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牌食材需要哪些“优秀基因”—“发现中国好食材高层研讨会暨品牌食材企业发布”活动侧记

2017-04-01张院萍

中国畜牧业 2017年5期
关键词:老农食材农产品

文│本刊记者 张院萍

品牌食材需要哪些“优秀基因”—“发现中国好食材高层研讨会暨品牌食材企业发布”活动侧记

文│本刊记者 张院萍

前不久举办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指出,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提供更多的优质和绿色农产品,未来中国农业改革会完成从量到质的转变,对中国农业改革来说,注重品质。提升品牌,成为核心战略;对于老百姓来说,未来注重农业品牌,会更加注重农业的绿色、营养和健康的食品,而且未来会有更多优质品牌农业企业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为了响应国家对品牌农业和品牌食材企业的热点关注,2017年1月15日,由新华社等联合企业代表,举办了发现中国好食材高层研讨会暨品牌食材企业发布活动,共同发现中国的好食材,共同关注中国的品牌农业企业。上百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农业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围绕品牌农业、食材安全、农业科技等主题开展了研讨。现撷取部分观点,整理刊登,以飨读者。

要促进食材生产和流通链条的有序运转

徐锡安(新华社原副社长):

人民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全民健康离不开食品健康,针对食品生产而言,企业更要从品牌和创新出发,进行企业自身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提高公开质量出发,以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这个角度出发,食品安全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基础的要求。应从营养健康领域出发,来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以此满足食品消费升级和全民健康的需要。

发布2016食材品牌企业,有助于宣传践行食品安全的典范,塑造中国食材品牌的形象。同时,活动过程当中,将推出行业中的榜样,促进食材生产和流通链条的有序运转,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食材变品牌需要跟媒体紧密合作

何新天(中国畜牧业协会秘书长):

说到品牌食材,我想为所有的农牧企业家点一个赞,喝一个彩。我觉得他们用自己辛勤的工作,用他们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优质、安全的农产品、新产品,极大地丰富了城乡人民的“菜篮子”,为保证中国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实现舌尖上的美味,舌尖上的健康,做出了贡献,应该为他们喝彩。

另外,我还想说一个期望。我们过去常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实际上在今天,现在是融媒体时代,我们好的产品,好的食材,要变成好的品牌,都需要和媒体更紧密地合作,来共创更多优质的农产品、新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安全、放心的农产品、新产品。

品牌导向很重要

陈金发(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副主任、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秘书长):

在这里,我想说几句话。

第一,好吃不好吃,消费者才是关键,做概念很重要,但是千万不要唯概念论。所以希望,我们一定要尊重消费者那张嘴。

第二,做农业,不仅要有钱,还要有情,因为农业是一个生命体,它跟人是一样的。所以千万不要认为,有钱就能把农业砸出来,做不到。

第三,品牌导向很重要。

第四,农产品千万别炒作,炒作不出品牌。所有的农产品,炒作的最后结果都是倒掉,没有一个农产品是通过炒作做出品牌的。

我特别要强调一下,寻好种,但不要乱换种。乱换种一定会影响农产品品牌的打造。

让科技支撑农业品牌的发展

刘建明(中国科学院研究员):

什么是好食材,我个人认为有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有基本的营养、健康、安全。这个层面是大家吃得放心,愿意吃,而且能吃得健康。

第二个层面,有美好而又独特的味道和口感,甚至还有一些保健和药用的效果。

我想这两个层面缺一不可,而且它们是相互联系的。

但是这几十年,为了解决13亿人吃饭的问题,我们的科技指向都是为了产量,创高产,中国传统的好食材离我们渐行渐远,现在大家不但吃不到好的,还吃不放心,吃不安全。

在这里我提出,只有土壤健康和安全,农产品才会有健康和安全。

基础是土壤,土壤、肥料是第一。 现在我们的土壤由于过度利用,严重退化,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美国人的解决方案很简单:休耕。今天种这片地,那片地休息,休息三年我再种那片地,这边又休息。中国人多地少,这肯定不是一个办法。

就这样,2016年6月,国务院也下了文,中国也在试行休耕,大概2016年刚刚统计的,我们国家休耕600多万亩耕地,休息一亩耕地大概补贴一千块钱(平均)。但这个方案对中国人肯定是行不通的,怎么办?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我们的解决方案是这样:土壤是石头风化来的,经过一定的技术,把它里面的矿物质元素全部孵化出来,孵化成植物可以吸收的有效营养形态,生产一种矿物肥料,然后把它补充到土壤里去。这个土壤经过几十年高产,里面的矿物质元素都被消耗光了,我都给你补上,而且是按照石头的天然比例关系补上来,从根本上修复改良土壤,好像这个土还没用过一样。

