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高校教学活动探索与研究

2017-04-05刘丹王艳红李莉隋欣王艳春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学活动意识

刘丹 王艳红 李莉 隋欣 王艳春

摘要: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正向多元化发展,这就迫使高校教学活動应该改变其传统的教学模式及理念。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高校为社会提供实践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提出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传统教育有机结合等教学活动,努力加强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最终达到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的目的。

关键字:高校教学活动;创新创业能力;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1-0014-03

自从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我国越来越重视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培养。尤其在“十二五”期间,所实施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将培养、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学活动推向了新的高潮。在国家教育部的号召下,全国各高校都积极开展多种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高校为社会提供实践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如何有效的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值得人们探索与研究。

一、创新创业能力对高校大学生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正在努力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科技将成为经济的主要支撑力量。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是一种历史使命。这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国家的需要,同时对自身的发展也具有着重要意义。

(一)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国家发展的需要

21世纪全球各国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当今社会,知识经济占有了主导地位。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国家的发展与进步越来越依赖于科技水平的提升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创新是民族进步、国家发展的动力及源泉。要想建立创新型国家,应有相应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国家发展的迫切需要。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同样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对于学生培养要从“创新”、“创业”两方面开展。

创新能力是指创新主体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具有能从事创新活动的思维和能力。创业能力是一种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有创造性特征,自我开发、自我实现性质的,以智力为核心的特殊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是将创新能力及创业能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教学活动中,应以创业能力为主,同时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创新创业能力对大学生自身发展的促进作用

高校传统教学体系中,对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视不足。创新创业教育与传统教学理念并不矛盾,它是在传统教学体系的基础上,从专业知识、心理素质、实践能力等方面,以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为主要教学目的的教育体系。这种教学体系不仅丰富了传统教学理念,还提升原有的教学层次。在这种模式下,所培养出的大学生,有着较强的专业理论基础、专业技术及创新创业能力。因此,为他们自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虽然我国经济、科技正在蓬勃发展,但社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却不能完全满足高校毕业生的需求。由于高校大学生的毕业人数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就业问题成为了热点的社会问题。在高校中开展创新创业的教学活动,不仅能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创造性意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还可以激励学生们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们的创业意识。这使得经过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学生,更具有竞争力。由此可见,高校开展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创新创业能力对大学生自身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

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及问题

在我国,由于高等院校中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起步较晚,所以国内的创新创业教育并未形成一个符合当前国情的完整、制度化的教育体系和模式。虽然当前的各高等院校都在积极主动地推广创新创业教育,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仍然有一些问题是客观存在的。

(一)传统教育理念根深蒂固

虽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89年就提出“创业教育”,但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却是从1998年开始的。在国内的高等教育中,创新创业教育现在处于一个起步、摸索阶段,未能打破传统教育理念的禁锢,两者尚未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国内的创新创业教育,大多数都处在“零散式”的教学模式,未能体现出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势。传统教学模式仍然处在主导地位。受到其影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形成受到束缚。

(二)学生自身创新意识薄弱

新时代的大学生,有着特殊的历史使命。他们应该有着较强的独立生存及创新创造的意识。但当今高校中的大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自身的经历与经验,阻碍着他们对创新创业能力重要性的认识。有不少学生认为学校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仅仅是一门课程,能够顺利通过考核就可以,而没有意识到,提升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要在创业设想中,通过对自身的正确评价、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最终实现梦想、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三)国内创业成功案例缺乏

目前,我国普遍存在着高校学生创业技能较差、创业成功率较低的情况。这使得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热情受到了影响。高校虽然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但是仍然不能彻底消除学生们对于创业的陌生感与恐惧感。不少学生缺乏自信心,不能学以致用。面对创业,仍然是不知所措。往往自己的创业想法,不能落实到行动上。

(四)教师队伍

在高等院校中,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教师队伍。高校教师一方面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很难突破以往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大部分高校教师缺少创业经历及体验,无法使学生们从课堂中深刻感受创新创业的真谛。

三、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学活动的探索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们的创新创业能力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当今高校教育已从培养精英人才为目标,转化为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主。教学目标的改变,迫使传统教学活动也应该相应进行调整。

(一)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传统教育有机结合

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之下,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这条道路上,有很多值得摸索、探讨的地方。应借鉴国内外已有的成功教育经验,对现有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进行完善。把创新创业教育深度的、有机的融入到传统教育模式,改变创新创业教育仅仅是一门课程的情况。在课程设置时,一方面要考虑到专业特点,充分考虑课程的灵活性;另一方面,要重视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加强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形成完成的教学体系。

(二)提升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

高校教师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中起到了主导作用。高校教师队伍的创新创业意识及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所以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十分重要的。对在校高校教师应采取鼓励政策,提升其自身的创新创业素养;为其提供专业培训、行业交流等机会。在师资建设方面,还可聘请校外专家、企业家等具有较强创新创业意识的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来扩充教师队伍。

(三)加强创新创业重要性的宣传

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学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即大學生对创新创业重要性的认识。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提高,对培养其创新创业能力是十分有意义的。要想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可以通过校园网、宣传板报、校报等等途径,加强创新创业的宣传工作,使大学生感受到创新创业能力对自身今后发展的积极作用。

(四)通过创新创业类竞赛提升实践能力

在多年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研究发现除了上述几点外,各类相关竞赛对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有促进作用的。竞赛不仅是一个发现、选拔人才的途径,更是一个促进学生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加强团队协作的大舞台。通过各类竞赛能够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们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竞赛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促进作用如图1所示。

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应强化竞赛的作用,鼓励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加适合自身的竞赛。在各类竞赛中取得的成绩,学校应给于学分奖励,与奖学金评定等建立有机联系,使得学生们充分感受到认同感及自豪感。

目前,国内较有影响力的大赛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企业创业大赛等。这些大赛不仅体现了学生们的自我价值、明确了自身不足、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更主要是激发了学生们的热情,激发了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并且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可以通往自己创业梦想的桥梁、一个展现自我实践能力的舞台。

四、总结

新时代对当今大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对现今的高等院校是十分重要的。我国高校应通过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有机结合,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为祖国的建设、社会的发展增添一份新的动力。

[责任编辑:盛暑寒]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教学活动意识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幸福从“心”开始
高校教师党建参与的“四度”模型研究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