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校内实训课程与校外企业实践有效结合

2017-04-04赵秋植

时代农机 2017年10期
关键词:模具校企实训

赵秋植

(吉林化工学院,吉林 吉林 132102)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校内实训课程与校外企业实践有效结合

赵秋植

(吉林化工学院,吉林 吉林 132102)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我国教育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提升,教育不仅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还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的关键环节。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是传统专业,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促进提高我国模具专业校内实训课程与校外下企业实践的有效结合,是促进该专业发展的重点战略。通过文章的讨论,笔者主要讲述了在我国校企合作的发展现状,并分析了模具专业校内实训课程与校外下企业实践有效结合的方式。

模具专业;校内实训;校企合作;结合

模具专业是一门要求对材料、机械原理、多种加工方式等相当了解的专业。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通过智能人才市场的统计,招聘企业对机械、产品设计类人才的需求一直名列前茅,对模具设计人才的需求更是居高不下,因此培养更多模具专业的人才,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模具专业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职业素质,面向制造行业,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以及后期管理的高等技术型人才,因此动手实践是该专业的主要教学方式,只有在实践中,学生才能熟练地掌握制造方法。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坚持以培养学生全方面发展为主要教学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提升为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建立一套完善的校企合作方案,从而促进学生专业水平的提升。

1 实训课程与校外下企业实践发展现状

在当下,大部分西方发达国家都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因而积极开展大量的校企合作教学方案,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例如:由美国教育家提出的“合作教育模式”,指的是学校主动聘请具有专业代表性的岗位学者,并且成立专业委员会,按照专业不同的需求,从而明确教学目标,在长期的教学中,总结学生发展规律,将相近的实训课程归纳在一起,形成一个完善的教学板块,与教师共同完成实践教学的相关任务。在新加坡,就存在着“工厂教学”的教育模式,主张让学生进入实际的工厂环境中,通过实际的生产环节,让学生能切实体会到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提升。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可以弥补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的缺陷,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转为实际生产能力。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就业为教学导向”的思想依然成为大多数高职院校发展的核心内容,因此校企合作,在模具专业的教学中便是最主要的教学方式。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因此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例如:缺乏久远的建设规划、校企双方合作出发点模糊、教学管理紊乱、课程考核机制不健全等。

2 校内实训与校外下企业实践结合分析

2.1 含义

校内实训与校外企业的实践相结合,主要是学校与企业建立一种合作模式,从而能一起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理论与实践两手抓、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校企合作不仅能满足学校“以就业为办学导向”的教育思想,还能保证学校能时刻紧跟工厂的用人需求,有充足的人才资源来保证生产力的提高。

2.2 建设内容

(1)制定建设规划。制定建设规划在校企合作中具有指导性意义,是后期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因此在制定规划时,校企双方都应该明确自身需求,从而保证规划的完整性。制定符合企业利益需求的校企合作计划,深入开展校企一体化办学,实施资源共有、人才共育、成果共享的教育体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企业与院校进行探讨,制定相关的合作计划,划分各自责任,细化教学内容,校方应给学生提供专业课程的讲解,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在实训中,企业要提供专业实训技能的讲解,提供实训的环境。只有在有规划的前提下,才能更进一步地提高校企合作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采取利益驱动。只有在具有相同利益的条件下,校企双方的合作才能走得更远,这就表明了,合作要以利益作为驱动,才能更好地保证校企合作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一般来说,企业负责招揽模具制造订单,部分零部件由学生进行加工,生产所得利益在学校、企业、学生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企业占60%,学生占30%,学校占10%的分配模式。在制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节省企业的开支,还能促进学生技能的提升。同时,可以以大学生自主创业基地为重要依托,根据实际发展情况,鼓励当地企业在学校建立分公司,与此同时,政府也应该提高对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视程度,在资金等方面提供援助,帮助高职院校建设具有实际生产意义的实训基地。

(3)校企双方管理。管理是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校企双方的合作中,也要对学生的教学进行管理,从而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例如在模具制造生产过程中,由于制造过程存在一定复杂性,在这个过程中,会存在危险性,常常会因为学生的操作失误等原因,最终导致学生的身心安全出现一定风险。因此,校企双方要建立相关管理部门,对责任承担进行讨论与定夺,用以满足校内实训课程与校外企业实践的完美结合。

(4)校企同考机制。考核是判断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关键手段,在模具专业的校企合作中,考核也是至关重要的内容。可采用“四评两结合”的考核方式,其中四评指的是:学生自评、学生小组互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两结合指的是:过程考核与测评考核相结合、学校考核与企业考核相结合。以这种全面的考核方式,来判断学生的发展情况,从而保证学习能力的提升。

3 结语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展了各种教育模式的改革,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发展,在初步实践中获得了一定的成就。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普通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满足当代学生的发展,更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校企合作成为了大部分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模式,在校内进行实训课程,在校外企业进行实践,不仅能完善高职院校专业实训资源的共建与共享,还能充分发挥企业的教导功能,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企业生产力的发展,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

[1]闫靖,谭征,蒋杉杉,等.校企合作共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探索与实践——以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为例[J].物流技术,2016,35(4):180-183,192.

[2]黄幼岩.校企共建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长效机制研究——基于利益博弈的视角[J].职教论坛,2012,12(18):82-85.

[3]王宇川,李伟,李闯,等.基于校企合作、协同创新的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的衔接与融通的研究与实践[J].教师,2015,15(26):104-105.

[4]李天鹏,王竞,周大翠,等.高职车辆专业校内实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车辆专业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2):122-122.

[5]田刚.校内实训为主、校企合作为辅的物流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探讨[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27(4):70-72.

[6]杨柳青,汤峰,阚萍,等.基于校企合作实践的汽车专业校内实训中心建设模式构想[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3(1):85-90.

[7]徐海祥,施帅,李志方,等.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初探——以江苏农牧学院省级实训基地食品加工实训中心为例[J].农产品加工(下半月),2016,13(10):86-88.

[8]李胜.基于工学结合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初探——以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动漫专业为例[J].新余学院学报,2014,19(3):107-109.

赵秋植,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模具校企实训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模具制造》月刊2020年订阅通知
第十三届Asiamold广州模具展盛大开幕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擦擦模具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模具制造中高速切削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