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丘陵区“双季高粱—菜”三熟制轻简高效生产技术

2017-04-03董华权王秋月尹学伟鲁远源李清虎

四川农业科技 2017年8期
关键词:行距高粱苗床

董华权,王秋月,尹学伟,鲁远源*,魏 灵,李清虎

(1.重庆丰都农业技术推广站,重庆 丰都 408200;2.重庆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特色作物研究所,重庆 永川 402160)

重庆丘陵区“双季高粱—菜”三熟制轻简高效生产技术

董华权1,王秋月2,尹学伟2,鲁远源2*,魏 灵2,李清虎2

(1.重庆丰都农业技术推广站,重庆 丰都 408200;2.重庆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特色作物研究所,重庆 永川 402160)

为确保耕地复种模式“双季高粱—蔬菜”实现轻简栽培并实现高产高效,重庆农科院特色作物研究所根据近年试验研究结果,集成“双季高粱—菜”三熟制轻简高效栽培技术。2016年在本市代表区域进行规模示范,以期在本市相似生态区域应用推广,从而促进耕地增产增效和农户增收。

高粱;再生高粱;蔬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重庆丘陵区温光资源丰富,适宜多熟种植。高粱作为本市丘陵区旱地作物之一具有一定生产规模,随着丰产性好、抗病性强和再生性好的杂交高粱品种的推广应用,促进了“高粱—再生高粱”种植制度的发展,加上再生高粱投入少,产量和效益高,再生高粱已成为高效复种制度的重要作物之一。本市旱地传统生产长期以来以人工生产为主,机械化参与程度低,随着农村劳动力老化及人工费用增长,旱地生产因人工成本上涨而效益偏低,成为旱地农业高产高效发展的制约瓶颈。探索加强农业生产机械化应用水平,促进生产轻简化并降低生产成本,是旱地农业高产高效发展的重要途径。

为进一步提高高粱种植制度经济效益,重庆农科院特色作物研究所于2016年在本市垫江县毕桥村实施40hm2“双季高粱—菜”轻简栽培模式示范。其中,冬闲田示范种植13.33hm2,旱地示范种植30hm2,地势平坝浅丘。利用机械化耕作(起垄)技术代替传统人工生产作业实施旱地(冬闲田)多熟种植轻简高效栽培,结果示范模式实现比传统生产显著降低生产成本,有效提高耕地经济效益,达到增产增收效果。现将本种植方式生产技术及效益等介绍如下。

1 适宜区域与品种选择

本模式适宜重庆丘陵平坝区或浅丘区。高粱品种选用生育期适中、头季高产且再生力强、综合农艺性状好、抗病力强的优质高粱品种。本模式高梁品种选用再生力强,适宜海拔400m以下的平坝、浅丘地区种植的泸糯8号、缙渝糯3号等。儿菜选用良种“玉翠”。

2 高粱生产技术

2.1 机械整地和施底肥

播前10~15d用耕整机耕地1次后再施底肥,然后再用旋耕起垄机先旋耕后起垄,一次性连续完成,每次起垄后形成2个垄厢。旋耕起垄机配套的旋耕机具与起垄机具前后分别装置,旋耕和起垄同时完成,起垄后的垄厢高度或宽度可按需要进行调节。耕地在起垄前,先均匀撒施底肥复合肥(NPK各含15%,以下同)50kg/667m2。形成的垄厢规格是:每个垄厢顶面宽度55~60cm,相邻两个垄厢之间的垄沟顶上部宽度(两垄之间垄沟顶上部的宽度)55~60cm,沟底宽(两垄之间垄沟底部的宽度)25cm左右,沟深40cm。

2.2 播种

每个垄厢顶面按双行丁字形打窝直播高梁2行,行距(窄行距)40~45cm,两垄之间高粱行距(宽行距)80cm左右,退窝33~35cm。3月10日左右,气温稳定通过12℃条件下,用直径3cm木棒打窝播种,窝深2~3cm,每窝播种4~5粒,播种量0.5kg/667m2左右。播种后,用轻质覆盖物细土或细沙盖种1.2~1.5cm。播前晒种2d左右,用咪鲜胺乳油或40%强氯精可湿性粉剂浸种消毒15h左右。秧苗3~4叶时匀苗定苗,每窝留苗2株。

2.3 施追肥

秧苗7~8叶时,施复合肥20~25kg/667m2,同时,对长势差的苗子施用尿素10~15kg/667m2提苗,促进生长整齐。

2.4 田间管理及病虫防治

出苗后结合施肥进行中耕培土并去掉分蘖。及时防治螟虫、蚜虫和炭疽病等主要病虫害。用速灭杀丁、氯氰菊酯等防治土蚕;用吡虫啉、啶虫脒等防治蚜虫;螟虫主要发生在抽穗至灌浆期,用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等防治;用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爱苗)等防治炭疽病。忌用对高粱敏感的有机磷、有机氮和无机铜制剂等农药。

