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省水稻苗期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要点

2017-04-03伏荣桃卢代华陈晓娟龚学书

四川农业科技 2017年8期
关键词:立枯病纹枯病苗期

王 剑,陈 诚,伏荣桃,卢代华,罗 曦,陈晓娟,张 鸿,龚学书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

四川省水稻苗期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要点

王 剑,陈 诚,伏荣桃,卢代华,罗 曦,陈晓娟,张 鸿,龚学书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

水稻是我省主要农作物之一,苗期病虫害高发,影响了水稻的正常的生产,本文总结分析了水稻苗期常见的5种病害和2种虫害的发生特点和防治技术,为我省水稻生产提供参考。

水稻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

四川是水稻生产大省,水稻在农作物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常年水稻种植面积约为200万hm2,占全国水稻总面积的6.5%左右[1]。在实际农业生产中,由于苗期管理不当导致病虫害频发,大面积影响水稻苗期生长,甚至出现黄苗死苗现象。我省水稻苗期以立枯病、恶苗病、苗叶瘟、纹枯病为主的病害和螟虫等虫害较为常见。为有效控制水稻苗期病虫害危害,现对我省水稻苗期病虫害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应防控措施,以供生产参考。

1 苗期主要病害及防治

1.1 立枯病

水稻立枯病一般是在水稻1叶1心期至2叶1心期发病,以2~3叶期前后发病较多。立枯病常表现为黄枯和青枯2种类型:黄枯死苗是一种土传性真菌病害,主要由镰孢菌属、丝核菌属及腐霉菌属的多种真菌引起[2]。最初表现为早晨叶尖不吐水,中午卷叶,叶片逐渐枯黄,心叶枯萎卷缩,茎基部软化腐烂,根系变褐,拔时易断,全株变黄色、枯死;青枯死苗常急性发生,是一种生理性病害。常成片发生,病苗因失水而叶片卷曲,叶色青灰,茎基部呈污绿色,最后整株萎蔫枯死。

影响水稻立枯病的因素很多,其一种子质量差,水稻浸种时间过长,秧苗活力差,抗病力差;其二土壤消毒不彻底,苗床病原菌基数大;其三育苗期间天气异常,温度变化大或持续低温;其四苗期管理不当,播种过早过密,通风不良。

针对立枯病发生特点,做好预防工作是控制立枯病的关键。①应选择地势平坦、光照良好的地方育苗,苗床适当调酸,播种密度不宜过大,及时通风练苗。②床土消毒、药剂拌种均能有效防止立枯病发生。采用10%苯醚甲环唑WG+50%福美双WP,按照4∶46有效剂量混配后,按干种量的0.3%拌种对多种病原真菌引起的立枯病有较好防效[3]。③秧苗立枯病发生时,也可以采用2.65%四霉素·噁霉灵水剂进行喷雾防治,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2]。

1.2 绵腐病

绵腐病是水稻秧苗期常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低温等不良环境条件导致,由绵霉菌、网囊霉菌和腐霉菌侵染而发生。病原菌在土壤中越冬,随灌溉水传播,主要为害种子、幼芽、幼根。播种后遇持续低温,秧苗活力降低,抗病力下降,则容易发病,造成烂秧。秧苗3叶期前后,气温愈低,持续的时间愈长,烂秧就愈严重。发病时,最初在稻谷颖壳裂口处或幼芽上出现乳白色胶状物,逐渐向四周长出绵絮状物,并向四周呈放射性状扩散[4],病苗则因基部腐烂而枯死。

防治绵腐病,一是要适时播种,避免低温不良环境,加强田间管理,提高秧苗整体质量,不用冷水、污水灌田;二是发现绵腐病时要及时晒田防治,可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或6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或硫酸铜均匀喷施。绵腐病发生严重时,秧田应换清水2~3次后再施药。此外,撒施草木灰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5]。

1.3 恶苗病

水稻恶苗病俗称“公稻子”,由串珠镰孢菌侵入引起。带菌种子是恶苗病发生的主要初侵染源,病株产生的分生孢子可从伤口侵入感染健苗引起再侵染而使大田发病。水稻开花时,分生孢子传染到花器上产生病种子[6]。恶苗病的发生有3个高峰期,分别为秧田期、分蘖期和孕穗期,其中以秧田期和分蘖期发病较严重。

恶苗病苗期以徒长型最为普遍,播种后不久,就出现病株细高,叶狭窄、根少,全株淡黄绿色,一般高出健株1/3左右,部分病株移栽前后死亡,并且根系发育不良,分蘖差。插秧后病株仍生长较快,节间明显伸长,节上并且出现倒生根,植株颜色较淡,叶片较正常植株窄。

