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融资担保机构运行绩效的实证研究

2017-04-02李雅宁杨宜刘婧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6期

李雅宁+杨宜+刘婧

基金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北京地区小额信贷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14JGC096);北京市属高校长城学者项目“科技金融网络演化对科技型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研究”(CIT&TCD20150313)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融资担保作为中小企业融资的新渠道,对提高资金融通效率、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对我国融资担保机构的运营现状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利用实地调研获取的48家北京市融资担保公司数据,采用DEA模型对其运行绩效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市融资担保机构的运行绩效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引起部分融资担保机构运行绩效低下的原因,提出改善融资担保机构运行绩效的建议。

关键词:融资担保机构 数据包络分析法 运行绩效

引言

我国中小企业资金需求量大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矛盾日益凸显,资金供需状况极不平衡,在此背景下,融资担保成为资金融通的新渠道,其运行绩效也影响着融资担保机构的健康发展和在解决企业融资问题中的效用发挥程度。1993年,我国第一家专业担保公司由财政部和经贸委共同组建成立,自此我国担保行业进入了发展的探索期,随着我国加入WTO和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资本和境外资金大量涌入国内市场给担保行业带来新的契机,担保机构的数量出现爆发式增长,融资担保逐渐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新渠道。2011年银监会、工信部等七部委共同发布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使融资担保机构得到了严格监管和规范运作,融资担保行业开始步入科学发展的新阶段。

我国融资担保机构发展现状分析

(一)行业规模增速放缓,资本实力增强

2010到2012年,融资担保行业规模逐年扩大,但增速有所放缓。监管层实施新的监管规定之后,对融资担保机构的运营进行了更为严格的整顿,一些营业不規范的公司步履维艰,2013年融资担保机构数量呈现负增长。2013年末,全国融资担保机构共计8185家。然而,被置于严格监管之下的融资担保机构资本实力仍在不断加强,2013年末行业实收资本达到8793亿元(数据来源:由中国银监会、中国融资担保协会公布的数据整理而得,下同)。

(二)业务规模增长快,担保能力提高

从我国融资担保机构的运营状况来看,融资担保机构业务规模增长较快,期末在保余额逐年增加,至2013年全国融资担保机构的期末在保余额达25700亿元。与此同时,2013年行业融资性担保放大倍数已经达到2.3倍,较前三年一直维持的2.1倍水平明显提升,表明融资担保机构的整体担保能力有所提高,为中小企业提供的担保贷款数不断增加。

(三)代偿压力大,拨备覆盖率下降

2011到2013年融资担保机构的代偿率逐年提高。截至2013年,行业担保代偿309亿元,同比增长45.2%,担保代偿率为1.6%,与上年相比提高0.4个百分点,中小企业不良信用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给融资担保机构带来的代偿压力越来越大。然而,融资担保行业的拨备覆盖率却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据统计,2010年融资担保行业拨备覆盖率为507.30%,至2013年,行业拨备覆盖率已降至196.8%,说明融资担保机构为提高经营绩效,将多数自有资金都运用于担保贷款。尽管这一拨备水平说明行业总体代偿风险仍处于可控范围之内,但倘若代偿率上升和拨备覆盖率下降的趋势持续下去,融资担保机构将面临极大的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

(四)银担合作规模扩大,信贷支持作用增强

在国家不断推行融资担保法制建设、引导融资担保机构规范运营和政策扶持之下,融资担保机构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联系不断加强,合作规模不断扩大,融资担保机构对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效率和支持“三农”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稳中增强。截至2013年末,已有15807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与融资担保机构开展了业务合作,较上年末增长4.7%;取得融资担保贷款的企业为238916户,其中取得融资担保贷款的中小企业225910户,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贷款余额12121亿元,该贷款在融资担保贷款中的余额中占78.1%,其担保户数占比94.6%。

北京市融资担保机构运行现状分析

从1993年至今,北京市融资担保行业已历经20余年的发展。2012年之前,北京担保行业一直处于稳定发展阶段,而2012年“中担事件”的发生使部分银行开始进行政策调整,融资担保机构的经营陷入低谷,遭遇重大生存危机,全市新增融资担保额甚至首次呈现出负增长态势。2013年,北京市不断出台各项政策扶持担保行业,向担保机构注入大量资金,使融资担保行业总体回到原有水平,开始逐渐迈向平稳发展的新阶段。到2014年底,北京市获得牌照的融资担保机构共计130家,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达1901.67亿元,居全国首位。北京市融资担保机构对小微企业的在保余额达413亿元,现已覆盖4.5万户小微企业,成为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现状的重要力量(数据来源:北京信用担保协会发布的年度报告整理而得,下同)。

