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

2017-04-04

时代农机 2017年10期
关键词:旅游业城镇化旅游

陈 宁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72)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

陈 宁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72)

随着国家城镇化的不断深入,会出现更多的新型城镇化,它主要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具有生态和谐、城乡统筹发展以及产业联动的特点,给乡村旅游带来了新的发展观念。在探索乡村旅游业发展对新型城镇化发展作用的基础上,文章重点分析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新型城镇化;乡村旅游;促进作用;问题;策略

1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旅游的关系

与传统观念上的城镇化比起来,新型城镇化更加注重绿色环保、城乡统筹以及综合发展等方面。它的重点是促进城镇化的整体质量,从而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将以往重点放在土地上面的方向转移至重视人的改变。

目前对于乡村旅游的定义,并没有明确界限。顾名思义,乡村旅游主要是以当地活动为主,通过乡村独自具备的淳朴生活、农产业与优质环境等资源,为城市观光者带来从未有过的体验,如打造娱乐、休闲、购物等活动。乡村旅游业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三点:①是具有乡村性,该性质是乡村旅游方式的最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原始劳作、乡村原生态环境、古老的文化及乡村特有的生活样式等;②是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和城镇建设相结合,其主要是以乡村旅游为导向,与传统农村方式不一样,它除了保有传统农民与农村的生存环境,还将更多的农业、工业以及服务业等引进来,是当下城镇体系建设中主要的一部分;③是具有文化性,这一点是乡村旅游构成的核心,因为具有着历史悠久的文化,能吸引更多的观光者到来,同时促进更多的产业发展。

可以说,因为不同文化的存在,使乡村得以不断发展,也会促使其内涵更加丰富,展露出更多乡村文艺特征,如规模、活动以及文化等。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会促使新型城镇化速度的增加;同时,新型城镇化的快速进程也会对乡村旅游有所影响,因此两者间有着相互促进的作用。目前的新型城乡化,讲究的是以城带动乡,然后扶持乡村农业发展,共同打造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之间共同持续发展。

2 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乡村旅游的新要求

新型城镇化是未来发展的新方向,有着良好的趋势,在城镇化的建设中,要求经济和环境能做到和谐发展,促进产业与城镇之间的良好关系,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相互融合,不可出现过度冲突,因为这些关系的存在,给乡村旅游发展带来了新动力,同时也提出了新要求。

乡村旅游在以往的发展中,因为只在乎旅游项目的推广,而未将其放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加以考量,由于单方面的注重经济效益,忽略了社会及生态要求,且在人文素质方面,也未加以重视,因此造成了乡村旅游重复建设、经济投入大以及周期短的现象出现,无法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可见,新型城镇化对乡村旅游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所以,在打造乡村旅游发展项目时,应基于新型城乡背景下,全面统筹,进行科学有效的规划与建设,避免单纯为了利益而打造不合理的项目或是产品。同时,通过乡村的发展,将全体村民的素质提高到一定高度,改变人们以往的观念,完善当地的基础设施,带动农民朋友走向现代化社会,从而达到增加当地居民收益,全面现实和谐稳定发展的目的。新型的城城镇化背景下要求乡村旅游的发展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实现优势互补的作用。

3 乡村旅游业发展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1)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是实现城镇经济产生集聚效应的重要手段。旅游业作为目前第三产业的代表,有着综合性强、关系密切以及产业链长的特点。现代化的乡村旅游业已经开始进一步渗透到相关的诸多行业中,开始形成了一个宽泛的旅游产业集聚群。旅游行业的发展让企业开始围绕着核心的吸引物产生产业集聚效应。在乡村中需要满足游客的食、住、行等多方面的购物需要,乡镇的外围需要围绕着这些企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不同的旅游产业产生集聚效应都会让乡镇旅游行业形成一个完整的旅游产业,包括产品的提供者、客户以及销售宣传渠道等等专业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所以,乡村旅游行业的发展可以为乡镇企业的发展产生产业的集聚、积聚大量的资金、积聚一定的人口,最终实现城镇化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在旅游行业带动作用下,经济的发展实现产业的集聚效应,促进城镇的城镇化建设。

(2)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让城镇经济发展实现生态化、集约化。提高我国城镇化的生活质量,避免出现城市化过程中的高扩张率,高能耗率问题的出现已经成为了目前我国城镇化建设中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旅游行业的发展旨在实现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新型产业。环境与人文生态系统的相互依赖发展,更是相互促进的。发展乡村旅游最好的选择就是绿色城镇化,让旅游产业有着更好的基础建设,引导游客与市民生态环保意识得到完善,推动生态旅游的完善与发展,促进城市化建设,构建一个和谐发展、适合居住、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此外,乡村旅游行业的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好自然文化资源以及人文资源,属于一种资源消耗较低的经济型新产业。

(3)发展旅游业有助于贯彻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新理念。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属于一种新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于就业者的要求比较低,更是包含了诸多领域,可以促进乡村广大剩余劳动力的本土就业,依托着本土丰厚的资源以及得天独厚的生活条件,可以大力发展旅游行业,实现农村与城镇的产业、劳动与基础设施的城镇化,减轻就业压力。通过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实现城镇化建设,体现了鲜明的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新理念,让三代同堂,没有留守儿童与留守老人的出现,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幸福指数得到了提高,让农民真正感受到城镇化建设所带给他们的利益。