2.5 适时收割

杂交高粱穗子九成籽粒变硬后收割。

3 再生高粱生产

3.1 适时施用促芽肥

头季高粱收前10d左右,施用促芽肥尿素10kg/667m2,促进再生芽早生快发和出苗健壮整齐。

3.2 收割头季并保留合适桩高

当高粱九成熟籽粒变硬后收割,留桩高度保留倒二节位。砍秆时避免伤害再生芽和损坏桩头导致腐烂。砍秆后如遇干旱应注意浇水防旱。

3.3 施用发苗肥和追肥

头季收获后2~3d,施发苗肥尿素8kg/667m2或复合肥25kg/667m2。抽穗前7d左右,普遍对水施氯化钾8~10kg/667m2作为穗肥,同时对长势差的再生高粱酌情增施尿素5~8kg/667m2。

3.4 中耕除草和定苗

头季收后3d,结合施发苗肥后中耕除草。4~5叶时定苗,每株留再生苗1~2株,每窝保留健壮苗2~3个,去除多余再生苗和病弱苗,留苗9000株/667m2左右。匀苗、定苗标准以除上留下、除弱留壮为原则。

3.5 防治再生季病虫害

再生高粱病虫害防治与头季高粱相同,重点加强对螟虫、蚜虫的防治和预防鸟害。

3.6 适时收获再生高粱

再生高粱在蜡熟末期收获,一般在9月底至10月中旬,避免雨天霉变损失。

4 蔬菜生产

4.1 育苗及管理

4.1.1 苗床选择 选择土层深厚、质地疏松肥沃、方便排灌且3年未种十字花科作物的土壤作苗床。

4.1.2 苗床整理与施肥 整地时将腐熟土杂肥1000~1200kg/667m2、人畜粪1500kg/667m2、过磷酸钙20~25kg/667m2或复合肥20kg/667m2混合均匀撒在苗床土面并用1000倍辛硫磷喷施土壤防治地下害虫。播前10d左右将苗床欠细整平,开沟作厢,厢宽1.2~1.3m,厢沟宽20~25cm,沟深15~20cm。

4.1.3 播种 以9月1~8日播种为宜,苗床播种400~450g/667m2。播种前在平整后的厢面上先用少量细土填平厢面缝隙后再播种,做到稀播匀播。播种后用细泥土盖种并用木板适当压实,以利出苗齐整,然后用乙草胺60mL左右对水55kg左右喷雾,最后用遮阳网覆盖,2~3d后或种子开瓣时揭网。如遇干旱及时浇水抗旱。

4.1.4 苗床管理 幼苗3叶左右匀苗间苗并去掉杂劣弱苗等,然后施人畜粪水2000kg/667m2加尿素5kg/667m2。5叶1心第2次施肥,按2000kg/667m2人畜粪水加6~7kg/667m2尿素施用。如遇旱情及时抗旱保苗。

4.1.5 病虫防治 及时防治蚜虫及菜青虫等。2叶1心开始,用20%氰戊菊酯1000倍液每周喷雾1次防治蚜虫;菜青虫用Bt乳油100g加水50kg或5%锐劲特1500倍液喷雾防治。

4.2 整地与移栽

4.2.1 机械整地 再生高粱收后,先机械化秸秆还田再旋耕起垄种植蔬菜。先用轧草机将秸秆粉碎,然后再用旋耕起垄机旋耕并起垄(与高粱旋耕起垄整地方式相同)。本方式通过旋耕起垄机旋耕后实现秸秆(碎片)与泥土均匀混合。旋耕起垄机每次起垄后形成2个垄厢。每个垄厢顶面宽度55~60cm,两垄之间沟顶宽度55~60cm,沟底宽度25cm,垄沟深40cm。

4.2.2 移栽 适宜移栽期在10月底至11月上旬,移栽叶龄35~40d,叶龄5~6叶。每个垄厢顶面按双行丁字形移栽秧苗2行,行距(窄行距)45~50cm,两垄之间秧苗行距(宽行距)75cm左右,退窝55cm。移栽应在阴天或晴天下午进行。

4.2.3 施肥 秧苗栽后1周,施尿素15~18kg/667m2提苗。8~10叶,施硫基复合肥(蔬菜专用复合肥,NPK含量各为22%、8%、10%)70~80kg/667m2。栽后45~50d封行。

4.2.4 病虫草害防治 移栽前3~5d用草甘磷在垄厢土面喷施1次防除杂草。移栽后40d或封行前用枯草芽孢杆菌或甲基托布津加(混合)氯氰菊酯均匀喷施1次防治病害。蚜虫可用3%啶虫脒乳油或20%氰戊菊酯喷施。实施机械垄作种植蔬菜,与传统人工生产相比,草害显著减少,如有少量发生,应注意浅耕不伤根。

