读贫困子女共计12 938人进行一对一帮扶,真正做到了精准帮扶,应助尽助,不落下一个贫困学子。

三、精准施策,服务到家、服务到人

田东县主动作为,进一步分解工作难点,抓住重点人群精准施策,做到服务到家、服务到人。

一是抓准重点人群。田东县重点跟踪掌握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的思想动态,特别是安排初中、高中学校毕业班级的老师与这些学生保持沟通联系,落实跟踪排查摸底制度,精准摸排出贫困户“两后生”(初中毕业后未考入高中,高中毕业后未考入大专院校的应往届毕业生)预测名单136人。

二是抓牢难点分解。田东县采取“双线联动制”方式开展动员工作:一条线是以帮扶干部下村入户为契机,把动员“两后生”培训落实到镇、村、组;另一条线是以成立教育扶贫领导小组为抓手,把动员“两后生”培训任务落实到学校、年级、班级。同时采用统一的宣传提纲,力求讲透优惠政策,如印制“两后生”培训宣传材料,组织干部教师集中学习,讲清培训内容、就业岗位、工资待遇、补贴额度等,打消“两后生”及其家长的顾虑。

三是抓紧节点组织。针对本县乡镇点多面广、地域分散、人员流动大等现状,田东县充分利用圩日、地方各种传统节日和中高考前、志愿填报前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宣传工作。一些在外务工的“两后生”通过这些有效宣传,及时回来参加培训。目前,田东县参训的“两后生”有123人,参训率达90%。

四是抓好选点受训。根据“两后生”的培训意愿,田东县采用选点受训方式对“两后生”进行培训:就近安排“两后生”到田东职业技术学校,主要培训电工、电焊、叉车驾驶、汽修等技能;安排“两后生”到广西工业技师学院,主要培训石油化工技术,为本土石化工业园输送合格劳动者。通过选点受训,“两后生”从“靠苦力,吃青春饭”变成“靠技能,吃技术饭”,实现能力身份的转变。

四、精准联动,创办新居民转移就业培训中心

田东县依托职业学校农民工培训基地,联动推进深圳对口帮扶项目——新居民就业创业孵化基地,为入驻创业农民工提供经营场地,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培训、项目推介、专家评审、融资服务、开业指导、后续服务等,形成一体化帮扶体系,帮助农民工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田东县实行“入孵→成型→成长→出孵”滚动孵化联动机制,每年吸引5 000名参训农民工参与,逐渐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构想。作为刚性任务,田东县组织职校学生参加创业培训,促使每年1 000名中职毕业生主动融入第二、第三产业,让他们转观念、懂技术、换身份,提高脱贫能力,激发致富动力,让他们内心不甘贫困,通过自身努力,最终实现永久脱贫的目标。

田东县联合成熟企业开展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目前已与百色长江天成房地产有限公司田东幸福广场项目、广西田东福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创业孵化基地合作,计划吸引30家创业企业入驻,有效带动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贫困户经济收入。

五、精准培训,贫困劳动力捧上新饭碗

田东县把广西农民工培训基地(田东职业学校)作为主阵地,着力实施技能培训转移就业“五个一”工程,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具体如下。

一份技能培训菜单印发到户:一方面征求贫困户意愿,梳理培训项目;另一方面根据产业发展和用工需求设置培训内容,分门别类整理成培训菜单,供贫困户选择。

一份企业用工清单对接到村:组织用工企业下乡进村,对接介绍岗位数量、薪酬待遇、务工条件,激发就业意愿,为有效组织培训做准备。目前全县已组织实施了三大片区、三大镇专场对接活动,累计41家有用工需求的本地企业和48家个体工商户提供了近800多个工作岗位,进场参加对接的贫困劳动力约1 000多人,其中现场签订转移就业意向的就达214人,仅林逢镇一个瑶族村,现场就有52名劳动力填写求职意向,其中贫困劳动力39人。

一批技能培训班集中开班:培训班种类涵盖农林牧渔和服务业,其中烹饪、保育、电商、电工、电焊、叉车驾驶、汽修等培训开班尤为集中,培训人数近5 000人。

一批企业享受用工政策奖励:新出台《田东县促进贫困户就业创业若干规定》,鼓励锦华化工、畅宇木业、真良火龙果基地等一批企业招用贫困劳动力,每招录一名贫困劳力可获得10万元的贴息贷款一年,以及每人每月1 000元的水电费补助。

一批农民工实现就近就业:通過培训,2016年以来,田东县已累计完成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2054人,基本实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责编 欧金昌)

猜你喜欢

田东县后生精准
墨韵书香
“童心向党”庆祝建党100周年书画作品展
广西田东县林逢镇科普惠农乡村e站站长蒙宥百:流翔高钙来了,角斑病奇迹般的走了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二后生”的传说
第六届“我是小画家”绘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精准的打铁
沪指受压回落 轻仓待后生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