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老金融市场研究
——以无锡地区为例

2017-04-05尹诗曼

市场周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无锡市无锡理财产品

尹诗曼,张 鑫,史 茜

养老金融市场研究
——以无锡地区为例

尹诗曼,张 鑫,史 茜

当下中国的老龄化问题正在升级,因此近年来国家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促进各部门各机构改进完善养老领域金融体系。江苏省无锡市作为长三角地区老龄化的典型代表。通过对无锡市养老金融方面的调研,同时结合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理论研究及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分析了现阶段无锡不同年龄层段人群对于养老金融的了解及市场前景预期,进而通过更深入的研究,剖析出无锡市近年来养老金融发展的现状,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具体的对策分析。

养老金融;无锡;人口老龄化;理财

一、研究背景

(一)无锡人口老龄化现状

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是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新标准是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2000年,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65周岁以上人口已达8811万人,占总人口的6.96%①数据来源: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按国际标准衡量,我国自此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4年12月末,我国65周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10.1%②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首次突破10%。

近年来,无锡市人口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剧。据悉,无锡市于1983年进入人口老龄化城市③无锡市养老机构条例(5月1日起正式施行)[EB/OL].中国无锡政府网,2015-4-22.,从人口结构上看,老龄化速度加快已成为目前无锡市人口发展中最大的问题之一。到2014年底本市户籍六十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14.57万,比上年增长5.29%,占户籍人口的比例即老龄化比例达24.05%,比上年提高0.97个百分点6。这意味着户籍人口4个人中,就有一个60岁以上老年人。2015年无锡市户籍人口老龄化率为24.8%6。此外,数据仍呈现出老龄化趋势加速、高龄空巢趋势加深的态势。

无锡市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户籍人口老龄化率近5年间提高了5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呈现出基数大、增速快、寿龄高、空巢多的特征。据预测,2020年无锡市常住老年人口比例将达到20%左右④无锡市“十三五”人口发展规划[EB/OL].中国无锡政府网,2016-10-12.,全市老年人口将达127万,占比27%⑤对《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锡政发〔2014〕152号)等文件的解读[EB/OL].中国无锡政府网,2015-2-16.。解读人口老龄化程度将进一步加剧。在人口自然增长回升、老年人口增长加速、人口机械增长减速的综合作用下,全市人口总抚养比将不断走高7。随着无锡市近年来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使得未来养老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二)养老服务相关文件出台

为在全国范围尽快建成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面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和迫切需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关于开展养老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民办发〔2013〕23号)等文件相继出台。以此契机,无锡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锡政发〔2014〕152号)、《市政府转发市发改委市民政局关于无锡市开展国家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锡政发〔2014〕153号)等养老新政,以改进完善养老领域金融服务。此外,2015年1月16日无锡市人大常委会颁布《无锡市养老机构条例》,并于同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亦为无锡市养老服务业发展提供新的制度保障。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外方面,萨缪尔森(1958)认为,如果人口增长率不变或资本市场不存在,私人养老保险制度对于公共养老保险制度来说不具有优势。但这一结论很快就被否定了。韦尔宾(1987)研究发现,如果个人可以在公共养老保险计划和私人养老保险计划之间选择,有助于形成一种成本最为节约的养老保险制度。布莱克(2007)认为,在私人部门养老金投资中,对于金融市场结构等宏观框架而言,养老金管理者所采用合适的金融工具、采取合适的投资策略是更重要的因素。

国内方面,胡继晔(2006)认为,资本市场的创新为养老金投资提供了工具。刘云龙等(2012)的研究发现:由于人口结构和养老金制度变迁,养老金已经成为继银行、证券、保险之后现代金融体系中的第四大支柱,我国应当通过大力改革养老金制度以推动金融结构优化。张佩、毛茜(2014)认为经济结构性问题是需求不足。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增加了储蓄,使得需求更加不足,加剧了经济结构化的问题,这是养老金融创新发展面临的障碍所在。

