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的针灸与烹饪

2017-04-04许倬云

祝你幸福·知心 2017年2期
关键词:病患特性针灸

许倬云

1中国针灸之学,主要是寻找穴道,在汉代,针灸学者大约已经认识一百八十个穴道,到今天,据说已经找出的穴道有七百多个。

在一般的医书上,人体穴道体现的大概有三百多处。这些穴有的称為“关”“门”“口”,有的称为“府”“库”,有的称为“海”“泽”“池”。这些名词串连在一起,给人的感觉,人的身体俨然是个立体的地图:有的是储存点,像“府”和“池”;有的是通过的关口,例如“关”和“口”。最多的当然是“穴”,既是储存基地,又是可以穿过的通道。在这些交叉点上,以针刺穴,就等于在今日公路系统上,有个地方设了个“改道”的标志,将交通引向另外一条代替的道路。针灸之学认为,“气”堵塞,即会招致疾病。治病之道,必须找一条替代路线,暂时开通。或者在塞车的地方,有计划地控制车流,纾解阻塞的现象。

今天经常开车出门的人,必定能够体会针灸之学的理论基础,也就是拿人体作为一个小宇宙,将大宇宙之中发生的现象,引申为小宇宙中 “能量”的流转。针灸之学的通与滞,也可能由于身体受到外来影响,干扰了原来的流转系统。例如,不应当多吃的食物,造成了身体内部累积的营养比例不适当;不适当的行为,也会影响到身体内部的平衡。凡此外来因素,或自己本身的反应,都会导致身体各部分的失调,而引发疾病。针灸的处理,或是疏通塞车,或是借用别处储存的“能量”转移到病患所在,调整其失调之处。

这一套理论,基本上也建立在人体本身是一个自然平衡系统的观念基础上,在失调的时候,借由人体本身趋向平衡的能力,矫正身体的偏差,和因此发生的病患。针灸和传统医疗一样,都假设人体本身是自足的,即使有外来干扰,也可以人体本身调整,将外来干扰引发的病患,设法消除。中国文化中,小宇宙和大宇宙互相呼应,这一个形上学理论,影响中国人身心,也影响中国人的世界观。

2与中国医药理论相通的,是中国的烹饪学。也许从五行观念中延伸而得,也许是直接的体验,中国的烹饪之道,讲究“五味”的配合与均衡。甜、酸、苦、辣(辛)、咸,一道好菜,有五味彼此配合平衡,才有味道。“五味”代表了“五行”,又间接说明,对于各种营养素的需求。

不仅是味道,对于食料,烹饪文化也应用五分或四分的范畴。五分法和金、木、水、火、土的五行有关,四分法则与“四方”和“四季”两种空间与时间的划分有密切的关系。举例说,常见的观念,这四个季节成长的谷类和果蔬,就分别具备其成熟季节的特性:于是,将春季早熟的麦子,当做春天的特性,是“温”;将夏季成熟的高粱和粟稷,当做“热”性;将秋季成熟的稻米,当做“凉”性;将豆类,当做“寒”性。这种分类的特性,其实与上述四项淀粉类为主的食物,并没有真正的关系,如此分类,只代表一种形上学的理念,而并不是实证经验的结论。

同样的原则,传统食料学,将水果颜色分成四类或者五类,按照其成熟时候,决定其特性。于是,李是春天的“温”性;杏是夏天的“热”性;桃是秋天的“凉”性;栗子是冬天的“寒”性。类似的方法,则是五种动物,鸡是“温”的,羊和牛是“热”的,马是凉的,猪肉是寒的。更为奇怪的分类法,则是按照颜色,一般来说,柑、橘、柚,应当是同类的果实,却因为橘子红色,列入“温”性,柚子白色,列入“凉”性,柑类黄色,正在红、白之间,也就成为中和的特性。

动物的分类与上述还有所不同,往往归纳为水陆两类:陆地的鸡、鸭、鹅、牛、羊、猪,和水产的鱼、虾、鳖、蟹。将陆产的分类为比较温热的一类,将水产列入寒凉一类。在禽兽之中,又分野生的和家养的两类:鹿和羊都是在山野之中,是热性,牛中性,猪是温性;鹅、鸭,野放为多,是热性,鸡都在家中畜养,则是温和的。这些分法,是完全主观地迁就四季和生长环境。

这样看来,中国的食疗学和医疗学密切相关,也是中国文化中传统的生态理念。

这些分类法,在日常生活之中时时可见。比如,下馆子点菜的时候,很多人习惯于点四个菜,平均分配荤素水陆四个类别。过去,传统的家常饭菜也有四菜一汤,在比较正式的宴席上,最起码是两套四菜一汤,或扩大为四热炒、四大菜,八菜一汤。

当然,任何菜肴的制作,无不使用多种佐料。佐料也有主、次分别。咸、甜相辅相成,酸、辣互补,辛、苦陪衬,俨然相当于医药的君、臣、佐、使,和合得味。

总结言之,无论药疗、针灸、烹饪,都体现了中国文化特具的宇宙观和生活态度——一种与世界别处文化迥然不同的观念和态度。

猜你喜欢

病患特性针灸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介入治疗及护理知识科普
超大号病患
肺心病的护理措施都有哪些
针灸
都市“病患”解救包
Quick Charge 4:什么是新的?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
《中国针灸》杂志2000年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