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唠叨

2017-04-04

祝你幸福·知心 2017年2期
关键词:害人定性霸凌

@鲍鹏山 古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句话的前半句是正确的废话,后半句是错误的坏话。“害人之心”当然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也不可提倡。因为有这样心态的人,自己就可能是一个坏人。“防人之心”的特点是在所有时间、所有空间,防范所有人。一个人要在一辈子的所有时间和所有空间里防范所有人,岂不是把自己的生活毁了?所有人都你防着我,我防着你,一切人猜疑一切人,一切人防一切人,最后社会就变成了“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社会彻底分崩离析。

@周作鬼 对穷人的歧视常常被异化成对穷人的美德要求,进而被社会大众表扬。比如,农民工进了地铁后席地坐下,眼看着有空位也不肯坐,大家纷紛赞扬他们有修养;穷人家的姐姐早早退学打工,赚钱给弟弟上学,被称为“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宫学萍 如果不是当事人,谁都没办法去界定是“小孩之间闹着玩”,还是“校园霸凌”。这和“约会强奸”或者“有暴力色彩的性游戏”道理类似。从个体的层面,界线就是——双方的意志是否被尊重。双方都可以喊停的,就是玩闹或游戏;一方喊停,而另一方仍然继续的,就是霸凌。这在成年人当中很容易实现,但孩子很难。霸凌如何定性,应该由当事人来决定,由第三方(家长或学校)定性是不合适的,这应该属于话语霸凌。

@王子健 朋友圈为谁而发?发给朋友、同事,让他们知道我是一个关心什么的人?亦或是会不会被我的上司看见,或许会对我有新的认识……大脑自动闪回朋友圈好友看到之后的反应,我跟随他们的不同反应欣喜或悲伤,在发和不发间来回踱步。我是多么渴望被看见和回应,却又既自卑又自恋地自我拒绝。这种感觉,很熟悉,潜入这感觉里,嗅觉用力地识别,我看到被怀抱的婴儿不停注视妈妈的脸,像在张望和寻找,直到妈妈对他露出温柔的笑脸,他才放松地眯着眼睛,脸上出现小酒窝,发出咿咿呀呀的奶音……

@莫里 新媒体改变了媒体的运行生态。读者不再称为读者,而成为“流量”;传播不再名为传播,成为“内容分发”;而好文章的标准在于刷屏与否。如果知识变现的理论基础是速成,那么思考之于人类又有什么意义?当一个事件发生时,网红与段子手瞬间霸占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流量入口,吃瓜群众开始取代“看客”,喜怒哀乐就变得越来越廉价了。因为人们不过是万千“流量”中的一粒尘埃,在跟着“算法”的指挥棒起舞。

猜你喜欢

害人定性霸凌
超声造影定性与定量分析诊断颈部浅表淋巴结病变的研究
薄层色谱法在中药定性定量研究中的应用
逆转人生
十二星座遭受校园霸凌会怎么做
十二星座遭受校园霸凌会怎么做
校园霸凌行为现状及法律规制问题研究
二维不可压磁微极流体方程组的整体适定性和爆破准则
害人终害己
抢眼披风
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