三、养老金融市场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数据来源

金融理财市场庞大而复杂,而居民拥有不同学历,具有不同的收入条件、风险偏好、理财意识等,导致居民理财产生差异性需求,进而产生不同的理财行为。这里选取影响城镇居民理财需求的若干因素,通过对实地调研获取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借助EView9、Excel软件,对该因素对居民理财行为的影响程度进行实证分析。

数据来源于2016年7月对无锡市滨湖区居民养老金融的调研问卷。本问卷遵循随机原则,共发放150份问卷,将回收问卷中存在数据不完整或对所有问题选择完全相同的问卷视为无效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后,最终得到97份有效问卷,问卷有效率达到64.67%。

(二)现状分析

根据问卷分析归纳得到的五个自变量年龄X1、学历X2、个人年收入X3、产品期限X4、产品起始金额X5,同时定义因变量Y为二元变量,代表居民是否购买过理财产品或办理过理财业务,取值“1”表示“是”,取值“0”表示“否”。同时对X1-X5五个虚拟变量进行赋值,具体见表1:

将上述变量进行回归分析,通过EView9得到回归分析结果,具体见表2:

统计值的概率Prob(F-statistic)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拒绝零假设,自变量对方程影响显著。根据回归结果,居民理财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显著性和影响程度归纳如下。

1.居民年龄(X1)对理财需求的影响

居民年龄(X1)对其理财需求影响程度,在0.05水平显著,并对居民理财需求有负关系。说明中青较老年人有更大的理财需求,更需要安排其累积的资金。中青年时期的家庭成员稳定,家庭经济收入增加的同时也伴随着花费的增加,例如住房、看病、子女养育开支等,因此,中青年人希望可以通过合理投资理财增加收入。中青年居民抗风险能力强,且投资积极性最高,也最理性,会通过适度的理财投资累积财富。因此,理财产品应更加切合中青年的需求。

2.居民受教育程度(X2)对理财需求的影响

居民受教育程度(X2)其在0.05水平显著,说明学历越高,获取信息越容易及对理财越了解的居民越趋向于购买理财产品。这是由于随着学历的增高,本身对理财认知的觉悟也相对较高,从而获取信息越容易,对理财了解更清楚就越容易根据自己资产状况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由于国家推行延迟退休方案,对于生活质量水平如何保障,居民应该未雨绸缪。居民受教育程度较高者,一般会更早地为自己财富做出合理的理财规划。拥有相关理财知识,善于接受理财新方法新思路,懂得如何理财管理和运用资金,学历高者在以上诸多方面较学历低者占有明显优势。

3.居民收入(X3)对理财需求的影响

居民收入(X3)对居民选择理财的影响,在0.1的水平显著,因子回归系数为正,说明收入与理财需求成正相关,收入越高,一般积累财富越多,需要更多的增值渠道,对理财的需求也越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为居民提供了可理之财。根据国家统计局显示,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幅度较大,到2015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达到了31,195元,快速增长的城镇居民家庭收入使得城镇居民个人理财需求不断扩大。对于高净值人群,金融机构应该推出与之匹配的理财产品,提升其价值。

4.理财产品的期限(X4)对理财需求的影响

理财产品的期限(X4)居民选择理财的影响,在0.1的水平显著,因子回归系数为正,说明理财产品期限对居民选择理财存在重大影响。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居民拥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投资理财,而随着央行的利率下调,理财产品的利率也在下调,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速的下滑,居民的投资更倾向于长期的保本理财。

5.理财产品起始金额(X5)对理财需求的影响

理财产品起始金额(X5)对居民选择理财的影响,在0.05水平显著。理财产品的起始金额对于居民的决策也非常重要,各家银行都推出了名目繁多的个人理财产品,但由于缺乏对客户实际需求差异化、多样化的分析,产品间的差异很小即个性化不足,难易全面满足客户多元化的理财需求。个人理财产品无法与证券、信托等方面实现全新的创新组合。这样,居民对于理财投资工具的选择就比较有限。尽管有少数为中低端客户提供的理财服务和产品,但其收益和流动性尚无法满足大众客户的需求,缺乏个性化,个人理财服务的准入门槛偏高在一定程度抑制了一部分有理财需求的群体。