影响恶苗病有多种因素。伤口是病菌侵染的重要途径,旱育秧恶苗病比水育秧重。施用未腐熟有机肥、增施氮肥会刺激病害发展。较高温度有利于病害症状的出现。另外,一般籼稻较粳稻发病重,糯稻发病轻,晚播稻发病重于早稻。

良好的农事操作可以有效减少恶苗病的发生,条件允许下,选择水育秧,合理施肥,病谷与健谷分收,及时、彻底晒谷。另外,药剂浸种、拌种可以有效预防恶苗病,采用25%噻虫·咯·霜灵FSC、23%吡虫·咯·苯甲FSC[7]、氰烯菌酯、精甲·咯菌腈(拌种后再进行浸种)等多种药剂处理种子,对苗期水稻恶苗病有很好的效果[8],咪鲜胺浸种喷雾也可用于防治恶苗病,但有报道称部分地区恶苗病对咪鲜胺产生了一定的抗药性[9],因此建议多种药剂轮换使用。

1.4 苗叶瘟

水稻苗叶瘟是稻瘟病为害水稻秧苗期叶片造成的,轻者部分叶片干枯,重者植株死亡,造成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3叶期以前,发芽不久的种子便会发病,在芽的基部和芽鞘上先出现水渍状的斑点,后变黄褐色而枯死;3叶期以后,在叶片上出现针头大小的褐色斑点,很快扩大成梭形病斑,病斑多时,可连接形成不规则的大斑。严重受害的秧苗叶片很快出现褐色逐渐枯死。

稻瘟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繁多,且变异快,抗稻瘟病品种一般在种植数年后抗性水平即会下降[1]。适温、高湿、有雨、雾、露存在的条件下有利于发病,感病品种以及偏施氮肥,发病较重。

稻瘟病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因地制宜选用抗病良种,并且做到品种轮换种植。施肥应采用底肥为主,看水稻生育状况进行追肥,追肥要合理,氮肥不要过量。以水调肥、促控结合,增强植株抗病力。同时,用三环唑浸种24h后播种,可以推迟苗叶瘟的发生期,减少秧田施药次数[10]。移栽前3d,采用春雷霉素带药移栽,可有效防止苗叶瘟的发生。

1.5 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是一种水稻叶鞘病害,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纹枯病病菌主要以土壤中越冬的菌核,植株病残体及带菌种子、带菌土壤等为初侵染源。纹枯病发生时,水稻基部叶片接近水面处有暗绿色小斑点产生,呈水渍状,随后逐渐扩大呈现大小不一的椭圆形,最后小病斑互相联结变为云纹状的大病斑,致叶片枯死,植株叶鞘、茎秆干枯至腐烂。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新稻区发病较轻;老稻区发病重[11]。高温高湿气候最利于病菌侵染作物[12]。粳稻品种抗病能力高于糯稻品种;高秆品种抗纹枯病的能力高于矮秆品种;晚熟品种抗纹枯病病能力高于早熟品种[13]。最后,插秧高密度、田间荫蔽、过度深灌、过量施用氮肥或者施肥过迟、缺少磷、钾肥,都会加剧纹枯病的发生。

做好田间栽培管理工作可以有效控制纹枯病的发生。要及时清除田间残留的病株,打捞菌核,合理密植,科学灌水。适时晒田,施足量的底肥,按照水稻各个生育期需肥量配合使用氮肥、磷肥、钾肥和有机肥。当田间纹枯病初期发生时,采用井冈霉素、丙环唑或爱苗乳油(主要成分为苯醚甲环唑和丙环唑)、20%爱可悬浮剂(主要成分为稀汚菌胺和戊唑醇)喷雾,都可有效防治其发展[14-15]。

2 苗期主要虫害及防治

2.1 螟虫

水稻苗期为害的螟虫主要有二化螟和三化螟,其中二化螟最严重,三化螟仅在龙泉、青白江及其他部分稻区高发[16]。二化螟食性杂,除为害水稻外,也可为害玉米、高粱、小麦、甘蔗等。幼虫在稻草、稻桩和其它植物根茎或土块内越冬,春季气温达11℃以上开始化蛹。由于越冬场所不同,造成二化螟化蛹和羽化期较长,发蛾不整齐。初孵幼虫先群集叶鞘里取食,2~3d后叶鞘被害处的外部表现枯黄,称为变色叶鞘。约7~15d,幼虫长到2~3龄后转株分散蛀茎为害,造成枯心苗。

我省越冬代的二化螟蛾发生期一般在4月下旬到5月中旬,第一代二化螟幼虫发生在5月上旬到下旬,越冬代三化螟蛾主要发生5月上旬到下旬,第一代三化螟幼虫大部分发生5月下旬[17],在水稻苗期,针对这种情况,螟虫的防治一般在5月中旬和下旬,采用9080(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或福戈(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田间喷雾,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2.2 稻水象甲

