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谣言为什么会深入人心

2017-04-02

新传奇 2017年49期
关键词:流言谣言

人们会传播那些他们赞同的谣言,故事里会有一些他们认同的内容,或者是他们希望会发生的事情。这种谣言很好地遵守了九大定律,所以会像传染病一般流行起来。

谣言在焦虑中滋生

2005年,飓风卡特里娜袭击了美国新奥尔良市,谣言和洪水一起淹没了这座城市。在极端焦虑不安的环境下,可怕的谣言四处滋长:洪水里有鲨鱼!恐怖分子在防洪堤里埋了炸弹!大圆顶体育馆里到处是成堆的死尸和婴儿尸体!

但是飓风危机稍缓和后,调查人员发现几乎所有广为传播的流言都是不实的。那这些荒唐的故事是打哪儿冒出来的呢?恐惧,恐惧会滋生谣言。一个群体的焦虑感越集中,人们就越有可能开始制造谣言。

谣言专家尼古拉斯·迪方佐解释说,人们散播谣言主要是想把那些吓人而又不确定的情况搞清楚。人们交换彼此所知的信息,即便那些话荒唐得可笑,还是能舒缓我们的不安情绪,至少可以让我们觉得自己知道出了什么事。“谣言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去弄清事实,并且找到正确的应对措施”。

谣言能避开心理雷达监测

有位心理学家曾解释说:“有些谣言能够避开我们心理雷达的监测,因为它恰好是我们已经相信的,或者愿意相信的东西。”

如果你早就认为自由主义者在向宗教宣战的话,你就很可能会相信2008年的一则不实传言:新版美元的硬币侧沿上将不再刻有“我们相信上帝”这句话。如果你赞同太多的金钱会让人脱离现实、精神失常的观点,你就可能相信下面这条关于泰格·伍兹的谣言:他曾为了2007年的美国公开赛租了一栋豪宅,挪走了全部的陈设,再把他自己的家具都搬了进去,就为了在四天的比赛中有“家一般的感觉”。即便铁证摆在眼前,我们还是会牢牢抓着固有观念不放。

传播谣言要靠轻信之人

轻信之人是谣言传播的中坚力量。雅虎一位研究信息传播的社会学家邓肯·瓦茨解释说:“重要的是你主观上愿意散布流言,而不是说你要有多高社会地位,或者多么受人尊重。”比如孩子们几乎愿意相信任何事情,于是一些谣言在校园里会传播得非常猖獗。有一则“长寿”的校园谣言说那个给某广告公司做广告的小童星死了,因为他把汽水和跳跳糖混在一起吃,结果肚子爆炸了。

最近,有一则谣言称,节能灯泡是诱发多种癌症的超级癌源。专家称,这纯属无稽之谈

这条定律同样也适用于轻信的成年人,而他们才是谣言真正的推手。

听谣千遍,假也成真

某项民调结果显示,11%的美国人相信奥巴马其实是一个激进的穆斯林。《纽约客》杂志还画了一幅封面漫画挖苦这一谣言:新上任的总统奥巴马穿着伊斯兰长袍在白宫优哉游哉,星条旗被扔进了壁炉的火焰中,墙上则挂着一幅本·拉登的肖像。

对此,奥巴马曾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表示,“事实就是事实”。他表示不愿为此谣言分心,说:“我不会对此谣言过于担心,如果我老是忙于澄清这些事,那我就无法工作了。”

据谣言传播专家马克·佩佐的观察,澄清谣言的举动反而会让谣言更深入人心。“毫无疑问,你听到的次数越多,你就越会相信,哪怕是同一个人跟你反复说同一件事,”传播专家马克·佩佐说,“政客们尤擅此术:我听到关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消息越多,我就越倾向于认为它们真的存在。”

“好”谣言会因时制宜

每年秋季九月中旬前后,某国的一些人就开始收到关于帮派入会仪式的紧急报告,谣言称黑帮有了新的入会办法:想要加入黑帮的人会在夜晚四处开车徘徊,故意不开车前灯,如果一个好心的司机对他闪前灯以示提醒,这个准黑社会成员必须尾随那辆车回家,然后杀死车主一家,作为加入帮会的投名状。所以出于安全考虑,千万不要闪你的车前灯,请转发这条消息给每一个你关心的人!