(三)学历因素的影响分析

为了进一步研究学历影响养老金融的重要程度,此处单独进行数据分析。将年龄作为固定不变的量,从同一年龄段(40-55岁)中随机抽取不同学历程度的受访者,然后将学历和了解程度都量化之后进行回归分析。

表3 抽样数据

经过回归分析,得到RSquare=0.510725,说明在对养老理财的了解程度取值的变动中,有超过一半(51.07%)是由学历决定的。这表明了在40-55岁这个年龄段里的养老群体的学历对其养老理财知识储备有重要影响,可以推测其他年龄段有相似的分析结果。可得到结论:学历在人们对养老理财的了解中起着比较重要而显著的作用。由于学历与一个人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及获取信息的能力有决定性关系,因此为了加强养老理财的普及,不断提高群众的学历和知识水平十分关键。研究数据表明接受高等教育及以上人群对养老理财有详细了解的比率要远超过其他受教育程度,所以应当继续发展高等教育,不断提高国民教育水平。

四、市场潜力分析及应对措施

(一)促进市场细分,不同细分市场提供不同理财产品

由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不同客户具有不同价值,不同价值的客户具有不同的理财需求;同一价值的客户具有不同的购买行为与行为偏好;同一客户在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收入与支出水平;不同区域客户具有不同消费习惯、社会心理因素。市场细分对营销策略的决定就显得相当重要,客户关系管理体系则为商业银行进行客户市场细分与服务定位奠定了基础。商业银行可以按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市场细分。

人口因素: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划分,青年人虽收入有限,但拥有强烈的投资意愿,此类人群或将成为未来的理财业务市场客户主体;中年人一般具有稳定的收入和一定数额的闲置资金,是理财业务的现实客户主体;老年人追求的是资金的安全与增值,大多属于风险规避型,是潜在客户主体。根据不同收入阶段的客户资产状况与风险偏好划分,推出相应的产品与服务。

地理因素:客户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其相应的经济水平、技术条件以及投资观念不尽相同,所以其需求和对理财业务的反应也会不同。因此,金融机构推销方法和手段以及提供的理财产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区分。

行为因素:对客户购买理财产品的动机、客户投资偏好、客户预期、客户购买渠道、客户忠诚度等进行分类,有助于金融机构市场营销机会、针对不同类型客户推荐不同产品、了解理财产品对于客户的满足程度,以便研发和创新理财产品,以及调整资源,利用个性化服务与差异营销策略提升其银行实力。

(二)建立“金字塔”型的业务品种

所谓“金字塔”型的业务品种,这是根据理财金字塔观点提出的模型,其原理是投资人因为职业、年龄、家庭负担、理财期限、理财要求、风险喜好以及风险承受能力的不同,会选择不同的理财方式和产品。最底层较宽较稳健的业务品种面向大众,它是建立理财规划的基石,品种多样,然后随客户层次的提高,中层是年期、风险、回报都在中等水平,由于客户群的减少,业务品种也逐渐随之减少,最后上升至塔尖,顶部较窄,资金杠杆承担风险大,适合较高收入人群。对于中低收入人群,他们就会选择位于金字塔底端,与自己可支配收入相适应的理财产品①理财知识,家庭理财最基础的理财金字塔[EB/OL].新浪网,2014年10月31日.。一般来讲,风险和收益并存。推进商业养老理财产品发展,提高中低收入阶层的代表性和发言权,赋予不同社会阶层参与养老保险政策的决定,让其覆盖面更加广泛。