4 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差异明显。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主要依托着乡村与城镇。在乡村旅游景区附近大部分都是城市远郊以及比较偏远的山区。这些地区对乘客的接待设施现如今呈现出了两种不同的现象。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缺乏一定的资金支持,基础设施不完善,卫生条件比较差,严重影响着游客对景区的评价与旅游体验。另一种,一些乡村旅游地区过分追求着更高标准的城市化建设,许多乡村农家小院的外观设计以及内部的装修开始向城市中的星级酒店的标准看齐,完全不符合乡村旅游的景观,这样也很难满足许多来自城市旅游的游客追求田园风光的需要。

(2)旅游产品单一、缺少文化内涵。从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具体可以分为三大类。①农家乐模式的旅游。这种旅游方式游客可以亲身体验到农村耕耘的乐趣,还可以欣赏到比较自然的田园风光,品尝到天然、绿色的农家风味;②地域特色的民风民情。在原有的生态化自然风光的基础上,欣赏着自然人文的生态文明景观,还可以体验到不同地域的历史文化所留下来的特色民风民俗,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色彩的乡村旅游风景区;③农业开发模式。依托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作为基础,农村聚落景观的特点,或者给游客展示一些现代化农业科技成果,将农业的知识普及给游客,包括观光农业、特色果园采摘等等,或者依托着农业生态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为游客提供了一种回归大自然的旅游项目。虽然这三种不同的乡村旅游可以满足游客的需要,但是三种不同的旅游产品的开发形式却比较单一,大多数游客都只停留在了观光的层面,许多丰富的旅游资源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

(3)旅游产品的宣传手段落后。目前,在我国乡村旅游开发与经营的过程中,大部分的人群都是多年来生活在当地的村民,无论是从基本的文化素养还是宣传与经营的理念上,都很难与城市中的企业领导者相提并论,在对乡村旅游产品的宣传与促销手段上因为受到了资金的制约或者宣传方法的落后等等一些原因造成了旅游产品的宣传工作还处于一种落后的状态,主要的宣传手段都是口碑宣传、发传单与名片等一些简单的手段。这种旅游产品的宣传手段对于游客来说起不到太大的吸引力,在一定条件上制约了游客获取信息的方式,更让游客难以做出合适的旅游计划。

5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策略

(1)深入开展旅游业与农业的有机结合。在乡村旅游业与本土农业相互融合的过程中,从事农业的主要劳动者都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农业劳动中,主要的参与者都是传统的农民,在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结合以后,随着旅游行业的发展,城市居民开始向乡村旅游景区流动,劳动的主体人员开始扩展到乡村旅游的从业者与农民的结合。所以,在农业与旅游业结合的过程中要完善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多数的乡村旅游者都来自于城市中,他们到乡村旅游更愿意参与到旅游活动中,希望体验到一种乡村生活,但是他们并不愿意吃苦,基础设施不能过分的偏离他们的实际生活习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要求不仅仅需要重视“城乡一体化”,且不是单纯的一样化,需要让游客在舒适环境下能够感受到乡村的本土文化。另一方面,在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需要提高当地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

(2)密切关注农民的利益分配。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建立在人的基础上的城镇化,从本质上要求农民自身的性质能得到改变,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求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仅需要兼顾农民参与者的利益分配,要让农民成为乡村旅游业开发的最大受益者。政府要起到良好的导向性作用,对从事旅游业的相关经营者进行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基本素质,让他们学会如何参与到这一旅游业的发展环境中来,最终实现农民利益的最大化。

(3)建立健全相关旅游规定。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以“生态文明”为前提,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乡村旅游与城市旅游最基本的差异就在于不同的文化所产生的不同旅游产品的区别。如果乡村旅游产品在建设的过程中被城市旅游产品同化,乡村旅游则必然走向一个灭亡的道路。做好乡村旅游的开发工作,需要坚持贯彻落实“先规划、后开发”的战略,对乡村旅游区进行合理的布局,科学的规划好乡村旅游景区,对乡村旅游所产生的废弃物进行有效的回收与处理工作,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现象的出现,对乡村的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4)强化宣传、加强品牌建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乡村旅游要想在旅游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最重要的就是加大对旅游产品的宣传与营销力度。加强与媒体的合作,推动本土乡村文化的建设工作,积极开拓乡村旅游的市场,举办各种具有本土特色的品牌活动,通过旅游网站、微博等现代化的宣传手段,对旅游产品进行宣传。充分调动好旅游企业的积极性,让乡村旅游产品的宣传手段不断更新,建设具有特色的本土乡村旅游产品,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乡村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与完善。

[1]黄震方,陆林,苏勤,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理论反思与困境突破[J].地理研究,2015,(8):1409-1421.

[2]韩倩倩,王芬,邱建新,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连云港市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17):183-185+227.

陈宁(1972-),女,四川成都人,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猜你喜欢

旅游业城镇化旅游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在旅游业转型升级中实现新引领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旅游
家乡的城镇化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