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我国短道速滑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必要性

2017-04-05马赫男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心理训练训练方法心理素质

马赫男

摘要:运动训练科学化是当前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途径,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更是训练科学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作好大赛前的心理准备,是建立和保持心理优势的有效途径。本文旨在探索中国短道速滑运动员在心理方面进行训练的必要性,分析心理训练的规律特点,探索心理训练的意义,对如何进行心理训练的方法以及进行心理训练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归纳。

关键词:短道速滑;心理训练;训练方法;心理素质

中图分类号:G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1-0115-03

现代运动水平的飞速提高,对运动员的体力和智力都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运动训练科学化是当前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途径,同时,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更是训练科学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心理训练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并正在各级优秀运动队中大力开展的训练手段。

一、心理训练的意义

我国对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几年来已使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运动训练的实践告诉我们,一个优秀运动员必须在身体上、技术上、思想上、心理上进行长期系统全面的训练才能逐渐成长起来。体育竞赛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进行的,社会条件又必然会引起运动员的心理反应或心理变化。心理训练的一个重要作用就在于使这些心理变化能朝有利于发挥更高运动水平的方向发展,使运动员在比赛中达到自己最高的运动效能。

心理训练的关键是提高运动员的知识能力,包括注意力、学习动机、自控能力、直觉、动作反应、动作表象、自我意识等。体育竞争中运动员的心理优势主要表现为坚定的信心、高昂的斗志、清醒的头脑和稳定的情绪等。信心坚定与否,主要指运动员是否相信自己的技术水平能否在任何困难条件下都能发挥出来。斗志是压倒一切的士气,运动员在场上无论遇到何种对手,都要保持高昂的情绪,积极的斗志,也只有这样,才能把平时训练的最高水平发挥出来。清醒的头脑是指在千变万化的赛场上要做到乱中求静,头脑要清醒有序,思维敏捷合理,实践证明,在胜负未卜、比分交错上升的关键时刻,谁能沉着冷静地观察局势,抓住战机,避免失误,谁就能最后取胜,想赢怕输、求胜心切的运动员往往事与愿违。

因此,加强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作好大赛前的心理准备,是建立和保持心理优势的有效途径。

二、心理训练的概述

(一)心理训练的概念。

现代运动训练实际上是对运动员体力和智力的综合开发。心理训练主要是训练运动员的大脑,挖掘和提高运动员的智力,提高运动员的各种心理能力。广义上讲,心理训练是指有意识、有目的地对运动员的心理施加影响,发展心里素质的过程。狭义上讲。心理训练是指采取一定的方法、手段,使运动员形成良好心理状态的过程。

(二)心理训练的目的。

心理训练的目的是提高和锻造运动员在大赛和高强度训练之中所具备的各项心理素质以及自我调节的各项心理特征的能力,能较好地完成各项比赛的要求并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

(三)心理训练的原则。

1.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心理训练应建立在充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基础上,否则就难以取得很好的训练效果。使运动员了解心理训练的重要意义、目的、任务,自觉地进行自我心理方面的训练。

2.综合训练原则。心理方面的训练与技战术、整个身体方面的训练及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进行,才能有效地实现心理训练的任务。

3.循序渐进和重复性原则。进行心里训练的任务、内容、方法、要求都要遵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规律,才能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4.个别对待原则。要注意心理训练的共同规律,采用一般的方法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同时又要因人而异,采用特殊的方法,实行个别对待。

(四)心理训练的主要方法。

1.放松方式训练。它是各种训练的一种最为基础和简单的自我调节的基本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运动员真正地让自己的状态达到松弛的一种训练手段,能够非常有效地使运动员的精神状态和紧张程度得到调节,无论是技能状态还是心理承受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从而保证在比赛中各项技能水平得到正常发挥。

2.自我信心培养训练。运动员相信自己的能力以及训练水平,特别是在比赛中的目标通过自己努力一定能够达到,相信自己目前的竞技状態能够克服各种困难,从而达到自己赛事目标的一种情绪状态。这种训练应当贯穿到日常的训练和生活中,同时在比赛中要做好自我调节,树立信心。

3.自我暗示训练。自我暗示训练是通过词语的概念,对运动员自身产生心理作用的一种训练,把自己的思维和行为都程序化。

4.表象训练。表象训练是指运动员在整个运动的全过程中,脑海里一边呈现在运动过程中自己的表现,一边是自己产生在比赛中所应表现的感觉的一种训练方法。它能使运动员在头脑里描绘动作表象时,使有机体产生各种生理变化,这些变化还可以使运动员在表象动作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觉醒水平明显上升,并可获得相应的反馈信息。