(三)建立完善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

建立完善的基于个人生命周期和家庭生命周期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实行客户服务的差别化管理,有助于我国商业银行拓展潜在客户、确认目标客户、巩固现有客户、挽留流失客户,提升客户满意度与忠诚度。我国商业银行应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客户信息,通过客户资源整合,建立客户数据库,通过数据库挖掘,清楚地根据客户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家庭收入、学历状况、风险承受能力、理财目标、理财价值观及财务状况等开展综合理财咨询、服务等,并充分挖掘客户在人生每一个阶段的不同理财需求,针对不同客户不同需求实行不同的营销策略,建立一生的合作关系。

(四)引导人们树立积极养老的正确观念

根据调研数据可得,目前人们普遍缺乏养老金融规划的意识以及对风险规避方法的了解,养老储备方式以银行保险,居家养老,养儿养老为主,方式非常较为保守。由于部分居民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尚不了解或者理解不正确,使得有一部分居民对于理财业务近而远之,也有一部分居民理财意识薄弱且缺乏一定的金融知识。商业银行应将个人投资者理财教育提升到战略高度,建立体系的推动机制,充分重视银行业分支机构对消费者理财观念和风险意识的教育,引导客户树立“理性投资”意识,将理财教育融入到理财业务发展的各个环节,对于产品及其相关知识的普及也应通过多种渠道渗透到居民意识教育中,例如:定期开展产品宣讲会、银行主办理财专刊、免费赠送理财业务知识小册等。目前的传统看法普遍将老年人视为待养群体,包括老年人对自身的养老定位也并不积极,积极养老观应该看到老年人这个日益增长的重要群体对整个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②胡继晔.养老金融:未来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J].中国社会保障,2012(10):34-35.。因此政府要引导人们树立养老责任,要在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进行合理配置,同时要加强教育力度,引导人们及早制定并实施养老规划,合理配置自己的养老资源。

五、总结

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占总人口16.1%③数据来源: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面对养老金融这一发展“蓝海”,如何有效对接个人养老及产业发展提出的金融需求,对未来养老金融业务的发展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无锡当地社会老龄化的特质出发,在结合国内外先进理论以及养老金融发展现状之后,对无锡养老金融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着重对养老金融在我国的发展建议和问题对策进行了探究。

现代金融体系中养老金融体量非常大,世界上很多国家的金融市场之所以体系完整、发展顺畅,就是因为有养老金融在支撑。因此,建立和完善养老金融体系,中国资本市场的稳定有序发展,需要有养老金这样的长期资本的支持。再者,发展养老金融也有助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中国几亿老人消费对于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转型和产业升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外,政府应加强监管,严厉打击金融电信诈骗,给中老年人一个健康的投资理财环境。企业除了需要加强养老理财产品的创新之外,还可以在健康管理、财产保障、法律顾问等方面进行服务创新。

[1]无锡市“十三五”人口发展规划 [EB/OL].中国无锡政府网, 2016-10-12.

[2]无锡市养老机构条例(5月1日起正式施行)[EB/OL].中国无锡政府网,2015-4-22.

[3]2016年无锡人口增长率,无锡人口净流入统计[EB/OL].中国无锡政府网,2016-9-1.

[4]对《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锡政发〔2014〕152号)等文件的解读[EB/OL].中国无锡政府网,2015-2-16.

[5]理财知识,家庭理财最基础的理财金字塔 [EB/OL].新浪网, 2014-10-31.

[6]胡继晔.养老金融:未来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 [J].中国社会保障, 2012,(10):34-35.

尹诗曼,女,浙江金华人,江南大学会计学专业学生;

张鑫,男,浙江绍兴人,江南大学会计学专业学生;

史茜,女,江苏南通人,江南大学商学院讲师,工商管理硕士,研究方向:公司治理和财务管理。

F832.5

B

1008-4428(2017)03-90-03

猜你喜欢

无锡市无锡理财产品
无锡一棉
无锡确定11月1日为“无锡企业家日”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无锡
从一道新的无锡市中考折叠试题谈起
由2016年无锡中考17题说起
非保本理财产品
保本理财产品
非保本理财产品保本理财产品
非保本理财产品保本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