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的唱法探究

2017-04-04

时代农机 2017年10期
关键词:美声唱法唱法声乐

赵 芳

(辽阳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辽阳 111004)

高职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的唱法探究

赵 芳

(辽阳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辽阳 111004)

近几年来,关于怎样把“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融入高职声乐教学中,成为了高职声乐教学的重要课题。因为这样既符合学生特点,又提升课程质量。通过研发三种唱法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它们的内涵、联系和不同,旨在提升高职声乐教学视野,改善内涵建设,科学的提高教学质量。最终目的是为培养对社会有用的声乐人才。

高职教育;声乐教学;三种唱法

演唱被称为三种唱法,包括美声、民族、通俗唱法,它们存在着共通点,比如都是利用人体器官来完成发声,所有技巧都离不开呼吸,并且通过正确的技巧进行发声,从而达到了传递内心情感的目的。

1 三种唱法的联系与区别

(1)种唱法的联系。①声乐是一门艺术,把情感通过声音和语言传递给了观众;②三种唱法虽然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但它们有着许多共通之处,它们都是属于声乐门类,追求的目的是一致的,使语言形成了音乐放到了舞台表演中,连接了表演者和观看者的情感;歌唱者通过后天学习科学的歌唱技巧,比如打开喉咙,可以疏通呼吸的管道,当声音置于一个高位时,投入了自己丰富的感情演唱出来的歌曲一定会气息稳定、流畅,其次横隔膜会推动呼吸,要深深地吸气,得到气息的支持,声音受共鸣腔体的共同作用。

(2)三种唱法的区别。①呼吸对比。各种技巧都离不开呼吸,呼吸方法是否正确是完成歌唱质量的直接原因。通常,呼吸有横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胸腹式联合呼吸法。美声唱法使用横式腹式联合呼吸法,通过尽可量深深地吸气而缓慢,使得气息流畅、饱满,呈现出高音、高音部分浑厚、强的控制力,找到声音的支点,此时歌曲会有丰富的表现力;民族唱法使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通过“气沉丹田”,把气吸到腹腔,尽量吸得越深越好,小而灵活的动作,会放松对喉咙紧张感,缓解顶气等现象;通俗唱法使用横式呼吸法,除了歌曲需要高强度的发声时,其他情况气息吸得浅,容量少,通过正确、自然地吸气,平稳、均匀、有控制的呼气,改善音色,把握力度和柔和的的平衡,使得吸气部位提高,呈现出容量发声柔和;②发声对比。三种唱法发音的区别在于使用真假声的比例不同。美声唱法发声注意,发低音时不能全用真声,发高音时不能全用假声,换句话说,美声唱法主要是混音唱法,真假声按歌曲的需要进行分配,直到混声效果是流畅、通透、圆润、饱满;民族唱法的发声主要是真音演唱,高声区时加入一部分假声,声音听起来明亮、靠前,感受的是音色圆润,吐字清晰,声情并茂;通俗唱法的发声大部分自然发声,没有特定的模式。了解和熟悉科学发声方法的共通规律基础上,寻找并升级声音的个性及特色,判断声音的美感在于“求异”而不是“求同”;③共鸣对比。美声和民族唱法相同之处在于歌唱者利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带出声音。美声唱法通过整体共鸣结合自己的声音来达到宽、洪、粗的共鸣效果;而民族唱法利用局部共鸣,在共鸣腔管的使用上要细一些,短一些,要求气流量也少,使声音通畅甜美;通俗唱法对共鸣要求不高,只要适度地打开共鸣器官,在共鸣腔中声音得到放大,避免声音听起来“白”和“扁”,而是纯正的、圆润的、饱满的自然音色;④语言对比。美声唱法注重声音,用声带字,首先腔圆,声音统一,声音听起来均匀流畅,共鸣色彩,遵守咬字吐字发音规律;民族唱法用到了戏剧的方法,要求吐字要清晰,咬字要准确;那吐字和共鸣的关系呢?“以字领腔”“字正腔圆”八个字,准确传达了美声唱法的艺术效果;通俗唱法非常接近口语化也没有过分要求字正腔圆或者如何规范字头字尾的口型、是否咬住字形,使人听清歌词就可以了,不需要多余的、夸大的口型,主要体现自然地说话,传达出歌唱者对演唱作品的情感。