5.意志力训练。运动员的意志是在克服困难、障碍和不断地提高技术水平中发展起来的。因此,在训练中有意识地为运动员设置一定的困难和障碍,通过克服困难和障碍,使运动员的意志力得到磨炼,这是一个培养意志品质的有效途径。

三、心理训练起到的作用

随着目前现代运动水平的不断发展,运动训练和比赛负荷量逐步增加,导致运动员的心理负荷也逐步增强了。同时,运动员年轻化,年龄小的运动员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为了保持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时的心理稳定性,心理训练所起到的作用日益凸显。

(一)有助于帮助运动员克服恐惧和消除紧张。

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出现的紧张现象是一种正常的身体机能现象,必然在生理方面有所反应。加强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提示运动员在紧张情况下将要出现的一些情况变化,这样能使运动员通过反复训练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反应,进而消除紧张,克服恐惧。

(二)有助于掌握和改进自身的技战术。

运动技术的掌握与改进,不仅是对肌肉活动的训练,也是对大脑和心理机能的训练。在心理训练中,运动员有意识地利用自己的头脑中已形成的运动表象进行自我训练。通过这种训练,运动员视觉、动觉结合起来的运動表象回忆,就能达到和改进自身技术和掌握更高技战术水平的目的。

(三)有助于运动员消除疲劳和恢复体力。

心理训练有助于帮助运动员消除疲劳和恢复体力。平时的艰苦训练和频繁紧张的比赛往往使运动员出现疲劳和体力不佳的状况。国外研究表明,大运动量训练后,进行一定时间的心理自我调整训练与平时休息一小时效果等同,同时,这种训练方式更加有助于运动员消除疲劳和恢复体力。

(四)有助于增强运动员的信心。

运动员的自信心往往建立在乎时训练水平的基础之上,随着运动员训练水平的不断提升,自信心也会不断增强。自信心的增强能够使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正常发挥自己的训练水平,同时在比赛过程中有助于达到对自己提出的新目标,进而使运动员对自己的信心得到极大的提升。

(五)有助于发展运动员的意志品质。

现代运动竞赛的特点是运动成绩高速增长,运动员之间的技术水平日趋接近,竞争更为激烈。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运动员不仅要有良好的技术、战术和身体素质,而且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品质。因此,随着心理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运动员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自制性均会得到提高,进而有助于发展运动员的意志品质。

四、进行心理训练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是一项极为复杂而且个性很强的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积极慎重,认真负责,坚持系统性。

(一)心理诱导和心理咨询对心理训练有着重要意义。

首先,心理诱导和心理咨询是心理训练的基础,也是心理训练的必经之路,他能使运动员避免盲目性的重复训练,而且难以产生厌烦情绪。其次,要适时地把心理训练渗透到运动员的生活、训练和比赛中去。

(二)要注意启发运动员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在选择接受心理训练的对象时,必须出自运动员本人的自愿和主管教练员的支持。当运动员认识到自己确有心理障碍或心理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同时相信心理训练有可能帮助他解决问题时,他才能主动地接受心理训练,积极自觉地配合并认真执行各种心里训练计划和完成作业,坚持系统训练。

(三)注意心理训练方法和措施的实用性。

心理训练的方法不一,种类繁多,必须根据运动员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训练与日常生活的实际条件,从中选择他们更容易接受的方法和手段。训练的时间不宜过长,每次应不超过三十分钟。在训练内容上,尽量结合专项特点,逐步与技战术结合起来。

(四)注意处理好技术、战术与心理方面进行训练的关系。

运动训练的内容包括身体素质训练、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之外,还应有心理素质和认知能力。这些能力主要包括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运动表象能力、正确把握形式的能力、表现能力、决策和行动的能力、注意力集中与分配的能力、自我评价能力、自我影响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抗干扰能力、激发和动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等。有针对性地与身体、技战术训练密切结合的心理训练,可有效地培养和提高这些能力。

[责任编辑:盛暑寒]

猜你喜欢

心理训练训练方法心理素质
初中体育中长跑教学特点及训练方法研究
高校健美操教学中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研究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提升探析
跆拳道心理训练方法探讨
柔道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初探
网球移动步法的作用及训练方法的探究
体校训练中撑竿跳高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