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贷施教
——大学生“校园贷”风险的心理探究与应对策略

2017-04-04

时代农机 2017年10期
关键词:校园贷贷款校园

高 杉

(上海电机学院 电子信息学院,上海 200240)

因贷施教
——大学生“校园贷”风险的心理探究与应对策略

高 杉

(上海电机学院 电子信息学院,上海 200240)

新形式下大学生“校园贷”日趋严重,从大学生心理角度深入探讨“校园贷”的内在原因,从而提出应对策略方法,对于抵制“校园贷”,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校园贷”;大学生心理;因贷施教

1 “校园贷”现状分析

高校深受社会变革所带来思潮变化的冲击,是社会变化的风向标,在新兴的互联网金融理财行业推动下,“校园贷”这种针对大学生的网络平台在近两年悄然“走红”,并迅速侵袭高校学子。“校园贷”又称大学生网络借贷,主要指一些面向在校大学生并在网上实现借贷业务的网络贷款平台,其中借入者和借出者均可利用这个网络平台,实现借贷的“在线交易”。当前,大学生因参与“校园贷”引发的不良事件层出不穷,而“校园贷”也往往披着各种各样的“马甲”:“不良贷”、“高利贷”、“多头贷”、“传销贷”、“刷单贷”、“裸条贷”、“培训贷”等等,让大学生难以分辨。“校园贷”与传统借贷相比,具有门槛低、零首付、额度大、放款迅速和快捷方便等优点,同时也存在信息审核不严、高利率、高违约金等风险,并会进一步衍生暴力逼债、高利贷、非法经营、交易欺诈等违法违规问题,必须加大防范力度,规避相应风险。

2 大学生“校园贷”心理原因探索

大学生“校园贷”,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源自大学生心理原因。通过调查分析,主要有以下三类:

(1)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由于个体对自我评价不当而产生的一类消极的心理体验,它具体表现为敏感多疑、逃避集体等行为,这种心理广泛存在于大学生群体中,对健康成长极为不利。阿德勒对自卑感有特殊的解释,称其为自卑情结。他认为这是一种个人认为自己或自己的环境不如别人的自卑观念为核心的潜意识欲望、情感所组成的复杂心理。大学新生初入校园,从高中时相对封闭的环境进入一个广阔的空间。来自偏远地区的经济困难学生与来自沿海发达城市学生从生活环境到消费水平,再到见闻见识、处事方式等等都产生了一定差距。大多数前者在强手如林的大学里,发现自己原来在中学时代品学兼优、艰苦朴素的优点淹没在周围同学棋琴书画样样精通等综合素质的优势中,因此对自己的智力和能力产生了怀疑,对未来发展陷入迷茫,自卑心理滋生成长起来。

阿德勒还认为,自卑情结指一个人由于不能或不愿进行奋斗而形成的文饰作用。因为物质生活的匮乏与缺失,这类大学生需要一定的资金弥补自己的不足,而“校园贷”快捷、方便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正好起到了这个作用。于是部分人放弃了个人奋斗而选择了贷款方式。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大学生校园贷款的主要用途是更换手机以及购买乐器、电子产品等。进一步交流沟通得知,这类学生内心深处往往具有一定的不自信感,认为通过这种外在“包装”方式,可以更好融入周围同学之中,融入到大学生活中来。

(2)攀比心理。攀比在心理学上被界定为中性略偏阴性的心理特征,即个体发现自身与参照个体发生偏差时产生负面情绪的心理过程。导致大学生攀比心理有多方面原因,如家庭错误引导、大学生攀比心理的“群体效应”、社会大环境导致跟风盲从等等。攀比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对自己和周围环境的理性分析,只是一味地沉溺于攀比中无法自拔,对人对己都很不利。

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攀比心理主要体现在物质上的攀比。相比于中学时代,大学生的花费涉及范围更加广泛,内容更加复杂。可是有些大学生为了追求更高层次的物质生活水平或者满足自己的虚荣心,随波逐流,认为别人有的自己也要有,导致自己日常生活开支的增加,超出了家庭、学校和社会上的所提供的消费额度,所以不得不寻找其他的方法。相对于奖学金、勤工俭学等途径,“校园贷”只需提供身份证、学生证等证件就可以轻松、快速得到数额不等的贷款,这种贷款方式深深吸引了大学生的目光。不容否认,这其中有“校园贷”在宣传过程中的误导和虚假宣传,但更主要的是大学生本身的自制力相对较差,不能够合理的规划自己的日常消费,从根本上为“校园贷”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这种轻松得来的金钱很容易使大学生得到“钱来得容易”的暗示,从而刺激大学生超前消费、过度消费。

(3)求新求异心理。大学生作为最具活力的一群年轻人,喜欢接受新鲜事物,勇于尝试。一部分大学生消费时喜欢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效果。甚至有的学生喜欢用“非主流”的方式展现个人财力。“校园贷”作为一种较新型的贷款方式,对这类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他们有的并非资金缺乏,仅仅是想尝试体验一下这种方式而已。

3 防范“校园贷”应对策略

面对新时期大学生“校园贷”日趋严重,高校应该利用主题班会、宣传展板、微信平台等多媒体、多平台对“校园贷”的风险与危害进行专项教育,增强学生的防范意识,明晰“校园贷”的实质,避免盲目的借贷行为,坚决抵制不良贷款。除此之外,多与学生交流谈心,及时掌握学生校园贷款信息,对已经贷款的学生从心理角度入手进行分析,避免存在只要发现学生有这种行为就批评教育的定式思维,从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的角度出发,引领他们健康成长,为他们保驾护航。

(1)对于因自卑心理而贷款的学生,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避免过低与消极的评价。应鼓励多看到自己的优点,增强勇气与自信心。不要因为某些缺点的存在而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不能因为一次失败而以偏概全,认为自己离成功很遥远。建议学生多与老师同学交往,增进友谊,开阔心胸,放下压力,享受大学时光。

(2)对于因攀比心理而贷款的学生,合理指导其进行纵、横两个维度的比较。纵向比较是指自身与自身的比较。积极引导学生以进步的心态鼓励自己,完善自己,多与自身比较,与昨天比较,点滴积累,由量变到质变,从而达到长期的进步。横向比较是指个体与周围其他人的比较,但避免单纯进行物质比较,树立“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习惯。鼓励大学生多学习周围同学的优点,取长补短,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3)对于因求新求异心理而贷款的学生,应该劝勉其深入了解各种贷款方式的本质,增强思考问题的深度与广度,避免盲目冲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与价值观。

因贷施教,从深层次找出大学生“校园贷”的心理原因,以便对症下药,让学生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其风险与危害,从而坚决抵制“校园贷”,阳光健康地度过大学校园生活。

[1]赵剑莉,魏继业.新形式下辅导员如何应对“校园贷”[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74.

[2]孙斐斐.大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及调试方法[J].社会心理科学,2010,(4):94-97.

高杉(1987-),女,硕士研究生,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校园贷贷款校园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从众心理对大学生“校园贷”的影响浅析
厘清“校园贷”潜在风险:大学生当心跌入人生陷阱
贷款为何背上黑锅?
论我国“校园消费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大二学生被“校园贷”夺命
还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