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晋北山坡地仁用杏盛果期丰产管理方法研究
——以广灵县平城村为例

2017-04-04许小明徐玉霞

山西农业科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杏园盛果期杏树

许小明,徐玉霞,马 楠

(宝鸡文理学院,陕西省灾害监测与机理模拟重点实验室,陕西宝鸡721013)

晋北山坡地仁用杏盛果期丰产管理方法研究
——以广灵县平城村为例

许小明,徐玉霞,马 楠

(宝鸡文理学院,陕西省灾害监测与机理模拟重点实验室,陕西宝鸡721013)

荒山坡地栽培仁用杏,实现生态效益和果林经济创收是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造福地方百姓的重要举措。通过对不同立地条件的杏园差异化管理导致的迥异结果进行比较,以提高当地果农对果园管理的认知水平和实操经验。结果表明,背风向阳的坡地中上部为仁用杏较为理想的建园地,仁用杏盛果期已管理园地产量为未管理园地的3倍左右,人工综合管理方法对促进果树长势和提高产量具有重要作用;晋北山坡地仁用杏盛果期丰产管理应着重从立地条件、品种优化和提高坐果率、土肥水管理、霜冻预防、整形修剪和病虫害防治6个因素入手,重视生物方法和化学方法在园地管理中的应用,从而实现仁用杏高产稳产和增加农户收益。

山坡地;仁用杏丰产;盛果期;广灵县平城村;晋北地区

在国家退耕还林政策背景下,自2007年起山西、河北和陕西等省在半干旱荒山坡地大面积栽植仁用杏树,旨在提高荒山绿化水平和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当前研究区仁用杏树正值盛果期,但大部分果农缺乏基本的管理意识和必要的管理方法,90%以上的杏园疏于管理,缺乏基本的管理方法和滞后的果林技术指导,导致当地仁用杏栽培中出现十年九不收的怪象,因此,掌握必要的杏园管理技术对实现果林经济丰产丰收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国内仁用杏研究工作主要表现在半干旱区仁用杏栽培管理技术应用[1-7]、花期防霜方法及落果原因分析[8-12]、仁用杏地区气候适宜性分析[13-14]以及典型地区仁用杏栽培管理考察[15-17]等方面,但对仁用杏盛果期管理方面的研究工作较少。

笔者通过对极小尺度区域仁用杏盛果期管理方法进行研究,以期增强果农对仁用杏管理的认知水平,提高果林经济收益,为晋北地区及周边自然地理环境相似区域仁用杏栽培农户提供一定的方法指导。

1 研究区概况

平城村界于广灵县中部平川温暖半干旱区与北部黄土丘陵温暖干旱区的过渡带,地势北高南低,平均海拔为1 000 m左右,壶流河流经南部低洼川地,东北部倚靠千福山,多分布黄土塬梁峁地形。该区发育淡褐土壤,土质肥沃并呈偏碱性,植被覆盖率低,土地沙化现象较为严重。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其他季节降水偏少,年平均降水量为370 mm,农业水土资源时空匹配程度一般[18]。受东南季风年际强弱变化影响,该区历史时期旱灾发生频率较高,该地多年平均气温为6.7℃,无霜期120~130 d。2007年当地为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荒山坡地绿化栽种仁用杏树共计66.7 hm2多。目前果树正值盛果期,当地植被与土壤基本得到了恢复[19],但受自然因素和人为疏于管理的影响,当地90%以上的果树处于十年九不收的尴尬境地,果林经济效益偏低。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研究区行政区划图来自人大经济论坛,1981—2010年研究区杏树花芽膨大—初果期(累计30 d)年平均日最高、最低气温及日平均气温数据来自中国气象数据共享网。

