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种植中抗病技术的分析

2017-04-04张应莲

时代农机 2017年10期
关键词:立枯病染病抗病

张应莲

(湖南省保靖县迁陵镇农技和农村合作经济服务站,湖南 保靖 416500)

水稻种植中抗病技术的分析

张应莲

(湖南省保靖县迁陵镇农技和农村合作经济服务站,湖南 保靖 416500)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但当前我国各粮食种植区普遍存在水稻染病的情况,阻碍了粮食的正常生产。基于此,文章首先从选种、育苗、栽培三个角度阐述了水稻种植中基础性的抗病技术,其后重点针对水稻纹枯病、水稻稻瘟病和水稻立枯病三种病害提出了针对性的抗病技术策略。

弯孢霉真菌;水稻稻瘟病;水稻立枯病

近年来,水稻病害问题频发,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粮食产量和农民经济收入。对此,如何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如何研究出高效可行的水稻抗病技术等问题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普遍关注。所以有必要对水稻种植中的抗病技术进行分析研究,推动水稻种植工作的科学安全发展。

1 水稻种植中的基础性抗病技术

(1)选种中的抗病技术。科学选种是水稻抗病的基础,也是有效预防病虫害、实现水稻质量和产量双丰收的根本保障。所以,购买种子时首先要选择正规的商家,并检查种子外包装有无破损;其后再对种子进行仔细观察,如发现有颜色发黑的种子出现,即表明该种可能感染了弯孢霉真菌,应立即停止购买,以防种植后将病害传播给其他种子,导致大规模的稻曲病发生,降低水稻种植的成活率。

(2)育苗中的抗病技术。育苗即通过培育促使种子发芽形成植株,首先应仔细观察种子的生长情况,选用长势较好、未发生病害的种苗进行栽植,以提高水稻种植的质量;其次要保证水稻种植田土质疏松柔软,以保证幼苗能正常呼吸、扎根和发芽;最后还应注意施肥和浇水的次数和用量,切忌水分用量超标,以避免种子因土地过湿而出现病害或腐烂的情况。

(3)栽培中的抗病技术。水稻的生长栽培过程很长,在此期间为了防止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同时也为了保证水稻的养分充足,应做好除草和适量的农药喷洒工作,以避免害虫在杂草中滋生,对水稻的健康顺利生长造成影响。

2 水稻种植中的针对性抗病技术

(1)针对水稻纹枯病的抗病技术。水稻纹枯病是一种发生于稻秆和稻叶的常见疾病,又称花脚杆、烂脚杆。水稻染病前期表现为水面附近的稻秆及稻叶上可见水渍形状的圆形斑点;到了染病中后期,那些圆形斑点将逐渐扩大,并伴有乳白色的菌丝出现,直至转化为褐色的菌斑。究其原因,主要是水稻种植者未严格按照栽植标准进行栽培,使得稻田氮肥过量或水分不足。对此,水稻纹枯病的抗病技术可从以下两点进行:①要严格进行田间管理,按时灌溉、合理施肥,从栽植方式上杜绝真菌的形成,实现病害菌残留的最小化;②还要进行适量的农药喷洒,通过药物干预杀灭有害菌。例如,某水稻种植者为了治疗水稻纹枯病,选用井冈美素A可湿粉剂进行喷洒治疗。该种植者预先通过调查计算得出稻田的病情指数为6.01,然后应用6%浓度井冈霉素A可湿粉剂进行了每十天一次、共四次的农药喷湿工作。经治疗后,稻田的水稻纹枯病情况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病情指数成功降至2.16,实际治疗量高达86%以上。

(2)针对水稻稻瘟病的抗病技术。水稻稻瘟病又叫做叩头瘟、火烧瘟,如果水稻感染此类病害,很可能导致染病稻田的产量锐减一半以上。当水稻进入抽穗期时,如果发现稻节处布满小斑点,即提示水稻发生了稻瘟病。随着时间的推移,稻节上的斑点将逐渐扩大并蔓延开来,使稻节发黑断裂,最终使得稻穗枯萎衰败。引发稻瘟病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由水稻长期缺少太阳照射,加之环境内空气偏湿造成的。所以,水稻稻瘟病的抗病技术首先要从根源入手,通过合理密植对水稻的株距进行适当调整,保证各植株接收到充足的太阳光照射;其次要加强肥水管理,注意氮、钾、磷肥相互配合、有机肥与化肥相互配合,以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最后,还需要通过化学方法杀死稻田中的稻梨孢,现阶段通常选用浓度为20%的咪鲜胺兑水进行农药喷洒,可根据病害严重情况将有效农药用量调整为150g/hm2或210g/hm2,喷洒2~3次即可有效降低稻瘟病的危害。

(3)针对水稻立枯病的抗病技术。水稻立枯病多发于水稻的幼苗期,当稻苗染病时便会发黄弯曲并生长缓慢,使得其抗病能力大大降低,此时环境中如有其它病菌存在,则很容易会并发多种水稻疾病,继而影响到水稻的成活率。低温是诱发此病害的主要原因,所以水稻立枯病的抗病技术应从温度入手,以预防为主实施“前保——中控——后炼”的病害防治管理办法:“前保”即水稻出苗前做好保温工作,加强苗床的防寒、通风工作力度;“中控”在水稻出苗期至三叶期进行,将温度持续控制在25℃左右;“后炼”即三叶期后揭膜通风,通过人工干预锻炼稻苗的抗旱能力,继而减少稻苗发生立枯病的几率。

3 结语

总而言之,要想实现水稻的无病高产,就必须严格进行水稻的田间管理,将抗病技术贯穿于水稻的整体生长过程之中。分析可知,通过研究科学进行选种、育苗和栽植工作,并对立枯病、稻瘟病等水稻常见病害的发病原因和感染现象进行分析,将基础性抗病与针对性抗病相结合,能有效地对病害进行防御和治疗,促使水稻茁壮成长,继而实现水稻的高质量丰产。最后,希望文章对日后的水稻种植工作有所帮助。

[1]刘开泉,梁盛,童仁锟.抗病技术在水稻种植中的应用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5,35(18):14.

张应莲,主要研究方向:水稻种植。

猜你喜欢

立枯病染病抗病
偶感
我国小麦基因组编辑抗病育种取得突破
人口总数变化的比例进入潜伏或染病群体的年龄结构传染病模型及稳定性
均匀网络上SIR模型三种不同逼近方法比较
青海云杉的生长习性及叶锈病、立枯病的防治
bZIP转录因子在植物激素介导的抗病抗逆途径中的作用
爱 情
葡萄新品种 优质又抗病
水稻立枯病防治技术
2007年上海生物高考卷部分遗传题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