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17-04-04苏再军黄艳香

时代农机 2017年10期
关键词:邵阳机电教学方式

苏再军,黄艳香

(1.邵阳学院 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湖南 邵阳 422000;2.邵阳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 邵阳 422000)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苏再军1,黄艳香2

(1.邵阳学院 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湖南 邵阳 422000;2.邵阳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 邵阳 422000)

针对当前《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机电一体化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提高学生基础及专业水平、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方式、优化考核方式等方面对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改革;教学方法;考核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是机械本科专业机电一体化方向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本课程覆盖的知识面广,综合性、工程实践应用性极强,学好该课程可以全面掌握机电一体化方向的理论及应用实践能力,对培养机电一体化方向应用型人才意义及其重大。国家近期发布的《2017年工业转型升级资金项目指南的通知》指明了包括机器人智能工厂、物联网、智能家电等和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领域紧密联系的中国制造2025重点支持方向,新技术的发展需要新的人才支撑,但由于《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内容很难被学生掌握及应用,所以课程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因此,综合中国制造2025新形势下机电一体化方向的培养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该课程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进行改革求新,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1 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1)学生基础及专业水平较差,课程内容多,难度大。近年来,扩招导致学生基础及专业水平较差,部分学生弄不清机械结构图、电气接线图原理,对控制基础及控制线路更是摸不清头脑,如静态/动态分析、单片机控制、PID控制、PLC控制等。然而,学习《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需要学生全面掌握《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电传动控制》、《液压与气动》、《单片机》、《微机原理》、《PLC控制》、《工程测试技术》、《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等专业课程的内容。由于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太多,造成该门课程理论性强,尤其是控制部分理论分析环节较多,加大了课程难度。长此以往,学生对该课程产生了惧怕心理。

(2)教学方式、方法落后。目前,随着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开展,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有了明显地提高,但上课缺乏互动环节,教学方式不能因内容而异。《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是一门系统专业课程,怎么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从而快速理解吸收知识点,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因内容而异的采用上课提问、讨论、辩论及PBL(基于问题的学习)等互动环节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程学习状态,并在互动环节中学会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分析、设计能力与技巧;通过经验总结分析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迅速提升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然而,由于这些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开展仍有一定难度。

(3)考核形式单一。目前,《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的考核方式仍然采用传统的卷面考试加平时表现(如作业、课堂问题等)的方法评判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理解程度。然而,这种考核方法会使学生错误的认为:考试目的是及格,而不是学到多少知识。学生靠考前突击死记复习题,考后又全忘掉。因此,这种考核形式本身存在很大的问题,不能体现学生的实际理论、实践应用及创新能力。

2 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1)提高学生基础及专业水平,优化教学内容。针对部分学生机械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不能很好掌握的困难,通过老师根据课程内容有针对性布置课前预习题、课后复习题的方式,并把预习题及复习题完成程度作为考核计入总成绩,督促学生利用课后时间理解吸收本课程的知识点,并不断提高学生的基础及专业水平。此外,针对本课程内容多、难度大等问题,在本专业培养目标指导下,对该课程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分解,优化了教学内容:删减控制基础、测试基础、单片机原理等部分讲解内容,把这些内容放到课后要求学生复习巩固;增加系统总体设计、动态特性、机电有机结合分析与设计等部分内容的讲授比重;并从系统性大角度给学生展示设计过程,让学生的基础及专业水平得到提高。

(2)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在新工科背景下,以理论与实践工程应用教学为根本点,根据该课程内容的特点,大力开展因内容而异的多媒体、课堂分析讨论、案列教学、现场工程教学等多种方法结合的教学活动,通过老师的学习竞赛把这些方法引入课堂。并大力推荐使用新型PBL教学方式,老师以每章的主要知识点为核心,通过提出几个大问题串联起来,对学生不设置过程要求,只进行适当引导,由学生自由发挥。在课后由学生自己分组,细化问题,并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务,然后分组集中讨论分析。老师对各组的计算分析过程及结论集中讲解,并分析总结问题,最终完成问题的解决方法。实践表明PBL教学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学习效果。

(3)改革考核方式。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课程的主要知识点,达到该课程的培养目标,而考核是评估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点程度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根据目前考核方式的不足及课程特点,改革其考核方式,采取以实践动手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结合理论分析及应用的考核办法。《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考核方式采用理论成绩、创新能力成绩、实践应用成绩及平时评价成绩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价,这四者的比例为 3:3:3:1。

3 结语

经过对两届学生的教学改革实践,发现通过提高学生基础及专业水平、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方式、优化考核方式等方面对《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1]张建民.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张丽秀,张珂,吴玉厚,等.高校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338):89-92.

[3]袁健,朱龙英.基于CDIO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考核方法改革的探索[J].中国地质教育,2010,(2):18-20.

[4]袁健,朱龙英.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J].城乡教育,2014,(31)6:214-215.

[5]包从望,刘永志,江伟,等.基于项目结合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教学研究[J].高教学刊,2017,(10):58-59.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2017 JG29。

苏再军(1981-),男,博士后,高级工程师,讲师,主要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及工艺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邵阳机电教学方式
邵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觉化设计与开发
邵阳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作品选登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单圈图的增强型Zagreb指数的下界
邵阳三一工程机械与零部件再制造工程项目开工
简述机电自动化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高速公路站级机电维护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机械制造过程中机电自动化的应用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