2016年A,B,D杏园(图1)冻花率、挂果率以及A,C杏园(图1)树体长势、花芽分化率、挂果率、杏园收成大小年现象均通过实地考察获取。

不考虑灾害性霜冻作用下的仁用杏盛果期管理与未管理杏核产量通过参照相关研究成果[1,16]和实际栽培经验获得。

2.2 研究方法

通过到研究区走访调查,获取当地仁用杏栽培面积、位置分布等基础数据。以1981—2010年该区仁用杏树花芽膨大—初果期(累计30 d)年平均日最高、最低气温及日平均气温为依据,利用Origin 8.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结合地方小气候、地形特征对研究区仁用杏生物学特性予以分析。依照差异化立地条件、管理与否选取4块典型杏园,分析指出仁用杏果林收益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最后根据研究区仁用杏栽培管理现状,提出针对仁用杏盛果期较为全面、可行的丰产管理办法。

3 仁用杏盛果期丰产管理主要考虑因素及对策分析

3.1 立地条件

仁用杏耐寒耐旱且耐贫瘠,但忌涝,适应性较强,对光照具有强烈需求。建园选址在背风向阳、通风透光和地势稍高的开阔坡地、梯田对仁用杏丰产丰收具有重要影响[20]。同时,仁用杏栽培应避开冲风口、迎风坡面、窝风、低洼凹地和谷地,以免倒春寒袭扰和冷空气沉积造成的低温冻害。此外,壤土、沙壤土、轻黏壤土是较为理想的建园土壤。

据统计,研究区仁用杏栽培集中分布在村堡东北部的东坡地带(位于千福山西麓),另有零星分布在S36省道两侧。平城村荒山坡地仁用杏栽培选址较为妥当,东坡中上部地势较高,通风向阳,冷空气不易沉积,土质较肥沃,有利于仁用杏树立地生长和高产稳产,但坡地下部和位于S36省道两侧的杏园因地势偏低,又毗邻风口,冷空气较为活跃,不利于仁用杏的连续丰产稳产。地势高低、冷空气影响造成的早春低温冻害对仁用杏花期、幼果期影响最为严重(图1、表1)。

表1 2016年早春盛花期-2.6℃低温冻害对不同仁用杏园地冻花率和挂果率的影响

3.2 品种优化和提高坐果率

因地制宜选择与差异化立地条件相适应的良性品种对建园后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经山西省、河北省及辽宁省的农科院工作人员和农户试验栽种,龙王帽、一窝蜂、优一、白玉扁等仁用杏品种丰产性和立地适应性较强。其中,龙王帽树势强健,较适宜栽种在平地或地块较大的肥沃土质区;一窝蜂树体矮小,其丰产性和出仁率均高于龙王帽,对干旱山区贫瘠土地适应性极强;优一为在盛花期能抵御-6℃短暂性低温的抗冻优良品种;白玉扁授粉能力强且抗寒性较高。

研究区栽种的仁用杏品种绝大部分为易丰产的龙王帽和一窝蜂,只有较少混杂白玉扁和山杏品种。杏树自花授粉不良,建园时需将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依据4∶1的比例按照株间或行间进行均匀配置。为了便于管理和采收,部分果农将其他混杂品种杏树砍伐,严重影响了杏园的花期授粉能力。因此,当地果农应保护园内其他杂系品种,或在园中空地保留较多处栽种白玉扁、优一、山杏等授粉强势品种,以提高园地花期授粉率和坐果率。花前7 d喷施0.2%尿素溶液,或遇干旱天气,于盛花期向树冠上均匀地喷水或者喷0.4%硼酸水溶液,均有效提高仁用杏坐果率[21]。

3.3 土肥水管理

虽然仁用杏对干旱气候和贫瘠土地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但加强园地土肥水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保障仁用杏树体长势强健和连续丰产丰收。目前正值仁用杏盛果期,对土肥水需求旺盛,土肥水管理对树体长势及果园经济收益影响颇大(表2),因此,现阶段亟需进行必要的园地管理。