5 模式种植效益表现

5.1 模式单位面积产量

头季高粱产量370.6~431.6kg/667m2,平均产量413.2kg/667m2;再生高粱产量308.4~338.3kg/667m2,平均产量316.7kg/667m2。儿菜产量2986.8~3534.2kg/667m2,平均产量3395.0kg/667m2。

5.2 模式单位面积产值

头季高粱产值1818.1元/667m2;再生高粱产值1393.5元/667m2;儿菜产值3395.0元/667m2。年总产值为6606.7元/667m2。

5.3 模式单位面积的投入

5.3.1 头季高粱投入 种籽36.0元/667m2,肥料279.5元/667m2,农药90.0元/667m2,机械整地及田间管理用工500.0元/667m2,合计:905.5元/667m2。

5.3.2 再生高粱投入 肥料62.0元/667m2,农药80.0元/667m2,人工投入(除芽、田间管理及收贮等)300.0元/667m2,合计:442.0元/667m2。

5.3.3 儿菜投入 育苗147.0元/667m2,肥料320.0元/667m2,农药110.0元/667m2,机械整地及田间管理用工1147.0元/667m2,合计:1724.0元/667m2。

5.3.4 模式总投入 3071.5元/667m2。

5.4 模式年纯收入

纯收入=6606.7(产值)~3071.5(投入)=3535.2.0元/667m2。

5.5 模式投入产出比

模式投入产出比为:3071.5(投入)∶6606.7(产出)=1∶2.15。其中,高粱1∶2.01,再生高粱1∶3.15,菜1∶1.97。投入产出比以再生高粱最高,主要是因投入最低所致。投入产出比以儿菜最低,原因是:一方面与蔬菜投入(人工农资等)较高有关,另一方面与本年度菜价偏低(0.9~1.0元/kg)有关。

6 种植模式评价

本示范模式与当地传统人工种植生产(平作或垄作)方式相比,主要优点是:①实施机械化耕作整地,简单轻便,显著降低传统生产劳动力强度和人工成本,针对性解决目前农村劳动力老化的具体问题。②产投比2.15,比较优势显著提升。③为耕地集约化经营及确保种植大户(农业企业)生产实现农业生产轻简化和高产高效目的提供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轻简高效复种模式。④一年三熟,有效提高旱地或冬闲田复种指数,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和产出率,特别是改变旱地(冬闲田)秋冬季休闲传统习惯而转变为种一季蔬菜,进一步延伸了耕地和温光资源的有效利用,增加了耕地产量和效益,进一步促进农户增收增效。⑤粮菜轮作加上农作物秸秆等残余物机械还田,增强耕地用养结合,恢复土壤团粒结构,改善土壤肥力,减轻土传病害,降低病虫草发生程度等。存在不足是:秋冬季蔬菜品种类型、价格高低及销路等受市场行情制约性大,从而引起耕地收入波动性大。

改进建议:对大面积生产的种植企业(大户)等而言,加强冬春季市场蔬菜需求行情调查,明确蔬菜销售市场对品种的不同要求,优化蔬菜品种类型结构,选择品质优又耐贮运的蔬菜品种,从而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取得优质优价,提高经济效益;生产者加强农产品与超市(市场)对接销售联系模式的力度,尝试网络(互联网)、快递等销售渠道,扩大外销途径,为理顺产销路子提供技术和服务支撑等。

[1]丁国祥,赵甘霖.强再生力糯质酿酒高粱泸糯8号[J].中国种业,2007(4):24.

[2]丁国祥,赵甘霖,熊洪.杂交糯高梁“泸糯8号”双季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中国农学通讯,2008,24(9):229-232.

[3]李岩,武明安.粮菜一年四熟高效栽培技术[J].中国蔬菜,2008(8):54-55.

[4]陈绍祥,粟建文,胡新军,等.南瓜—水稻—甘蓝生产模式的研究与推广[J].长江蔬菜,2010(3):12-13.

[5]杨仁彪,王桂荣.春玉米套种大白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01,(1):400.

[6]姚杰,吴学军,徐丹,等.莴笋—甜瓜—水稻稳粮增收种植模式[J].上海蔬菜,2009(2):48-49.

[7]安瞳昕,代平,吴伯志,等.甜玉米间作蔬菜对主要病虫害的控制效果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26(5):449-453.

2016-06-13

重庆市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重庆再生高粱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庆永川区科委项目“双季糯高梁轻简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重庆垫江县科委项目“旱地粮经作物周年高效复种技术集成与示范”。

董华权(1970-),男,重庆丰都人,大学本科,从事作物栽培与推广工作。E-mail:876562787@qq.com。*为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行距高粱苗床
高粱名称考释
扦插苗床对桂花扦插苗生长的影响
高粱红了
金秋时节高粱红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不同播量、行距对“藏青320”产量的影响研究
几种育苗装备的研究
容器苗苗床施工技术
海南粗榧扦插育苗技术及苗床环境调控研究
不同株行距配置方式对甘薯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