每年九月中旬这条谣言都会死灰复燃。分析人士解释说:“九月中旬起,夜晚开始变长,下班回家的人开始考虑要不要开车前灯。这段时间人们总是在想着车前灯的事情。所以深冬或是仲夏的时候就听不到这条谣言。”

当某个话题正是人们考虑的热点时,谣言迎来了急速传播的大好机会。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家马克·沙勒指出:“信息的内容要和传播者的目标相符合。‘好’的谣言会因时制宜。”

谣言越简洁越容易流行

回忆一下你脑子里攒了多少稀奇古怪的老说法:吞下肚子的口香糖要花7年时间才能排出体外;我们只使用了大脑的10%;在太空可以看见中国的长城……

这些小道传闻都很简洁具体,极具画面感的细节描述在脑海中挥之不去。不过它们都是假的!这些谣言说明了一个道理:切实具体、容易理解的传闻最容易流行起来。“复杂的观点不太可能得以广泛传播,”邓肯·瓦茨说,“那些有上下文背景的观点,在传播过程中会被断章取义。”谣言传播起来就像电话游戏;被转述过几次之后很多细节丢失了,信息变得越来越简单。

“好”谣言难以证伪

尽管有些传说和阴谋论极端疯狂极端不靠谱,但是它们就是不会“死绝”,为什么呢?为什么人们还是相信尼斯湖里有大型史前爬行动物出没?尼斯湖已经被调查过不知多少个日日夜夜了,从来就没有证据证明水怪的存在。有人要说了,这个湖泊这么大,谁敢保证水怪不在里面?想要彻底推翻这种想法是非常困难的。

经久不衰的谣言中常常会有一些检验真假的内容,可以让受众去尝试。比如,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旧金山的港湾地区流传着一条谣言,说斯耐普饮料公司支持三K党。如果你把饮料的标签转过来,就能看见一个圆圈里面有大写字母K。人人都做了这个找字母的测验,就在你看到K字的一瞬间,原本可笑的流言突然就变得可信了。事实上,斯耐普饮料瓶上确实有个K字,这个字母代表了kosher(符合犹太教教义的食物),很多饮料和食品包装上都有这个印记。

我们喜欢听妒忌对象的丑闻

明星们最容易成为各种肮脏污秽故事的主角。有一广为人知的谣言说“街头顽童合唱团”的主唱曾被送进抢救室,大夫们给他洗胃,从他胃里取出了一加仑多的精液——那是他在一个淫乱派对上吞下去的。故事的细节有各种版本,故事的主角也一直在换,不过基本的情节始终没有变过。

为什么关于名人的谣言会传播得这么广泛而且“经久不衰”呢?原因之一可能是人们有一些幸灾乐祸的心理。人们会传播那些他们赞同的谣言,故事里会有一些他们认同的内容,或者是他们希望会发生的事情。我们对名人是各种羡慕嫉妒恨,想把那些高高在上的人从神坛上拉下来,这是人的天性。

有些流言是真的

当然,有时候传谣没有任何原因。很多时候我们讲一些不同寻常的段子只是为了建立巩固人际关系或者是炫耀自己多厉害,我们并不一定就相信这些故事。

但有时候这些流言是真的。一项研究结果发现,在有确定的层级制度的群体中,比如大型办公室里,你听到的关于公司事务的闲话大约有95%都是真的。

“每年万圣节的时候我们都会听说,有人把刀片嵌在苹果里分发给那些‘不给糖就捣蛋’的小孩,”迪方佐说,“我自己家就遇到过类似的事情,我妻子在一块万圣节糖果里面发现了一根缝衣针。我知道,这个事情听起来太夸张了!但我家确实遇到了这种情况。”

猜你喜欢

流言谣言
这些谣言不可信
中国使馆驳斥荒谬谣言
儿童中的流言:产生、发展及信任评价*
如何科学识别谣言?
当谣言不攻自破之时
在网络流言的惊涛骇浪中,权威媒体如何做好“定海神针”
真相在真相里活着
“后真相”时代,对谣言说不
流言
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