(一)担保规模

经历了2012年的行业低谷后,2012-2014年北京融资担保机构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尽管信贷规模有所紧缩,但各融资担保机构仍不断提高创新水平,向市场推出多样化的融资担保产品,带动全行业的高速发展。到2014年底,北京融资担保新增担保额1406.46亿元,其中融资担保期末在保余额达到1976.83亿元。随着融资担保机构规模的扩大和数量的增加,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全市担保机构融资担保的期末在保余额呈现出断层趋势。与此同时,排名前十的融资担保机构其融资担保在保余额占到全行业的83.54%,表明北京市的融资担保机构两极分化十分严重,实力强的融资担保机构业务额在全行业中占比较大,而实力较差的融资担保机构则举步维艰,如表1所示。

(二)业务结构

2012-2014年,北京融资担保机构的贷款担保和其它融资担保业务始终保持一升一降的特征。2014年末,北京市融资担保在保余额中贷款担保727.47亿元,同比下滑8.49%;其他融资担保1249.36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了7.93%;其他融资担保在保余额在全部融资担保在保余额中占比达58.50%。表明北京市融资担保的业务结构正在不断进行调整,贷款担保所占比重逐年下降,创新性融资担保所占的比重在逐年上升,融资渠道开始逐渐向外拓展。

(三)放大倍数

融资担保放大倍数涉及市场需求、银担关系、风险控制等多方面的问题。放大倍数过小是融资担保机构实力不足或资金利用不合理的表现,对融资担保机构的运营可能产生不利影响,放大倍数过大则可能引起风险。根据北京市信用担保协会的测算,担保放大倍数必须高于3倍,融资担保机构才有可能实现财务平衡,而北京市融资担保机构的平均融资担保放大倍数尚未达到2.5倍,因此很难做到可持续发展,这对北京市的融资担保机构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四)代偿风险

北京市融资担保行业的代偿率始终处于行业内的较高水平。2012年、2013年北京市融资担保代偿率均为2.31%,到2014年年底,北京市融资担保代偿率已经达到2.33%。在全市担保行业的代偿中,融资担保机构的代偿最为集中,代偿率最高。其中代偿额排名前10的担保机构代偿发生额共计9.71亿元,占到2014年全部代偿额的77.49%。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和规避风险,北京市融资担保机构将面临经营不佳、偿债压力较大以及银行减少合作甚至退出贷款的风险。

(五)人员素质

人员素质是融资担保机构运营过程中的重要问题。由于许多融资担保机构缺乏真正从事过担保、信贷业务的人才,也未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许多从业人员不懂得如何操作和开发市场,更难以规避和防控风险。近几年北京市融资担保机构积极引进优秀人才,从业人员素质有所提升。从在职人员学历结构上看,2010年研究生及以上學历的融资担保从业人员只占18.31%,未受过高等教育的占28.11%,而到2014年,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占比21.22%,未受过高等教育的占比则降至20.03%。不过高学历的工作人员比重仍偏低(数据来源:北京市金融工作局)。

北京市融资担保机构运行绩效的实证分析

(一)评价模型的选择

在研究运行绩效的实证分析方法中,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的使用最为广泛,其优点在于投入与产出权重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无需在事前设定,而是根据数据自动进行线性规划而产生,因而较为客观。同时DEA不仅可以测评绩效,还可以通过目标值与实际值的比较分析决策单位资源的使用情况,并提供投入产出值的调整方向与调整数量,从而为企业的运行决策提供参考。

本文选用的DEA模型是最基本的两个模型:规模报酬不变(CRS)和规模报酬可变(VRS)模型。CRS模型假设规模不变,用于评价融资担保机构的总体运行绩效。由于绩效测评都是在融资担保机构持续经营的假设前提下进行的,因此VRS模型在假设融资担保机构规模可变的条件下,将CRS模型中测得的效率值分解为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两部分,其公式为:综合效率=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即为剔除规模影响之后的效率。

(二)评价指标的选取及样本数据来源

本文从资本实力、管理能力、资金运作能力、信用担保能力、盈利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方面选取了7个要素作为投入产出指标,具体指标见表2。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收集了北京市48家融资担保机构的相关数据,其中资本规模为1亿以下的公司占比为6.25%,资本规模为1亿到5亿的公司达到77.08%,资本规模达到5亿以上的公司占17.67%,其市场结构和规模分布与北京市融资担保行业整体水平相近,因而具有较好的拟合性。以2011年为考察期,样本数据均由公司年度报告、信用评级报告和向担保机构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中整理得到。

(三)实证结果分析

1.运行绩效评价结果分析。本文采用DEAP 2.1 软件对北京市48家融资担保机构的运行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样本的评价结果分布如图1所示。

对运行绩效评价结果进行统计(见表4),结论如下:

第一,从总体来看,48家融资担保机构中有14家综合效率达到1,说明这些机构经营稳健,运行绩效良好;17家综合效率在0.5到1之间,运行绩效稍有欠缺,仍有改进余地;其余17家综合效率低于0.5,说明这些机构运行绩效低下,运营状况亟待改善。

