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平原更新统到全新统的古气候分析

2017-04-02张露李成绕

时代农机 2017年8期
关键词:孢粉成都平原粘土

张露,李成绕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成都610059)

成都平原更新统到全新统的古气候分析

张露,李成绕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成都610059)

本次区调在成都平原区第四系不同时代的剖面上采集了48件样品进行孢粉分析。样品均见有丰富的孢子花粉,共统计9122粒孢子花粉,平均294.2粒/样品,特别是首次在更新统网纹红土中获得了丰富的孢粉化石。利用孢粉分析并结合磁化率特征对成都平原全新世仁寿视高镇剖面、广汉剖面金堂县官仓剖面等进行分析,得出成都平原的气候变化经历了由温凉偏干与温暖潮湿的交替。

古气候变化;成都平原;孢粉分析

1 区域地质概况

成都平原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平原。成都平原东至龙泉山西麓,西缘龙门山前山之边的第四纪内陆盆地。成都平原虽然邻近龙门山断裂带,但却属于地质上十分稳定的扬子地台(即华南地块)。

2 孢粉特征分析

孢粉分析在第四纪的古环境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古植被和古气候及其演变规律的研究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晚新生代以来气候的大幅度波动已被越来越多的资料所证实,但对于我国东部第四纪气候波动的幅度的认识还存在重大分歧。成都平原位于我国东部和西部的过渡地带,对成都平原地区的古气候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1)仁寿视高镇孢粉特征。在分析的6个样品中,只有SP-093和SP-096含有足量的孢粉。SP-093凤尾蕨属的含量为8.8%,光滑单缝孢的含量为45.0%,里白属的含量为5.3%,环纹藻的含量为9.5%,桫椤属的含量为11.1%,石松科的含量为1.1%,角苔属的含量为10.7%,蒿属的含量为3.1%,松属的含量为1.9%。

SP-096环纹藻的含量为91.8%,水龙骨科的含量为2.7%,松属含量为4.1%,胡桃属的含量为1.4%。由于松粉产量高、传播能力强,一般研究认为当松属花粉含量在30%以上可认为研究区周围有松的存在。上述孢粉植物群演化序列中松粉平均含量17.1%,因此研究区附近区域可能没有松的存在。阔叶类和灌木与草本植物花粉含量高,平均含量分别为36.9%、31.6%,反映研究区附近区域分布以栎、桦、栗为主的森林草原植被景观,榆、榛、胡桃、椴少量分布。喜暖植物如山核桃、胡桃属、枫香属等以及莎草科和沉水植物狐尾藻、盘星藻、环纹藻的出现说明环境比较暖湿。孢粉百分含量变化显示植被与气候存在明显波动。

(2)广汉剖面孢粉组合特征。4个样品中有3个分析了足量的孢粉。其中蕨类孢子与藻类含量为95.6%,草本花粉含量为3.4%,木本花粉含量为1.0%。含量最丰富的是环纹藻,含量为2%~77.8%,其次为光滑单缝孢,含量为2.1%~72.3%,水龙骨科的含量为0%~16.0%。

(3)金堂县官仓剖面孢粉组合特征。1个样品中孢粉丰富。其中蕨类孢子与藻类含量为68.3%。草本花粉含量为22.4%,木本花粉含量为9.3%。蕨类孢子中含量最丰富的是里白属,含量为28.3%,其次为光滑单缝孢,含量为17.2%,石松科的含量为8.4%,凤尾蕨属的含量为3.6%,水龙骨科的含量为2.7%,卷柏属的含量为1.4%。草本植物花粉莎草科的含量为17.2%,藜科的含量为1.4%。木本植物花粉中松属的含量为7.3%。蕨类孢子与喜湿的莎草科花粉均代表较为暖湿的环境,反应的为草甸植被景观。

凤尾蕨属、水蕨、水龙骨科、里白属、桫椤属等常分布于热带—亚热带,一起出现,反应了湿热的环境。

3 粒度特征

(1)仁寿剖面粒度特征。成都粘土剖面采集了6个粒度样品进行测试粒径主要集中在4μm-32μm,成份为粉砂,其次为小于4μm粘土。样品的平均粒径最小值为6.2Ф,最大值为7.3Ф,整体上平均粒径Ф从剖面底部到上部逐渐减少,也就是说颗粒直径向上逐渐增大,剖面的岩性主要为粘土,水动力相对较弱。但是,在剖面下部出现一个较小的峰值,说明该剖面经历了水动力条件逐渐减小,随后再增大的情形。

(2)广汉粘土剖面粒度特征。广汉粘土剖面采集了11个粒度样品进行测测试,粒径主要集中在4~32μm,成份为粉砂,其次为小于4μm粘土,说明水动力较弱。样品的平均粒径最小值为6Ф,最大值为7Ф,整体上平均粒径Ф值变化不大,水动力保持较弱的状态。

(3)金堂县官仓剖面。广汉粘土剖面采集了11个粒度样品进行测试,粒径主要集中在大于63μm,成份为砂和砾石,并含有少量的粉砂和粘土,说明水动力强。样品的平均粒径在4~5.7Ф,整体上平均粒径Ф值变化不大,水动力保持较强的状态。

4 结语

经过粒度分析可以观察出在成都平原地区全新世粒度平均值偏大,沉积物中粘土含量明显较少,而砂的含量增大,水动力从一个较弱的状态到较强,说明该时期成都平原于潮湿多雨且洪水频发;孢粉分析的实验可以观察出成都平原全新世的气候变化经历了由温凉偏干与温暖潮湿的交替。

[1]梁斌,朱兵,王全伟,等.成都平原第四纪地质与环境[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张露(1991-),女,四川彭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第四纪地质学。

猜你喜欢

孢粉成都平原粘土
巧家盆地第四纪孢粉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
成都平原经济区空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变化特征分析
近十年成都平原经济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格局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粘土成了治理赤潮的利器?
孢粉在流域生态环境中的指示作用及研究进展
基于因子分析的成都平原地区大气污染压力评估
西藏仲巴县隆格尔地区渐新统日贡拉组孢粉组合的发现及其意义
粘土玫瑰DIY
2017 年成都平原经济区将积极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上海师范大学揭示花粉壁孢粉素合成的调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