2 三种唱法在高职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注重美声和民族唱法,而且通俗唱法开始被接受。通过理解歌曲作品的内涵、风格,并进行范唱多种类型的歌曲,为了让学生了解标准的声音概念和科学的发声技巧,学会在实际中应用理论知识。实际上根据学生入学时水平高低不等的情况,学校采取了多种方式改善现状。比如入学初期,一般情况下,学生统一演唱方法,使学生首先理解唱法基本理论,其次授课模式采取多种形式并结合学生自身特点进行教学。

(1)一对一授课模式,教师实行一对一的教学方案。教师对一个学生教学,他们拥有好嗓音,过硬的基础知识。通过深入的研究音色、乐音体系等乐理知识,学习并运用三种唱法的技巧,反复练习,关键不仅是要掌握三种唱法,更重要的是科学的运用演唱技巧,能够找到自己声音特点达到个性化,从而成为拥有并使用专业技能的歌唱者。

(2)小组授课模式。教师对一组学生教学,他们的目的不是成为专业的歌唱家,因为嗓音和声乐基础较差,而是主要培养他们的教学能力,从而使学生既会自己唱歌,又会指导他人唱歌。教学中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实施分组授课,包括性别或者程度等,通过相互学习,找到自己不足的地方,发现别人长处,而且通过老师指导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到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处理作品的能力。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拥有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改善教学能力做准备。

(3)集体授课模式。教师在全班同学面前授课,通过合唱的方式,在合唱过程中,发现一些共同存在的问题,讲解歌唱技术的要领、难点,通过教师点评并解决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建议和要求;或者选择少数学生做示范,成为“导航者”,经过对理论的理解和转化进行歌唱;或者在网上欣赏作品,上大剧院观看演出和参加主题讲座等;通过观摩,自己亲身演出,参加谈论等来加深学生对声乐理论的深入理解,从而能在未来的工作中学以致用。

(4)演出实践课模式。教师实行体验式的教学模式。通过在舞台上演出,进行声乐课考试,学生成为导演,自主编剧,搜集符合舞台效果的服装,音乐和灯光背景等。当演出结束时,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给予点评、建议和解决方法。还可以举行校内或者校与校之间的文艺汇演、声乐比赛等。从长远来看,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更注重实践,因此高职声乐教学实行的实践课的教学模式,将理论联系实际,教师通过指导体验活动过程中,一方面发现自身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而学生可以反复强化声乐理论知识,学习教师在指导过程中知道技巧,如何把知识更清楚地传达给不同的学生。

在高职声乐教学中,采用集体授课模式,小组授课模式,一对一授课模式,实现了教学结合体验活动,冲破了原始的、单一的一对一的授课模式,为学生创造了尊重差异,发展个性的平台。

3 关于声乐教学的思考

规范和统一科学的声乐教学,是改善声乐教学水平的重点。因为研究声乐教学和研究其他学问相同,是客观的、严谨的。研究声乐教学的活动中,会出现许多各种复杂的问题,如果希望采取一种方案解决所有教学问题,会导致原来的问题更加复杂、模糊。目前我国在声乐教学艺术研究方面不深,过分的对已有的教学经验重复沿用,这样对解决问题的核心与本质形成了忽略,实际上,教学经验是核心课程的补充,忽视核心知识点的深度,而扩大教学技能经验的效用,会使声乐教学偏离正确的思路。因此,教师需要的是深度研究声乐理论知识点,掌握知识的内涵,有效提高声乐教学质量。

[1]覃冬春.高师声乐教学唱法之比较研究[J].艺术教育,2008,(4).

[2]佟琳.谈通俗歌曲演唱的技巧及舞台表现力[J].音乐生活,2010,(8).

[3]那宇.浅谈声乐教学的模式与格局[J].艺术教育,2009,(5).

赵芳,主要研究方向:高职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美声唱法唱法声乐
频谱分析在美声唱法教学中的应用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唱法、口法、声口与“叶堂唱口”
研究美声唱法发展史对美声学习的启示
谈声乐教学中的轻声唱法
跨界唱法的春天——对谭晶参加《蒙面唱将》的思考
当代美声唱法教学多元化模式的思考
流行演唱元素在美声唱法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