稻水象甲是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其越冬场所多且越冬死亡率低,适生性强,极难防治。我省2011年5月首次发现该虫为害,现已扩展到多个县市[18]。稻水象甲在我省1年发生1代,高峰期在4月中旬到5月中旬[19],成虫沿叶脉方向啃食嫩叶的叶肉,形成长短不等的长条白斑,4月中旬至6月上旬为幼虫期,幼虫啃食稻根,受害后植株表现为纤弱瘦小、无效分蘖较多。

稻水象甲防治难度大,应从多个角度入手,减少虫口密度。铲除杀灭杂草,破坏其越冬场所,保护利用自然生物天敌,稻鸭共育。同时,在成虫越冬后迁入稻田高峰期和低龄幼虫期,即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要适时防治,采用20%丁硫克百威乳油、10%阿维·氟酰胺悬浮剂和20%辛·三唑乳油可有效控制其为害[20],且为了防止抗药性的产生,建议交替施用。另外,在在绿色、有机水稻生产中,100亿个孢子/mL球孢白僵菌、1.5%除虫菊素、7.5%鱼藤酮和6%乙基多杀菌素也可作为防治稻水象甲成虫的首选药剂[21]。

[1]王剑,伏荣桃,卢代华,等.四川省水稻稻瘟病流行原因及防治技术要点[J].四川农业科技,2016,11:28-29.

[2]李丽丽,姜亚娟,李立华,等.四霉素与噁霉灵混配制剂对水稻立枯病的防治效果[J].微生物学杂志,2017,37(1):83-87.

[3]董海,王疏,刘晓舟,等.7种杀菌剂对水稻立枯病的防治效果[J].农药,2011,50(5):380-389.

[4]胡青峰.水稻苗期主要病害的防治措施[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4,3:22.

[5]邓立平.水稻绵腐病的防治[J].湖南农业,2007,3:14.

[6]祝产龙,丁克坚,檀根甲.水稻恶苗病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2,30(6):880-883.

[7]梁伟伶,王海鹏,台莲梅,等.防治水稻恶苗病药剂筛选试验[J].北方水稻,2016,46(4):36-38.

[8]虞根聪,蒋天梅,孙莲,等.3种药剂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J].浙江农业科学,2016,57(12):2016-2017.

[9]周俞辛,于俊杰,俞咪娜,等.水稻恶苗病菌田间抗咪鲜胺菌株的适合度及其交互抗性[J].农药学学报,2016,18(6):703-709

[10]王黎明,樊毅,岳利华,等.水稻苗叶瘟控制技术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2:27-28.

[11]钟决龙,张久兵.近年来我国江流域稻区病害发生的趋势及其防治[J].中国农药,2011,(6):31-34.

[12]王安,刘剑峰,胡兆平.水稻纹枯病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植物保护,2008,2:64-65.

[13]俞再葆.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02):39-42.

[14]唐正合,汪汉成,王建新,等.丙环唑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J].植物保护,2012,38(1):158-161.

[15]张雪.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技术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5.

[16]陈晓娟,何树林,杨运忠.川西水稻螟虫组成及发生危害新特点[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9):11459-11461

[17]彭正礼.资阳水稻螟虫防治实践[J].四川农业科技,2012,9:41.

[18]黎祖德,黄莉,李斌.隆昌县稻水象甲发生规律及防控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13,5:40-41.

[19]刘红伶,刘旭,蒲德强,等.四川省稻水象甲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4,27(6):2723-2725.

[20]杨少雄,杨铭,唐建祥,等.几种药剂对稻水象甲成虫的田间防治效果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7,63(2):33-34,77.

[21]王小武,丁新华,吐尔逊·阿合买提,等.不同生物药剂对稻水象甲的毒力、拒食活性及防效分析[J].生物安全学报,2017,26(1):68-74.

2017-06-22

四川省财政创新提升工程(2016JYSH-014)。

王剑(1986-),男,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现工作于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从事水稻稻瘟病抗鉴和植保工作,E-mail:515265045@qq.com。

猜你喜欢

立枯病纹枯病苗期
大葱苗期耐低磷品种的筛选
蔬菜苗期发生猝倒病怎么办
茄子苗期怎样蹲苗,需要注意什么?
玉米苗期注重管 丰收高产有基础
青海云杉的生长习性及叶锈病、立枯病的防治
四川水稻品种对纹枯病抗性的评价
小麦纹枯病大田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水稻纹枯病防治药剂的筛选及田间防效
水稻立枯病防治技术
硅对水稻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抗纹枯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