当然我们还要加上一些东西,我还要跟大家说,一个好食材,不但是土壤的问题,还有很多因素的制约。

所以我们提出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是中国农业二次创业最大的商机,这是一个食品金字塔。

所以我想总结一下,食材的营业性、健康性,味道和口感,甚至保健价值和药用价值,都可以通过多种科技手段得以提高。

一种好食材的打造,经常是需要多种技术的综合支持。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关键在于使用者。

几十年来,我们的科技发展了很多,支持了产量的提高,我们现在希望科技更多的往质量和健康方面发展,给中国好食材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好食材成为好品牌的四大要素

吴为(发现中国好食材活动组委会秘书长):

关于品牌农业,我个人认为有四大核心:

第一个核心点,是人。什么人?在当下这个大变局的时代下,是怎么样的一群人聚在一起才能改变?如果没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不会有任何的改变,甚至有些领域还会越来越差。

把人聚集起来了,第二部分是做事。那么应该怎么做事?

我觉得就一个核心,就是我们的产品,说一千,道一万,如果产品出问题,品牌就出问题了。所以做品牌农业,品牌农业的惟一支撑,一定是靠产品去支撑。

当然好产品,是有很多元素去支撑的,我觉得有四大支撑要素:

一是要有良种。不管是种植、养殖还是水产,一定是先从种子开始,没有好的种子就不可能有好的产品,所以第一大核心要素应先从良种开始。二是要有好的良地,就是我们的环境,如果环境不好也不可能生产出好的产品。三是要有良法,就是好的方法体系,要有好的科学管理方法。四是要有好的味道。掌握了产品的四大核心(良种、良地、良法、好味道),基本上好产品就成形了。有了好的产品以后,我相信我们的品牌农业就有希望了,就能支撑我们的品牌。

有了好的产品以后,怎么样才能做到第三步?第三步就是要卖好。如果有了好的产品,卖不好,也是一个恶性循环。所以要实现品牌农业,一定要卖好,怎么样才能卖好,就是学会跟消费者互动,跟消费者实现连接。

第四,需要资本。我们过去看到很多做农业的,由于资本的问题,想引入好的技术和好的产品,但是资本跟不上,就做不成。农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今年稍微有一点气候不好,可能就全军覆没了,这个过程我是深有同感的。好多农产品都面临这样的风险,所以我们第四大核心,就是需要资本的助力,不管是担保还是投资。

品牌如人 人如品牌

魏文晓(重庆恒都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

恒都农业集团成立于2009年2月,目前所从事的行业,主要还是在肉牛的产业链上,这其中包括了牧草的种植,肉牛的养殖、屠宰、加工,饲料厂的配套,还有销售等。

我们觉得品牌如人,人如品牌。有的人发展得成功,有的人做得很失败,这样的话,它的人生品牌就出现了很大的差异。那从结果上来看,有的人可能获取了很高的位置,有的人赚了很多的钱,有的人可能做了很知名的学者,人生品牌应该都是成功的。

品牌的价值体现主要在两点:一个是知名度,一个是美誉度。

所以品牌背后,隐藏着很多东西。

目前来说,国内的消费者对牛肉的评价还是停留在基本要素。他们选择牛肉的时候,是看有没有打过水、牛肉的肥瘦或者是牛肉的颜色这种基本要素,这是因为牛肉所处的环境,没有形成一个标准,或者是我们标准的普及还不到位。所以对消费者来讲,他只能看前端的、简单的东西;而对一块牛肉背后的东西,了解不多,或者是关注的也不多,所以这个市场还需要宣传。通过宣传,把整个行业良性地发展起来。

品牌要注重文化传承

郭建策(内蒙古小尾羊牧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小尾羊起步于餐饮,2001年第一家餐饮在上海。从2007年开始,我们深耕于养殖,深耕于上游,也就是到现在为止,我们自有的牧场有100万亩,年出栏的草原散养羊可以达到100万只。

我们致力于打造中国“第一羊”,甚至是中国羊肉美食第一品牌,这个是我们全产业链的布局。所以我们的愿景,跟整个主题是非常契合的,就是如何去引领健康的美食,如何去倡导高品质的生活。

