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效课堂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转变

2017-04-01李世禄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2期
关键词:实践创新高效

李世禄

【摘 要】当学校教育不再是灌输知识,而是发现知识的时候;当德育不再是强者对弱者的心灵塑造,而是以心灵感召心灵的时候;当教师不再是单一的传道授业解惑,而是点燃生命之火的时候;当管理不再是刚性束缚,而是理念引领、自觉投入的时候,真正的教育才会发生。

【关键词】高效;动机激发;主动求知;自我表现;实践创新

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充分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发展的需要、个性特征、认知水平、思维能力的不同,以教师为载体,以学生为主线,由班级中尖子生讲解及小组交流合作学习为方式,以课堂互动为重点,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景,让学生自主、主动、活泼、有序地参与课堂活动,高效是时代发展对教育改革的呼唤,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学校的教育,离不开人才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以组织教学、讲授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来展开,其基本做法是:以纪律教学来维持组织教学,以是师讲生听来传授新知识,以背诵、抄写来巩固已学知识,一多做练习来运用新知识,以考试测验来检查学习效果。这样的教学模式,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下,它的缺陷越来越明显地显现出来。它以知识的传授为核心,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容器。按照上述五步进行教学,虽然强调了教学过程的阶段性,但却是以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为前提的,没有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没有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因此,革新教学方式势在必行。

一是变“组织教学”为“动机激发”。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师生交往的情景中,受到某种刺激,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需求的欲望,进而形成学习的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系统中重要的动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没有学习动机,就不会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而要靠教师在师生的交往中去激发、去培养。实践证明,“目标激励法”、“表扬促进法”、“友好交往法”等等,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好方法。

二是变“讲授知识”为“主动求知”。其目的是让学生摆脱教师那种生浇硬灌的教学模式,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根据自身的实际来选择、探求蕴藏在教材中的知识。在这一阶段,要突出“自主求索”四个字。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瞪着眼睛站在讲台上看着学生学习,更不能再用一套教案来应付全班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而应和颜悦色地走到学生之中,帮助、引导学生学习。教师既要提问学生又要让学生提问,让教学在彼此质疑、共同思考之中展开,让学生的学习在彼此交流、相互促进之中深入。教在学后,学在教前,生为主帅,师为参谋。这个阶段横重要,也很复杂,操作的难度较大,一般可以采用“问题讨论法”、“主题研究法”、“师生访谈法”等方式展开教学活动。

三是变“巩固知识”为“自我表现”。其目的是让学生免除机械记忆、重复练习之痛苦,以自我表现的形式,一方面消化、深化知识,并内化成自我素质,另一方面凸现主体、张扬个性、加强合作,养成活泼自信的品格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在这一阶段,要在“动”字上下功夫,要力求做到身动、心动、人人动。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可以采用或模拟表演,或演讲朗诵,或趣味游戏等形式鼓励学生动起来。学生在动中学,在学中动,在自动中战胜自我,自我发展,在他动中发现不足,弥补不足。

四是变“运用知识”为“实践创新”。其目的是讓学生打破书本的局限,突破经验教训的禁锢,不做知识的奴隶,不做教师驱赶的绵羊,着力培养自己求异、求新的创新思维和敢疑、敢闯的创新精神。

从学习过程的整体上看,这一阶段是实施全过程的归宿环节,前三个阶段原活动都是为这一阶段的完成蓄积力量。一堂课的学习活动是否成功,关键要看这一阶段的质量。因为只有搞好这一阶段的活动,才能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才能达到教学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目的。因此,教师在这一阶段要做探险队长、突围队长,打破常规,运用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学生解答一个问题后,教师可提问:这是不是最佳办法?此题是否还有其他解法?换一种说法是否效果更好?这里是否有错误和漏洞?以此鼓励学生质疑课本,鼓励学生突发奇想,敢冒风险,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身体力行。

五是变“检查知识”为“互相交流”。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同学间、师生间的学习体会和情感体验的交流,总结知识,体验学习方法,感受学习的酸甜苦辣。这一阶段虽然是结尾阶段,但切忌流于形式。成果汇报、学习拾遗、疑点补充等,都是很好的交流方式。总之,要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将所学的知识形成完整的体系,组建崭新的认知结构来增长自己的实践创新能力。

可以肯定的说,模式是一柄“双刃剑”。我们需要模式,但不能“模式化”,这句话是有道理的。任何关于教学的研究和探讨,只有当它形成一定的模式,并科学有效的引导教师搞好课堂教学的时候,才真正具有生命力,才谈得上意义和价值。而模式是否有效,取决于实践者基于自己的思想和经验对模式的认同和接纳,更取决于实践者由此所引发的教学观念和深层次思维方式的变革,这是一个结合实践自我反思、自我结构经验模式、尝试建构新型模式的过程,是一个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批判、改造、融合与超越的过程。

猜你喜欢

实践创新高效
基于《证券投资实务》课程的项目导向教学改革思考
新课程高考对学科思维素养的创新考查
引机械创新设计项目入机械原理教学
面向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嵌入式系统教学研究
实践创新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为小语课堂“瘦身”,为学生语文素养增“肥”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