第二,纯技术效率是评价融资担保机构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结果表明,17家融资担保机构的纯技术效率达到1,说明这些机构在发展过程中管理水平较高,实现了有效的公司治理。而其余融资担保机构的纯技术效率小于1,说明这些机构在管理上存在不足,可能存在人才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第三,在规模效率方面,虽然达到规模效率的融资担保机构只有14家,但从规模报酬的趋势来看,48家机构中有33家呈现规模报酬递增的态势,即公司发展势头较好,只要对投入和产出稍加调整就能达到良好的运行绩效;14家融资担保机构规模报酬不变,表明这些机构规模适中,发展较为平稳;规模报酬递减的机构只有一家,说明该机构经营规模与技术水平不匹配,存在规模不经济。

第四,将综合效率分解为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后,分析结果显示规模效率和综合效率的分布拟合较好,说明规模效率相较纯技术效率而言对综合效率的影响更大。大多数融资担保机构的低效率值都是由其低规模效率引起的,这些机构的纯技术效率较高,甚至到达1,而规模效率和综合效率则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说明这些机构尚未形成规模经济。

2.实证结果的原因分析。进一步看实证结果中的投入量和产出量,可对运行绩效低下的融资担保机构进行原因分析,并从中发现影响因素对融资担保机构运营绩效的影响方向和程度。由于DEA输出结果能给出精确的投入冗余量和产出不足量,其中投入冗余表示投入多了多少,产出不足则表示产出少了多少,因此对投入产出量进行调整,便可实现DEA有效。输出结果见表5。

根据实证分析结果,结论如下:

第一,融资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对融资担保机构的运行绩效影响最大。在DEA模型输出结果给出的调整建议中,运行绩效低的机构都被要求大幅提高累计担保额度,说明这些机构担保能力欠佳。

第二,盈利能力则与融资担保机构的纯技术效率呈正相关。结果显示,规模效率较高而纯技术效率低下的融资担保机构主要需要调整的指标为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说明这些机构资金管理和运用能力欠佳,未能实现经营效益。

第三,固定资产对运行绩效的影响方向并不明显,部分达到综合效率的公司也存在固定资产投入过量的问题,说明融资担保机构在完善硬件设施的过程中可能出现资产利用率不高、造成资源浪费的情况,或是未合理控制运营成本,这要求融资担保机构提高警惕。

第四,融资担保放大倍数与规模效率呈正相关。需要调整融资放大倍数的企业普遍存在纯技术效率较高而规模效率低下的问题,而且规模效率越低越要求扩大融资放大倍数,表明融资担保机构的社会效益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应当全方面开展经营业务,加强银企合作。

第五,实收资本对融资担保机构的规模效率影响较大。结果表明,纯技术效率较高而规模效率低下的融资担保机构主要需要调整的指标均为实收资本,说明融资担保机构存在规模过小担保能力不足、或是一味追求规模的扩大而忽视技术水平提高的情况,导致规模水平与技术水平不匹配。

第六,员工人数需要调整的融资担保机构只有5家,说明北京市融资担保机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管理水平相对稳定,但仍应不断聚集高质量高效率人才,使融资担保机构的运行绩效得以提高。

研究建议

(一)提高业务质量

融资担保机构的信用担保能力影响着融资担保机构的运行绩效,而资本规模和业务质量又是影响北京市融资担保机构信用担保能力的关键。实证分析中得出规模水平与技术水平不匹配的结论,意味着部分融资担保机构过度追求数量而未注重质量。因此,融资担保机构应在追求担保笔数和担保额增长率的同时注重业务质量的提高。

(二)增强盈利能力

中小企业信用能力较低,盈利能力较弱,易出现违约风险,因此北京市融资性担保机构仍处于高风险、低收益的窘境。实证结果也表明,北京市融资担保机构普遍存在产出不足的问题,即盈利能力缺乏。因此,在自身投入产出方面,融资担保公司要对运营成本进行合理控制,重视投资和收益的比重,严格控制费用预算,不断提高资本利用率。

(三)完善内部治理

虽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达到纯技术效率的机构数量多于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但整体管理水平仍然很低,北京市融资担保机构仍存在内部治理问题,担保人才短缺和内控机制不健全是影响融资担保机构运营的重要因素。因此,融资担保机构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力度吸引专业人才,同时建立新的管理模式,实施适当的激励制度;另一方面还需进一步健全公司内部风控机制。

(四)促进银担合作

北京市融资担保机构仍处于发展不成熟的阶段,融资担保放大倍数过低,既需要融资担保机构从自身找原因,也需要外界提供的良好宏观环境,包括政府的大力扶持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友好合作。

参考文献:

1.程周斌,李超勇,尉玉芬.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效率测度:来自杭州的证据.商场现代化,2013(34)

2.崔晓玲,钟田丽.基于DEA的信用担保运行效率求解方法.运筹与管理,2010(6)

3.高太平.融资性担保公司经营问题探析.企业经济,2013(1)

4.刘钢.融资担保公司业务创新与绩效——以北京市为例.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2(2)

5.冉晓东.小额贷款公司与融资担保公司的运行机制与发展对策.西南金融,2013(4)

6.杨宜,李雅寧.北京地区融资担保业的市场结构与溢出效应分析.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