品牌代表着过去,荣誉也代表着过去,无论是驰名商标还是领军企业,我觉得都是过去。但是有一个主旨,就是说,我们要去传承羊文化,来发展壮大羊肉这个产业。

推动整个食业的正循环是食材成品牌的关键

陈江峰(北京老农部落科技有限公司CEO):

老农部落是一个全品牌厨房食材专卖和服务平台。我们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优质品牌食材。为我们的每一个会员,每一个家庭提供了一个优质、健康营养的食材和相关服务。

目前,已经有全球四十多个优质品牌入驻老农部落全品牌厨房食材平台,做农产品生产的企业很多,市场对好食材需要也很大,但我们一直坚持自己的节奏,对每一个合作伙伴都严格的审查,对每一批次的产品都做抽检。

老农部落通过优质产品、极致的服务提升客户体验,同时通过网络社群、CRM、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分析客户深层次需求,为客户提供更多惊喜的产品和精准的服务。

老农部落平台,与农业专家、美食大厨、医疗大专家平台等合作。提供美食菜单——好食材怎么做出好味道;健康养生知识——什么样的人群适合吃哪些;好食材怎么鉴别等一系列的服务内容。

老农部落的使命是:推动食业正循环。

中国农业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劣币驱逐良币,大家都在被迫的做价格竞争,被迫地去生产劣质产品——对消费者来说,这也是一种灾难,都去生产劣质产品了,我们也没好果子吃了。而现在随着消费升级和市场情况的转变,这种企业将很难生存,以后,真正赚钱的一定是那些关注于产品品质,关注于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形象的生产者。

老农部落寻找的正是这种企业,老农部落帮助这些企业生产好产品,打造品牌。让人认识这个企业的产品,认识这个企业;同时让这些真正的好产品与消费者之间产生信任,让企业真正的受益。老农部落希望能跟大家一起合作,共同推动整个食业的正循环。

用长跑者的心态来做社群营销

柔沙(社群运营专家):

我们首先看一下,现在的媒介环境和我们的消费者都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有一个统计,现在每天,每二十四小时,我们每个人打开手机的平均频率,达到257次。这是麦肯锡做的一个报告,他调查多少人我不知道,但我们可以做一个参考。

平均每天每一个人,你无论被动还是主动接触的品牌信息有50~200个,无论你是否接触,这些品牌都会不断地涌现在面前。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消费者的注意力资源正在变的碎片化。

媒介资源的变化,并不说有了新媒体,传统媒体就失去了作用,实际上它是一个融合的作用,不能说此消彼长。

我们再来看一下消费者、消费行为、消费习惯以及消费的需求,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一是消费习惯。在我们新的技术应用、新媒体应用的场景下,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们可以主动搜索所有品牌的信息,搜索评论,可以推荐。好的、坏的,他们随便发言,可以利用直播,可以利用微信,也就是说消费者现在有一个空前的主动权,话语权是掌握在消费者手里。

还有一块是消费行为的变迁。现在的消费者,其实有更高的需求。他不会满足于我只是买了企业的产品,比如说买了羊肉,只是吃了一顿羊肉,只是把这个当作解决吃饭的问题。吃得好,不仅是吃得饱、吃得好,他们还希望能够更多地参与到品牌的互动当中,希望能够了解品牌的源头,能够希望深入地参与,在参与过程中实现个人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我们在过去的十多年,也总结了自己的一套方法论,这套方法论结合每一个企业,因为它的商业模式不同,用户群的特点不同,商业生态和核心竞争力不同,每一家企业不是一样的,不是用一个模板可以套用的。但是放在我们这套体系当中,必须具有这样的几个关键要素:一个是内容,一个是扩散,还有节点策划,加上共创,这样,你才能搭建一个适合企业商业模式的社群体系。

所以,融媒体时代,品牌食材企业在社群营销上有很大的潜力,基于品牌食材产业链的特点,特殊的行业背景,以及消费群群体,围绕品牌食材良种、良地、良法,围绕品牌食材的安全放心、好营养、好味道。结合社群营销的内容+扩散+节点策划+共创体系,从建立对话,到建立信任,建立认同感归属感,到参与品牌共创,针对每个品牌食材的资源优势和消费需求,建立适合自己企业商业模式的社群营销战略规划,用三五年去做。要有情怀,用一个长跑者的心态来做,就一定能做出适合品牌农业的社群营销模式,帮助食材品牌实现好品牌梦想。

猜你喜欢

老农食材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巧用食材铺“地锦”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打猎误伤老农肇事逃逸被公诉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老龙和老农
每天吃20种食材 可能吗?
有ID的放心食材
老农答记者
老农答记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