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林权改革对农村林地经营模式的影响研究

2017-04-02王辉

时代农机 2017年8期
关键词:林权林地面积

王辉

(吉林省珲春市林业局,吉林吉林133300)

关于林权改革对农村林地经营模式的影响研究

王辉

(吉林省珲春市林业局,吉林吉林133300)

林权改革使单户经营成为了主要的林地经营模式,而且农村林地经营模式的变化提高了当地农户收入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林业市场化经营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在农村林地经营模式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林业有关部门还需要处理好林业中林粮间种问题,不断探索出能够规范林权流动市场行为,建立和完善林业服务体系。文章针对林权改革对农村林地经营模式的改变进行了分析,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希望能给相关工作人员带来帮助。

林权;改革;农村林地经营;模式

自从我国新的林权改革制度实行以来,就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关注,林权改革涉及到广大农民的生计问题,当前也有很多学者对林权制度改革进行了调查研究,但是,其中对于西部地区以及边远山村的关注度不高,并且相对东部以及其它地区来说,这些地方的林业发展甚至直接影响农户的生活水平,部分地方曾经实行过旧的林权改革制度,主要是将林业进行生产责任制,给农户进行划分林区,但由于有关部门没有完全考虑到实际中会存在山林界址不清、缺乏合法的证件而最终导致失败,之于此,后来实行的林权改革制度停止了之前分山到户的行为,而鼓励县级单位将山林收归农村进行统一管理,经过多次改革,使得农村林地经营模式发生了变化,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产权不明或者林业赋税过高,缺乏规范的林业流转都影响了林业发展。

1 农村林地经营在林权改革下所占优势

(1)林业资源取得明显改善。从调查数据中可以发现,林地的面积以及林木的质量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林业用地面积增加了20%而且木材的储存量翻了一番,人均林业用地面积较过去10年增加了2倍,这对于平原地区的林业发展来说增长速度是特别显著的,比较新一轮的林权改革制度的实行前后历程来看,林业资源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2)林业经营实现可持续发展。农村林业主要是在造林方面和采伐方面进行林地经营,有关数据显示,过去由于人们盲目追求眼前利益,地方林业采伐量大于种植量,最终造成造林和采伐严重失衡,经过林权改革后,很多农村林业发展中的造林面积与采伐量是同步增长的,甚至造林量远超采伐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林业经营可持续发展。并且,从造林方面来看,市场手段也促进了林地面积的扩大,单户经营从租赁和拍卖等方式获取林业面积,这也是林权改革起到的效果,激发了农户林业经营的积极性,有利于林业的发展和投入。从采伐方面来看,农村的采伐量较过去增加了很多,以前农户作为林业采伐的主体,主要采伐由无偿划分给农户的林地面积,但是经过林权改革后,采伐主体转变为了农村集体,而单户采伐量相对降低。

(3)农户收入水平提高。俗话说:靠山吃山,从有关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林权改革后,农民的收入得到了显著提高,林业的发展也提高了当地农户的收入水平,其实对于很多农村的林地经营者来说,主要靠种植和采伐树木,并向外销售木材的途径来获取利益,实行新一轮的林权改革后,不仅可以通过政府无偿划分获得林地,还可以通过其他买卖方式扩大林业面积,农户不断扩大种植规模,使得生产效益也获得了最大化。

2 林权改革对农村林地经营模式影响分析

(1)增加了林地面积。林地面积是指在某一区域界定范围内的存活树木所占面积,包括农田中未被统计树木所占的面积,以及被统计在内的林地面积包括四周树木,林地面积较往年增加了将近15%,林地面积可以根据经营主体的不同分为集体经营、单户经营、联户经营,其中防护林不管是从林权的内容还是经营方式来看都比较特殊。

(2)林地集体经营模式普遍降低。林权改革后,农村林地经营模式由原先的集体经营模式为主,变成集体经营林地面积所占林地面积不足5%,其中,原来的集体经营林地面积通过拍卖或者单户承包将其转变为单户经营模式,而造成这种变化与农村林地进行林权改革是分不开的,林地经营方式通过林权体制改革完成了林业产权初次分配,使得林业经营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并且,部分集体经营的林业通过一定程度的改造被划分为防护林,造福社会的同时也给当地农户带来了收益,提高了农户们林业经营的积极性。

(3)单户经营成为主要的林地经营模式。单户经营在林权变革下成为了主要的林地经营模式,它是指由农户独立对林地进行经营管理,截止目前,单户经营模式已经占据林地面积的一半了,其中,主要是由集体经营林地面积转化来的,从分析单户经营的林地范围的延伸以及林地面积的分布中可以发现平原林业与其他省份的林地经营的区别。一般来说,农户获取林地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无偿划分,其次是通过拍卖、其他农户的转租等方式获取林地的,农户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获取林地的面积是逐年增加的,这主要是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对林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以及不断探索林业发展责任制的结果。另外,农田种树而产生的林地面积普遍增加了,从1974年起,我国一系列林业政策已经倡导,林业发展要结合农田建设,扩大平原绿化,这对于林粮间作以及当地林业可持续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4)防护林面积失衡。由于国家政策的实施,使得很多农村林地经营模式发生了变化,尤其是防护林面积较之前是显著增加,防护林面积占所有林地面积的一半左右,而防护林面积也是由集体经营林地面积和单户经营转变的,国家林业政策的制约使得很多林地被划分为防护林,而且国家对于防护林建设给农户的补偿力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农户们经营林地的积极性。

3 对林权改革下农村林地经营模式转变的思考

(1)林地承包及流转管理需要规范。经过林权改革过程的调查发现,部分地方存在林地承包和流转管理不规范现象,没有按照规范的法律法规进行,在林地承包和流转过程中没有严格规范的合同格式,也未能按照要求填写合同,签订合同时形式简单,没有具体考虑细节,导致双方应该享有的权利和应该履行的义务没有明确,为日后实际经营过程中留下了隐患,应该加强在林地承包和流转程序上的规范性,严格管理手续流程,明确双方的责任和权利,做到详细、合理,并且要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合同拟定,在可操作性强的法规基础上进行签订,保障双方都能获得最大效益。深入林权改革,不断促进非公有制林业的快速发展,保障林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治林,将权利和义务落到实处。

(2)林权改革的服务体系有待完善。林权制度改革影响了农村林地的经营模式,也影响着林业经营者的生活水平,需要从各方面(如,投资、人力、规划等)加强对林权改革的支持力度,为农村林地经营者创造有利条件,鼓励经营者进行合作经营,扩大生产规模,支持林业协会等各种组织形式,建立和完善林权改革服务体系,利用现代传播媒介,大力推广林业科技,为广大林地经营者提供来自市场、技术等方面的信息。

4 结语

随着林权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林业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单户经营模式已经成为主要的林地经营模式,林地集体经营模式普遍降低,而且跟过去相比,林业资源取得明显改善,林业经营实现可持续发展,林地面积不断扩大,农户收入水平提高,但是,在林权改革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林地承包及流转管理需要进行规范,有关部门需要建立和完善林权改革服务体系来促进林业可持续性发展。

[1]吴静,王昌海,侯一蕾,等.不同林业经营模式的选择及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3-20.

[2]翟秋,李桦,姚顺波.后林权改革视角下家庭林地经营效率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4-69.

王辉(1987-),吉林珲春人,大学本科,助理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林业。

猜你喜欢

林权林地面积
怎样围面积最大
最大的面积
巧用面积法解几何题
林权供求信息
林权供求信息
林权供求信息
巧用面积求坐标
丹东市林地分类研究
浅谈林地保护及恢复措施
林权供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