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心肌炎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效果

2017-04-03覃露海蒙恩绩兰枝东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7期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房室心肌炎

覃露海, 蒙恩绩, 兰枝东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中医医院 心内科, 广西 河池, 547000)



短篇论著

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心肌炎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效果

覃露海, 蒙恩绩, 兰枝东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中医医院 心内科, 广西 河池, 547000)

心肌炎; 丙种球蛋白; 房室传导阻滞

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常见的心肌病[1], 目前认为心肌损伤的形成除病毒直接损伤外,亦通过免疫调节功能的紊乱,间接造成心肌的损伤。免疫功能的紊乱主要是T细胞、B细胞功能不足[2], 从而导致病毒不能及时清除,病毒造成的损伤不能及时修复[3]。丙种球蛋白中含有针对各种病毒的中和抗体,能快速消除体内病毒,最大限度地保护机体免受病毒直接损伤。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房室传导阻滞的机制可能与丙种球蛋白具有调节T和B淋巴细胞活性[4-5]及提供大量特异性抗体[6]有关。本研究在常规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加用丙种球蛋白,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4月—2014年6月来本院就诊的新发病毒性心肌炎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患者55例,分为治疗组28例,其中男14例,女14例,年龄31.19±9.89岁,体质量59.07±13.04 kg; 房室传导阻滞类型为一度15例,二度1型4例,二度2型4例,三度3例。对照组27例,男14例,女13例,年龄28.11±9.54岁,体质量61.34±12.90 kg; 房室传导阻滞类型为一度14例,二度1型6例,二度2型3例,三度4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 ① 符合病毒性心肌炎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 ② 以前未参加过本研究的患者; ③ 18~75岁的患者; ④ 2周之内未应用免疫相关制剂的患者; ⑤ 自愿参加本实验的患者; ⑥ 无严重基础病的患者。排除标准: ① 依从性差的患者; ② 临床有明显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 ③ 妊娠期、哺乳期妇女; ④ 有精神疾病或其他原因不能配合者; ⑤ 参加过本实验的患者; ⑥ 房室传导阻滞有明确器质性原因的患者; ⑦ 酗酒或有其他不宜做药物试验观察者。剔除标准: ① 由于疗程中发生其他疾病,可能导致结果偏倚者; ② 由于与试验治疗无关的原因而停止服药者; ③ 资料不全影响观察结果者及自行退出试验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积极治疗原发病、抗感染、休息、营养心肌、激素及其他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辅助注射液(广西北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柳州生物制品分公司生产,每支30 mg)90~120 mg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 1次/d。2组疗程均为7 d。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有: ① 临床治疗效果; ②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③ 心肌酶恢复正常的时间; ④ 心电图恢复正常的时间。临床治疗效果主要分为3个等级: ① 显效:患者在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心肌酶恢复正常和心电图恢复窦性心律; ② 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基本上消失,心肌酶趋于正常的水平和心电图传导比例明显提高; ③ 无效:患者在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和体征无任何的改善,甚至出现加重,心肌酶异常和心电图传导比例无变化或恶化。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治疗组中显效12例,有效1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2.14%; 对照组中显效6例,有效7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48.1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症状消失时间、心肌酶恢复正常时间、心电图恢复正常时间依次为(14.3±2.3)、(28.4±3.4)、(14.7±2.8), 均长于对照组的(11.3±2.2)、(25.5±3.3)、(11.8±2.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

3 讨 论

病毒性心肌炎是临床中常见的心肌病,目前认为心肌损伤的形成除病毒直接损伤外,亦通过免疫调节功能的紊乱,间接造成心肌的损伤。免疫功能的紊乱主要是T细胞、B细胞功能不足,从而导致病毒不能及时清除及病毒造成的损伤不能及时修复,丙种球蛋白可以阻止或改善有害的机体免疫反应,减轻心肌炎症而病毒性心肌炎与病毒感染、免疫损伤有,因此采用丙种球蛋白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房室传导阻滞是心肌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危险性较大,易发生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丙种球蛋白中含有针对各种病毒的中和抗体,能快速消除体内病毒,最大限度地保护机体免受病毒直接损伤。因此,临床上有效治疗病毒感染,提高患者机体免疫能力,对该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有资料[7-10]显示,采取丙种球蛋白用于心肌炎的治疗,其作用的机制主要是通过作用于T细胞和B淋巴细胞,并使其活性大大的增加,从而使其体液免疫恢复正常水平,达到临床治疗的目的。内科常规治疗心肌炎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效果较差,本研究即在常规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加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心肌炎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效果[11-13]。

本研究对照组给予积极治疗原发病、休息、抗感染、营养心肌、激素及其他对症治疗; 治疗组在其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辅助,疗程7 d。观察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心肌酶恢复正常的时间、心电图恢复正常的时间。发现2组有效率分别为82.14%、48.1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并房室传导阻滞有效率高于单纯常规治疗; 2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治疗组平均14.3±2.3 d, 加用丙种球蛋白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并房室传导阻滞症状改善加快。2组心肌酶恢复时间的比较有显著差异,说明加用丙种球蛋白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并房室传导阻滞的心肌酶谱恢复加快; 2组心电图恢复时间的比较有显著差异,表明加用丙种球蛋白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并房室传导阻滞心电活动回复加快。

综上所述,加用丙种球蛋白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并房室传导阻滞心肌酶恢复时间、心肌酶恢复时间、心电图恢复时间显著优于单纯常规治疗,加用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心肌炎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林志波. 早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结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09, 15(3): 272-273.

[2] 陈 婷, 宋 谊. 丙种球蛋白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体会[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14): 1768.

[3] 鲁 柏. 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64例疗效观察[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9, 13(23): 139.

[4] 华振宇. 丙种球蛋白治疗病毒性心肌炎30例临床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 8(9): 1139-1140.

[5] 赵小婷, 陈永萍, 侯海燕, 等. 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34例疗效观察[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 10(16): 1291-1292.

[6] 董瑞庆, 杨俊华. 心肌炎的诊断与治疗现状[J]. 新医学, 2011, 02: 71-74, 84.

[7] 彭健豪, 张连峰. 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06, 01: 54-57.

[8] 郑百红, 许忠, 许敏, 等. 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分析[J]. 吉林医学, 2008(29): 27-28.

[9] 姬乃明. 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52例疗效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2009, 11(17): 141-142.

[10] 吴启勇. 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疗效分析[J]. 江西医药, 2007, 42(3): 233.

[11] 姬宪立.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31例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 2012, 07(33): 139-140.

[12] 叶宏军, 方文华. 黄芪注射液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疗效与安全性评价[J]. 中华全科医学, 2013, 11(1): 137-139.

[13] 李恒, 高霞. 转化生长因子-β1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病毒性心肌炎中的表达[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7(9): 1020-1023.

2017-01-18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自筹经费科研课题(Z2012181)

R 542.2

A

1672-2353(2017)07-162-02

10.7619/jcmp.201707054

猜你喜欢

丙种球蛋白房室心肌炎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房室交接区期前收缩致复杂心电图表现1 例
房室阻滞表现多变的临床心电图分析
打丙种球蛋白能预防感冒吗?
清热利湿法联合中医辨证施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左卡尼汀治疗心肌炎的临床价值及不良反应观察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急性爆发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
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测房室交界区前传功能
丙种球蛋白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观察
microRNA-155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