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

2017-04-02王亚明

时代农机 2017年8期
关键词:形势专业知识吉林

王亚明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吉林吉林132200)

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

王亚明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吉林吉林132200)

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输出大量实用型人才。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问题己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因此,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不如意的情况要提出合理有效的手段,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高效解决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问题,就要让他们能够学有所用,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发挥自己的特长。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

1 高职院校学生自身就业存在的问题

(1)学生综合素质整体偏低。高职院校的生源层次不高导致高职院校毕业生思想素质不高,文化基础薄弱,学习态度较差,这些影响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问题。学生毕业后进入职场的竞争是综合素质的竞争,在当今,用人单位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求毕业生具有熟练掌握一线基层工作的实践技能,同时,也看重员工的思想品德、团队合作精神、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综合素质。

(2)就业准备不充分。多数毕业生并未意识到就业准备工作越早越充分越好,很多学生对如何做好就业准备工作,从哪些方面着手,如何做好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还是认识不清。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对自己和职业没有准确的评价,只是被动接受这一现实,没有职业生涯规划,对未来自己的发展方向比较茫然,就业目标模糊不清。从而造成毕业就业阶段出现临时抱佛脚的局面,导致盲目就业。

(3)就业认知模糊不清。一是自我认知不合理、不全面。学生在毕业之际并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多数学生对自己缺乏准确、清楚的认知和判断,不清楚自己的优劣势和与社会的差距,对自己没有做到全面分析。二是就业形势、政策认知不到位。多数毕业生对就业形势和现状并无清楚的认识,甚至根本就不会主动去关注获取这方面的信息。

(4)缺乏主动性。多数学生毕业就业时坐等学校、老师推荐。大部分学生把就业希望寄托于家长、学校和班主任,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没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没有主动去寻求机会,只是一味地依赖、等待,缺乏主动性。

(5)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多数毕业生把工作条件、工作环境和薪资待遇放在了择业考虑的首要位置,把目光都集中在了大城市,不愿意到条件艰苦和偏远的地区或基层岗位、生产一线工作,这就等于自动放弃了很多就业选择渠道和锻炼自己的机会。

(6)道德缺失现象严重。一是毕业生存在简历造假的行为,比如,虚假实践经历,对学业成绩进行造假,夸大在校期间表现等等。二是存在任意违约的现象。一些毕业生在与单位签订协议或合同时只是抱着先找一个工作的心态,随意违约。有的学生入职后没多久就辞职,甚至没有提前告知。这也反映出一些高职学生在择业时的随意性和诚信品质的缺失。

2 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

(1)提升综合素质。①要熟练掌握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毕业生职业发展的根本,只有把专业知识学实学透,才能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②要熟练掌握实践操作技能。高职教育核心的、本质的办学特色就是实践性、应用性。因此,学生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技能大赛,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③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还要加强相关领域的学习和人文知识的拓展,丰富自己的视野和内涵;同时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加入学生组织、参加各种大赛等,锻炼自己人际交往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抗挫折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等。

(2)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院校、行业发展、就业形势都有一个全面而准确的认知。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价值观,结合就业形势和专业发展形势,摆正心态。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全方位的职业素养。

(3)树立正确就业观念。要积极引导学生必须认清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大的现状。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择业观念对高职毕业生顺利就业是非常重要的。①要认清就业形势。关注社会动态、了解就业形势的变化和本专业的就业趋势。②要用理性的思维去进行自我分析,调整好心态并适时调整自己的就业理念。

(4)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一般包括职业发展定位、阶段性目标、实施路径、实施方案、近远期规划和实际行动等。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同学们正确分析自己的特长和不足,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现实情况制定和调整发展目标,可以督促学生有计划有目的的为就业和职业发展做准备。

3 结语

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问题是整个大学生就业问题中的重要部分。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难的现状,需要深入分析其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多方面努力,充分发挥学校的就业指导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食,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社会输出更多的实践性、技能型人才,为社会的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谢义忠,卢海陵.就业能力、求职行为对应届大学毕业生求职结果影响的追踪研究[J].管理评论,2016,(1).

王亚明,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猜你喜欢

形势专业知识吉林
A Spring Coat for Sarah
吉林卷
吉林卷
山西省芮城县 畜牧兽医发展中心开展专业知识大实践活动
论我国器官移植面临的新形势及其立法需求
东南亚地区形势:2015年
吉林出版集团
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应用研究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
2011年中亚形势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