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中学语文教学中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2017-04-01陈国生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2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诗词策略

陈国生

【摘 要】加强中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的熏陶下,使学生感受到文化本身的魅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是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培养的重要目的。本文将针对中学生语文教学中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进而展开相关教学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中学语文;文学鉴赏;诗词;策略

文学鉴赏在整个文学活动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作为一种高度艺术性的接受形式,对于提升人的个人修养、陶冶情操具有重要意义。中学生在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以语文教学为载体,逐步提升学生文学鉴赏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实现长足发展的重要保障。如何通过将学生个性、创造性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在文学阅读中产生良好的化学反应,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创造多元的教学方式,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一、中学语文教学文学鉴赏能力培养所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阅读兴趣与传统文学教学方式存在冲突

当前,随着文化快餐对中学生的影响,中学生对于传统文学阅读缺乏足够耐心与兴趣,语文教学课堂上的文学鉴赏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影响实际教学质量。社会文化需要的多元化发展,网络文学的兴起以及本身质量的参差不齐,使语文文学鉴赏课程受到很大的冲击,学生缺乏对传统文学的关注,在鉴赏文学过程中,学生答题套话、空话现象严重,归根结底还是缺乏对传统文学的独特情感,也就因此失去学习文学的基本动力[1]。

2.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教学缺乏活跃氛围

教师在文学鉴赏课程中,更加倾向于以经典文学为基础,展开细致分析,注重对语文技巧的使用,以提升学生答题准确率。同时,教学方式长期未有大的变化,学生上课成为一种应付,教学活动缺乏活跃的氛围,教师未能引导学生与文学作者产生共鸣,缺乏情感上的交流,使文学鉴赏课程的魅力大大降低。例如,在宋词学习过程中,单一的口述教学,使一篇篇优美、生动的诗词成为枯燥、无味的考题,学生从心底对文学鉴赏的抗拒,成为学习文学的最大困难。

3.教师的文学素养与教学语言上的丰富性欠缺

在文学鉴赏能力培养过程中,对于教师的文学素养要求较高,需要教师以广泛阅读为基础,能够对文学作品有自己的独特感悟,从而引发学生的共鸣。同时,语文教学语言的丰富应用,能够通过语言表达“粘”住学生,做好学生的表率。但是就实际情况而言,很多语文教师在文学素养与教学语言上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语文文学鉴赏课程,更依赖于教师的丰富阅读经历以及高超的表达技巧,否则实际教学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二、中学教学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培养优化策略

1.以阅读兴趣激发为基础,丰富课堂教学趣味性

文学作为语言独特表达的艺术,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加深对传统文学的阅读兴趣。针对网络文学的兴起,教师应以此为引导点,在课堂中通过对网络文学的深刻解析,逐步使学生过渡到传统文学的阅读活动中。例如,在学习《红楼梦》的专题活动中,教师需要就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地域文化、政治体制等多方面进行解读,寻找和网络文学之间的共通性,从而丰富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继而为文学鉴赏提供充实的基础[2]。

2.丰富多元化教学,创设独特的教学情境

在中国的古典与现代文学中,大量的具有丰富故事性、趣味性的情节,为语文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通过丰富多元化教学方式,使学生在优美的意境中,与文学作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例如,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积极营造独特的教学环境。在《边城》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展现湘西的风土人情、绿水青山,给学生营造一种符合文学意境的山村美景,从而使学生更加能够深刻理解文学内容,提升审美感知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2]。

3.引導学生合理把握阅读节奏,科学使用阅读方法

古典与当代文学浩如烟海,教师无法对每种文学都有时间作出讲解,即使经典文学也难以有更多的时间展开教学[3]。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寻找符合自身特点的阅读节奏,养成正确的阅读方法与技巧,从而使课内教学与课下学习结合起来,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学阅读能力与鉴赏能力。例如,使学生掌握“泛读”与“精读”,对读物大体的涉猎或粗浅的通读,而对个别重点以及感兴趣的部分,展开精读,从而逐步把握文学作品。另外,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坚持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重点引导经典文学,强调文学鉴赏能力提升需要长期坚持,并对学生作适当的监督,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与综合素养。

4.以文学朗读为基础,深入品位文学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加强自身的文学素养,通过课堂艺术语言表达技巧的提升,在学生中形成表率。对于古典文学,尤其是古诗词而言,朗读是感悟其魅力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多欣赏优秀朗读作品的同时,教师更需要加强自身素养,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艺术化的语言,吸引学生参与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从而形成对语文教学的良好情感[4]。另外,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也需要设置一定量的文学背诵内容,注重背诵内容的不同文学形式,有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为学生素养的提升打下重要的基础。教师也可以积极与校外社会组织展开合作,邀请作家协会的会员走入课堂,深入讲解文学作品,从而有效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文学人物、文学作者的认知能力,实现在语文素养上的全面提升与发展。

三、结束语

当前,中学生语文教学中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遇到很大的挑战,网络文学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冲击,学生学习节奏的加快,教师自身的深层次原因,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升。因此,需要教师在加强自身文学素养提升的同时,注重对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应用,通过独特的情境课堂营造,提升学生对于传统文学的喜爱,进而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践活动。另外,教师也需要作出更为细致的阅读计划,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实现自身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克平.影响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形成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关爱明天,2016,(2):485-486.

[2]刘海燕.“三读”潜入课润心细无声——论初中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J].广西教育(义务教育),2016,(3):92-92.

[3]马文明.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路径思考[J].学周刊,2016,(13):162-163.

[4]陈永炳.对中学语文教学中文学鉴赏能力培养的分析[J].新课程·中学,2014,(7):176-176,177.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诗词策略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诗词书法作品
【诗词篇】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