表2 不受霜冻灾害影响的A,C杏园

土壤管理方面,杏果采摘后在雨季进行深翻改土,结合夏季中耕锄草及秋季刨树盘,有助于保持土壤疏松、改善土壤结构和通透性能,促进根系生长,提高土壤供应养分和树体吸收养分的能力。肥料管理方面,鉴于研究区雨季结束较早,杏果采收后至8月底施基肥最为适宜,基肥(羊粪、猪粪、鸡粪等)约占全年总施肥量的70%左右。追施化肥应在幼果迅速膨大期(花后10~15 d)、硬核期(5月底至6月初)和花芽分化期(7月中下旬至8月)进行,选用氮磷钾复合肥或者尿素。施肥方法主要包括条沟施肥、环状沟施肥、灌溉式施肥、穴贮施肥、叶面喷肥等,沟、穴深度大致为40 cm左右。此外,雨季结合土壤深翻压绿肥能够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肥力和蓄水能力。水分管理方面,仁用杏生物学特性表征为耐旱不耐涝,但适量保水、浇水能够保障园地稳产丰产。研究区有灌溉条件的平整地块全年应在萌芽前、杏果膨大期、采收后和封冻前定期浇水4次,但在雨季应注重排涝以防烂根。山坡地应依据地形起伏状况修建鱼鳞坑、水平壕沟以蓄水保水,增加土层含水量[22]。

3.4 霜冻预防

表3 仁用杏防霜方法及注意事项

霜冻灾害是影响仁用杏丰产丰收的重要限制因子。研究区因地处北方农牧交错带附近,春季常有低温寒流出现,花芽膨大期—幼果期最易遭受霜冻灾害,应采取必要的防霜措施以降低灾害损失(表3)。

研究认为,仁用杏初花期、盛花期和幼果期受冻的临界温度不同,分别为-3.9,-2.2,-0.6℃[20]。该区在清明—谷雨时段气温迅速回升,至4月中旬,仁用杏进入初花—盛花期,日平均气温为10℃左右,但日平均最低气温在1℃上下徘徊,如遇倒春寒则损失惨重。初果期平均日最低气温稳定在2.5℃以上,但因山坡地形凹凸不平,温度变幅较大,初花期—幼果期局地最低气温间或跌至0℃以下,造成仁用杏的灾害损失(图2)。

3.5 整形修剪

杏树修剪按照时间差异分为冬剪和夏剪。冬剪从落叶开始至第2年萌芽之前,常用的方法有短截、回缩、疏剪、缓放;夏剪的主要方法包括除萌、拉枝、摘心(即摘去新梢的先端幼嫩部分)。仁用杏盛果期依据结果期前后分为盛果前期和盛果后期,盛果前期修剪主要是调整树体生长与结果的关系,防止结果出现大小年现象,进而维持树势,延长丰产年限。修剪中应采取多截少疏、抑上促下的方法,防止树体上强下弱及结果部位外移。为保持树势和避免产量出现较大波动,冬剪时应结合树体长势适当进行疏花疏果,可减少当年果树的负载量。为防止内膛光秃,应对冗长衰弱枝及时重回缩,刺激产生新的结果枝组。此外,应及时疏除或剪掉枯枝、病虫害枝。盛果后期的修剪要秉承“重短截、轻复壮”的原则,对大枝予以回缩更新修剪,对各级侧枝也要适当回缩修剪,促使下部不断萌发新枝,以代替衰老枝[21]。

3.6 病虫害防治

当前,研究区90%以上的果农缺乏仁用杏病虫害防治意识,杏园荒芜,病虫害滋生,导致树体衰弱,甚至死亡。2013年春季4—5月,研究区D地(图1)出现严重的杏球坚蚧壳虫虫害,导致杏树枝条萌芽时间推迟,部分受害严重的枝干死亡,树体养分不足促使坐果率降低和幼果脱落,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仁用杏栽培管理中较易发生的病虫害及应采取的综合防治措施[5-7,21]如表4所示。

表4 仁用杏主要病虫害类型、发生时间、危害症状和防治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目前,研究区绝大多数仁用杏树正值盛果初期,少部分处于盛果中期。由图3可知,在理想条件状况下,即不考虑灾害性霜冻对杏树作用下,在盛果初期前2 a左右,杏园管理与否对仁用杏产量增减并无明显影响,甚至结果初期未管理园地杏核产量高于已管理园地。但随着园地养分损耗和结果枝组退化外移以及病虫害滋生泛滥,导致未管理园地仁用杏产量锐减,出现大小年现象,果树由于缺乏综合管理,易变成小老树,结果期持续时间短。盛果期第3年左右,已管理杏园由于树势强壮,花束状果枝和短果枝发育较好,花芽分化率和坐果率较高,促使产量锐增,管理效果显著。杏树结果枝组结果年限一般为3~5 a,为避免结果部位外移和产量衰减,盛果期杏树应注重枝干重剪和回缩,修剪当年产量会比前1 a减少30%~50%,但随着新生结果枝条萌发,果园产量迅速回升。经农户多年试验,管理后仁用杏果园产量是未管理果园的3倍左右,因此,仁用杏果园采取综合管理方法对促进果树长势和提高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研究区仁用杏果林出现十年九不收的怪象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如霜冻、病虫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仁用杏盛果期的产量,而人为疏于管理、缺乏必要的管理方法是导致仁用杏盛果中后期产量锐减的最主要因素。

仁用杏盛果期丰产管理应着重从立地条件、品种优化和提高坐果率、土肥水管理、霜冻预防、整形修剪和病虫害防治6个因素入手,重视生物方法和化学方法在园地管理中的应用。

从较长时间尺度比较,仁用杏已管理园地产量为未管理园地的3倍左右,人工综合管理方法对促进仁用杏盛果期丰产丰收作用显著。

5.2 讨论

经人工管理,花期和幼果期霜冻灾害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轻或避免,但由于部分园地自然环境条件的先天不足和天气变化的不确定性,霜冻灾害不可能从根本上杜绝。

鉴于研究区90%以上的果农缺乏仁用杏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机会,政府应鼓励建立科学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23],加强乡村技术服务站的建设工作,并强化对果农的技术指导,提高仁用杏园地的综合管理水平是增加农民收入和实现果园经济收益的重要推力。

家庭分散经营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是导致当前研究区仁用杏整体经济收益不稳的重要影响因子。合作社和个人承包进行集中化、规模化和体系化管理是未来实现仁用杏丰产丰收一条较为可行的路径。农业投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和减轻农户实际损失[24]。

本研究所列举的仁用杏盛果期丰产管理方法对晋北地区山坡地及其周边地理环境相似区域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但各地区尤其是小尺度地域由于自然环境条件迥异易导致仁用杏在品种优选、霜冻预防措施等方面存在差异,当地应因地制宜采取综合管理方法以实现盛果期仁用杏丰产稳产。

[1]宋爱.大同市仁用杏提质增效关键技术 [J].内蒙古林业,2015(12):28-29.

[2]火树华,查多禄.仁用杏旱作早实丰产栽培技术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6(S2):74-81.

[3]撒文清,魏安智,杨途熙,等.陕北毛乌素沙地仁用杏丰产栽培技术体系[J].经济林研究,2003,21(1):47-49.

[4]曹发岭.仁用杏丰产栽培技术要点 [J].陕西林业科技,2001,1(2):75-77.

[5]沈莉.仁用杏高产栽培管理把“十关”[J].果农之友,2008(8):24,36.

[6]郑生金.仁用杏栽培管理技术 [J].河北林业科技,1997(3):41-42,49.

[7]高云顺.应县仁用杏栽培管理技术 [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3(5):56-57.

[8]李录录,田后谋.防止仁用杏花期霜害的技术措施 [J].西北园艺,2004(4):24.

[9]张竹荣.预防仁用杏晚霜冻花[J].山西农业,2005(1):15.

[10]朱琳,王万瑞,任宗启,等.陕北仁用杏的花期霜冻气候风险分析及区划[J].中国农业气象,2003,24(2):49-51.

[11]李文立,康福庆.张家口仁用杏树落花落果原因及综合预防措施[J].河北林业科技,2010(5):95-96.

[12]许小明,徐玉霞,张艳.北方农牧交错带仁用杏霜冻灾害分析及对策研究:以太行山北段贫困地区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2017,29(3):109-114.

[13]李慧,乌云塔娜,陈冬扬.“三北地区”仁用杏栽培区主要气候因子区划研究[J].经济林研究,2015(4):1-8.

[14]程林仙,王万瑞,仁宗启,等.陕北仁用杏气候适宜性区划[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1,16(2):18-21.

[15]卢振宇.冀北山区仁用杏生产存在问题及对策 [J].河北果树,1998(3):17-18.

[16]侯生舜,朱凤才,王自新.河北涿鹿仁用杏栽培及管理考察[J].宁夏农林科技,1998(5):44-46.

[17]焦进员.广灵县仁用杏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若干重大问题研究[J].农技服务,2013(5):547-548.

[18]孙晶华,张吴平,吴亚楠,等.山西省农业水土资源时空匹配及短缺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17,45(3):443-447,464.

[19]王博,赵沛义,任永峰,等.退耕地生态恢复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5,43(4):113-116.

[20]曹亮.坡地仁用杏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的试验 [J].甘肃科技,2012,28(15):159-160,146.

[21]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仁用杏高产栽培与贮藏加工[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2]魏安智,杨途熙.仁用杏无公害高产优质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69-80.

[23]信丽媛,王丽娟,张玉玮.简析农业科研单位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J].山西农业科学,2017,45(2):301-303,313.

[24]贾璟琪,李富忠.新环境下山西省农业保险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7,23(7):56-59.

Study on the High Yield Management Method in Kernelled Apricot Full Fruiting Period of Hillside Fields in Northern Shanxi Province—A Case of Pingcheng Village in Guangling County

XUXiaoming,XUYuxia,MANan

(Key Laboratory ofDisaster Monitoring and Mechanism Simulating ofShaanxiProvince,BaojiUniversity ofArts and Sciences,Baoji721013,China)

The realization on ecologicalbenefit and orchard economic income ofkernelled apricotcultivated in barren slope is an importantmeasure for the country to implement the project of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for the benefit of local people.Improving the cognitive level of local farmers to orchard management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t results caused by differentiated managementofapricotgarden belong to differentsite conditions.The results showthatthe upper partofthe slope ofleeward and facing the sun is an idealbuilding garden for kernelled apricot.Managed garden is 3 times the yields ofthe no managementgarden in kernelled apricotfullfruiting period,and the artificialcomprehensive managementmethod plays an importantrole in promoting fruittree growth and increasing yield.The full fruiting period management of kernelled apricot in hillside fields from northern Shanxi province should focus on 6 factors thatthe site conditions,variety optimization and the rate offruiting,soil,water and fertilizer management,frost prevention,plastic pruning and extermination ofdisease and insectpest.In addition,the application ofbiologicalmethods and chemical methods in garden managementshould be attented.Thus,itcould achieve high and stable yield ofkernelled apricotand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hillside fields;high yield of kernelled apricot;full fruiting period;Pingcheng village in Guangling county;northern Shanxiprovince

S662.2

:A

:1002-2481(2017)09-1466-06

10.3969/j.issn.1002-2481.2017.09.18

2017-04-1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1359);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5D057);陕西省重点实验室项目(16JS005);宝鸡文理学院重点项目(ZK16014);陕西省重点学科自然地理学资助项目

许小明(1990-),男,山西大同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自然地理及区域防灾减灾。徐玉霞为通信作者。

猜你喜欢

杏园盛果期杏树
杏树
山地盛果期劣质枣树改接换优关键技术
没有缺憾,何来完美?
莘莘学子重返校园
童年的杏树
杏树结果期的生长特性及修剪技术
青青杏园
阿克苏盛果期红富士苹果树冬季修剪技术
油茶盛果期施肥技术研究
生草可优化杏园生态环境并提高果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